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今今乐道读书会

核心书摘
《沟通的艺术》本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本书提出了改善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
适合谁读
· 不会沟通的人
· 想提升交际能力的人
· 经常跟他人发生冲突的人
关于作者
罗纳德·B·阿德勒,以沟通写作为专业。除本书外,还著有六本书,主题涵盖商务沟通、公共演讲、小团体沟通、独断力以及社交技巧。
拉塞尔·F·普罗科特,北肯塔基大学教授。
学什么?如何提升沟通的能力
当我们要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别人的时候,需要沟通,当我们想要了解别人的想法的时候,需要沟通,当我们和对方观点有出入的时候,需要沟通……沟通是人们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练就一身有效的沟通功夫,无论是工作升迁,还是业务发展,都将受益无穷。
很多人认为善于沟通是一种天赋,是学不到、也提高不了的。但事实上,沟通技能是可以通过努力和练习不断提高的,学习理解他人并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让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改善。
今天的文章从沟通的本质、管理情绪的方法、避免人际冲突三个维度出发,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教会你合理沟通的方法,提升你的交际能力,让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你还会发现:
· 沟通的本质是什么;
· 管理情绪的方法;
· 如何提升交际能力。
一、沟通高手具备哪些特质?
毋庸置疑,与他人的沟通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可能不少人会说,在喧闹的日常生活里,独处才是必要的。这话也没错,每个人都需要独处,但独处也是有一个度的,超过这个度,人就会痛苦。
公元13世纪的德国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曾经做过一个残酷的实验,他命令保姆和护士喂养婴孩,帮他们洗澡,但是不准跟他们说话,因为他想要知道,在没有人跟婴儿接触前,婴儿开口会先说出哪一种语言,以此来证明古希伯来语、古希腊语以及拉丁语,哪一种才是上帝的语言?但最后,他的实验失败了,因为所有的婴儿都死了。缺乏必要的沟通,他们根本无法存活。也就是说,沟通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需要之一。
既然沟通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定义沟通呢?
作者在书中表示,首先,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沟通者几乎是同时在传送和接收信息;其次,沟通者通常有不同的背景,比如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成长环境等,这都会影响彼此如何理解对方的行为;最后,沟通过程可能还会有噪音,比如你朋友有点感冒,听不太进去你的话,这是生理性噪音,或者你朋友对有些话题特别不感兴趣,这是心理性噪音。
作者说,沟通就象双人舞,需要双方的合作。一个舞者再优秀,如果不能和同伴配合,就不可能完成完美的舞蹈。同样的,沟通绝不是你“对”别人做了什么,而是你“和”别人做了什么。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沟通能力并非天生的特质,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一个沟通高手在作者看来,一般有以下三个特质:
1、有依具体情境而变化的沟通行为。没有万能的沟通之道,沟通的方法必需根据对象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你和大学同学相处时轻松而戏谑的态度,如果用在刚来的同事身上,很可能就会冒犯对方。还有你可能很擅长和与你条件差不多的人沟通,但对于比你年长或年轻、贫穷或富有的人沟通时,你可能就显得有些笨拙了。
2、对他人有一定的认知。就像刚刚提到的,沟通像跳双人舞,是一个共同的活动,所以要对“舞伴”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比方说,沟通高手会把握好夫妻或情侣之间既需要联系又需要自主空间的度。而如果最近一个老朋友对他有点不满,沟通高手也会从多个角度考虑原因,而不是反应过激。
3、有表现行为的技巧。了解了沟通对象,也挑选出了最适合的沟通方式,接下来就是有效地表现出沟通行为了。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在实际情况中不断实践,才能准确熟练地掌握那些沟通技巧,沟通高手也都是一步步练成的。
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从它的积极意义来看,就是想要与他人沟通,必要时要事先把握对方的个性,随机应变地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和上面讲的三点特质是一样的道理。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听到了是不是马上见之于行动?”孔子回答说:“有父亲、哥哥在,怎么能不向他们请示就贸然行事呢?”
过了一些天,冉有也向孔子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听到了当然要马上行动!”
公西华对此十分迷惑,不明白为什么同一个问题老师却有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道:“冉有办事畏缩、犹豫,所以我鼓励他办事果断一些,叫他看准了马上就去办;而子路好勇冲动,性子急躁,所以我得约束他一下,叫他凡事三思而行,征求父兄的意见。”公西华听了老师的回答,顿时恍悟过来。
实际上,孔子正是由于看到了子路和冉有具有不同的性格,子路是强硬型,冉有是随和型,从而顺其自然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
二、看入人里: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成功掌握沟通这门艺术的第一步,就是要对自我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这主要包括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知觉以及情绪三方面的因素。角色主要指的是你得身份认同管理,比如你是男是女,是父母还是孩子,是老板还是员工等等;
知觉则指的是你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看法,不同的人看待事物有不同的角度,这就会造成知觉差异,比如有人相信风水,有人相信星座等等;情绪比较好理解了,就是你的喜怒哀乐,而这些对于沟通来说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就是大家熟知的情商。
为什么说情绪对于沟通来说最重要呢?你想想看,如果你有一个动不动就生气的家人或者动不动就吃醋的恋爱对象,是不是沟通起来会变得特别困难呢。当然,情绪也是分好坏的。好情绪可以促进成功的沟通,有助于关系的运作,坏情绪则会阻挠我们的沟通,对生活是无助益的。每个人都会有难过、焦虑、气愤等无助益情绪,当此类情绪变得很激烈时,就会影响你和别人的沟通,从而导致你生活、工作、情感上出现各种问题。
其实,很多无助益的情绪都来自于一些你可能没察觉到的非理性想法,也可以称之为谬误。我们从书中选出两个来讲讲:
一个是应该的谬误,就是不能区分“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比如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他不应该这么独断专行”或者“你应该更友善点”以及“他们应该更努力工作”等等。这都意味着说话的人总是坚持世界应该像他自己所想的那样运转,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迷恋于“应该”会给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为这个人永不满足的抱怨会让别人心生厌烦。所以,下一次,可以试着把“你应该准时”变成“我希望你能守时”。
另一个是无助的谬误,就是总把自己看成受害人。比如他们会说:“我天生五音不全,唱歌就跑调,还是别上台丢人了”还有就是“我就是很害羞,有时候我想外向一点,但我真的没有办法”等等。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能”其实就是不想改变。当你把这些不正确的“不能”换掉之后,你会发现,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非理性想法呢?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步骤:
第一步,监控你的情绪反应。当你处于无助益的情绪时,要会辨认,辨认情绪的方法是通过生理感受刺激,比如紧张、心跳加速、生理潮热等等。你也可以辨识会使人想到你情绪的行为状态,比如跺脚而非正常走路,或者变得非常安静,以及使用责备和攻击性语言等都是常见的例子。
第二步,注意引发的事件。在你知道你的感觉如何之后,接下来就要找到是什么事件引起了你的情绪反应。这种诱发因素一般都比较明显,比如,被他人无端指责或者被一个对你很重要的人拒绝等等。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有一次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朋友礼貌地向摊贩说了声“谢谢”,但摊贩冷脸相对,一言不发。
哈理斯问到:“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
“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
哈理斯又问到:“那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
朋友答到:“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呢?”
所以别人做错事或说话态度差,或许是他一贯的习惯,或许是他现在情绪不好,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别人而弄坏自己的情绪。
三、看出人外:倾听往往比说话更有助于沟通
对自我有了清醒的认知之后,接下来就是了解和沟通对象有关的因素了,这方面主要包括语言和倾听。语言就不用说了,给人类提供了一种其他动物无法媲美的沟通方式,难以想象没有语言的人类将会怎样。但尽管语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沟通方式,但作者却认为比语言更有效更广泛的沟通方式其实是倾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