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之五逐瘀汤,可化你不同部位的淤血
气血是营养人体的重要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周流不息地循环行于脉中,灌溉着人体的五脏六腑,濡养四肢百骸,《难经二十二难》说:“血主濡之”。一旦因为某种原因导致血性不畅,或血不循经,离经妄行,或亏损不足,均会造成血瘀或出血之证。《素问·痹论》言“久病入深, 营卫行涩”。在气血失畅状态下往往容易气血瘀滞,常致怪病,多数的疾病由血瘀而致。
瘀血学说
瘀血之名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其在《黄帝内经》中有多种名称,如“恶血”、“留血”、“凝血”、“着血”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多处提到血瘀证证候,可大致归纳为以下五类:
1、疼痛: 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2、肿块: 固定不移。
3、出血: 部分瘀血为病者可见出血之象,通常出血量少而不畅,血色紫黯,或夹有瘀血块。
4、色紫黯: 面色紫黯,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等。
5、肌肤甲错及脉象上的某些异常,如涩脉或结代脉等。
王清任之五逐瘀汤
王清任是我国清代富有革新精神、注重医疗实践、对解剖学和临床医学做出卓越贡献的解剖学家和医学家,其依据中医学有关气血的论述,在其著作《医林改错》里提出了其独特的气血理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
提出血瘀的发生与气虚有密切的关系,即“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并创立了补气活血与逐瘀活血两大治法。他认为血瘀证的共同病机是瘀血阻滞,并注重辨别瘀血的部位、注重引药及气机通畅,从而创制了五逐瘀汤。
五逐瘀汤之组方差别
五逐瘀汤以川芎、当归、红花、桃仁、赤芍为基础药物,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之效,组方各有差距。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配以引血下行之牛膝及行气开胸之桔梗、枳壳、柴胡,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部之瘀血证。
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汤配以通阳开窍之老葱、麝香、生姜等,故辛香通窍之力较好,主治头面部之瘀血证。通窍活血汤可明显改善老年性眩晕、瘀血头痛。另有研究表明,通窍活血汤可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
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配以疏肝行气止痛之乌药、香附、延胡索、枳壳,故行气止痛之力较好,主治瘀血结于膈下,肝郁气滞之两胁及腹部胀痛有痞块者。现代研究发现,膈下逐瘀汤可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抗炎、调脂、改善微循环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药。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配以温里祛寒之小茴香、官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之力较好,主治血瘀少腹之积块、月经不调、痛经等。现代研究表明,少腹逐瘀汤能改善子宫微循环,促进瘀血消散,改善血液循环,抑制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和出血,舒张平滑肌。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配以宣痹止痛之秦艽、羌活等,故宣痹止痛之力较好,故多用于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等。现代研究表明,身痛逐瘀汤有较好的消炎镇痛作用并可有效治疗胸腰椎单纯楔形压缩性骨折,可明显起到抗癌痛作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意事项
在使用活血祛瘀剂时,常辅以养血益气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且峻猛逐瘀,只能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虽能促进血行,但其性破泄,易于动血、伤胎,故凡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或忌用。
参考文献:
[1]张仲景瘀血学说学术思想浅析[J].光明中医,2014,29(04)
[2]王清任及其五逐瘀汤[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