美妆淘品牌,你急啥?
今年化妆品行业静悄悄,就剩淘品牌在刷屏了。
看起来这些美妆淘品牌真的太需要钱,甚至不惜“卖身”换钱。但如果查查它们的财报,你又会觉得,做得这么牛了,居然还缺钱?
据星图数据显示,在天猫&京东面膜品牌2017年销售额排名中,膜法世家、御泥坊分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而阿芙精油在线上精油品类也属于头部品牌。
在公开的财报中,御家汇(御泥坊母公司)2017年营收为16.46亿,同比增长40.6%;净利润为1.58亿,同比增长1.2倍。
上海悦目(膜法世家母公司)2017年营收为9.39亿,同比增长65.3%;净利润为2.67亿,同比增长2.14倍。
像这些一年净赚几个亿的美妆淘品牌,为什么那么急着想融资?
在2016年,阿里巴巴建立了一个协助淘品牌上市的平台,目的是希望通过上市融资来提升淘品牌体量,从而突破发展瓶颈。
前些年,美妆淘品牌们依靠快速增长的流量红利,获得了迅猛的增长。但现在,像淘宝、京东这些电商平台的流量增长已进入瓶颈期,蛋糕很难再做大了。
再加上传统的线下美妆品牌纷纷加码电商,使得市场从蓝海变成了红海。据了解,珀莱雅在2017年的电商销售占比达到了36.08%,增幅达到了31.91%,其中在淘宝的增幅在50%以上;而上海家化的电商销售占比也达到了21.83%,增幅更是达到了49.48%。
所以,御泥坊的对手不再是膜法世家,而是像一叶子、百雀羚这样,起源于线下、资源雄厚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根据星图数据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7年初,一叶子、百雀羚、温碧泉等品牌的面膜产品增长迅猛,而膜法世家、御泥坊等美妆淘品牌的增长幅度低于平均水平,且有进一步放缓的趋势。
“春江水暖鸭先知”,位于头部的美妆淘品牌最先感受到这种竞争的压力,所以迫切需要通过融资来增加自身的砝码。
- ➊ -
增加品牌知名度
面对传统美妆品牌的竞争,美妆淘品牌可以说是位居下风,比如在品牌的知名度上。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美妆淘品牌在品牌宣传这一块投入不足。根据公开的财报数据显示,在2017年,上海家化投入的营销费用达20.16亿,占总营收的31%;珀莱雅投入了3.57亿作为品牌宣传费用,占总营收的20%;而御泥坊的品牌宣传费只有1.06亿,占总营收的6.4%。
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美妆品牌已在线下渠道耕耘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
所以御泥坊在上市之后,计划投入3.89亿作为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占到总募集资金的50%。
在扩大品牌知名度这一块,除了砸钱,一些美妆淘品牌选择另辟蹊径。比如膜法世家在2017年1至10月只花了5716万的广告费,同比下降了40%。这是因为它放弃了成本较高的电视广告,转而利用明星代言带来的粉丝效应、微博等新媒体推广来进行品牌宣传。
- ❷ -
渠道多元化
“新零售”这个概念是被马云带火的,它反映的是线上平台在面临流量瓶颈时,希望通过开发线下渠道来引入新的流量。而对于美妆淘品牌来说,有更多的意义。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美妆淘品牌依靠电商平台而崛起,但也患上了“电商平台依赖症”。御泥坊2017年的线上销售占比达到了96%,其中天猫和唯品会这两大电商平台的销售占比超过60%;而膜法世家在2017年1至10月的线上渠道占比也有87.65%。
渠道销售的过于集中,使得美妆淘品牌抗风险的能力下降。
而且在与传统美妆品牌竞争的过程中,美妆淘品牌缺乏线下渠道的资金支持,一旦开始价格战,必成输家。
所以御泥坊在2015年就开始布局线下渠道,到2017年,已经拥有了70家线下经销商。同时在2015年还开了16家直营店,但到了2017年,因为盈利状况不佳,直营店数量只剩下了7家。
相比于御泥坊,膜法世家在线下渠道要做得更出色一些。截止到2017年10月31日,膜法世家拥有158家线下体验店,其中自营店 63 家,经销商代理体验店95 家。自营店在2017年1至10月的销售收入为3878万元,单店销售额为6万元/月,其毛利率能达到86%。
除了进行线下渠道的拓展,美妆淘品牌也在积极开展线上渠道的多元化,比如御泥坊将投入8540万用于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
- ❸ -
掌控上游供应链
大多数美妆淘品牌的产品都采用代加工的模式,导致其对于上游供应链的掌控不足。据了解御泥坊有85%的产品是代加工的,而膜法世家产品代加工的比例是71%。
所以上市后的御家汇(御泥坊母公司)将投入1.07亿元,用于研发和质量管理检测中心的建设,目前已经投入了2261万元,并将斥资12.5亿元建设面膜生产基地及御家汇总部基地。
可以看出,美妆淘品牌们现在慌得一批,急需要通过上市融资来寻求改变。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