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小时候的故乡
乡情散文:小时候的故乡
文:杨进荣
小时候,故乡很穷,穷得几乎什么都缺。不敢想如何吃好,吃饱都是一种奢望。
小时候,故乡很单纯,单纯的人有永远修不完的梯田,永远干不完的农活。
小时候,故乡的炊烟很多,黄昏夕阳下,它们贴着山坡,缠在树梢,如薄云一样笼着四野。烟的味道泛着青草的余香,在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着。
小时候,故乡的溏溏土很厚,老解放车跑过,尘土飞扬,疯狂地如一个战场。牛羊驴群走过,黄土滚滚,尘土中看不清人和动物。
小时候,故乡的孩子很乖,乖的大人说什么就听什么,幼小就帮大人操心干活。铲草拾柴,哥哥照料弟弟,姐姐看管妹妹。打水扫地,擦桌洗锅碗。
小时候,故乡的孩子没玩具,捡几粒石子,抓五子。搓一根草绳绳,去跳绳。画一个格子方块,跳方儿。好点家庭砸打一个铁环,算是玩具的高配。烂纸折叠一只鹞子,扔出去,捡回来,就玩这种滋味。
小时候,故乡的男孩,夏天很少穿鞋,光脚板,跑过碱水沟,翻过高山陡岘。十余里路程,一天两个来回,心不慌,气不喘,脚大拇指一层肉皮脱落,光脚伸进热溏土跑动的舒坦才有体验。
小时候,故乡的小孩最爱捉麻雀挖黄鼠。好像其它动物很少有。喂养一只嘴角发黄且毛绒绒的小麻雀,把馍馍搓成米粒大小的小颗颗,扳开嘴,捣进去。喂好了,它会伴着你飞。你走到那,它跟到那,如影相随。端午前后,挖个黄鼠崽子,抽一些艾草穗子,插入其嘴,由人喂到自己双前爪抱着吃,便和养育的人,再不愿分开,你走它走,你驻足它依偎,可爱。
小时候,在故乡读书的孩子,沒有那么多的课外书和课外活动,有的甚至没有书包,傻傻地乐,唯一的学,经典故事是听大人说的,衣服是大人穿过又缝布的。但就是六七十年代的这群孩子,是目前各条战线的主力和栋梁。
小时候,故乡大地上的人不玩心眼,厚道实在,不欺不诈。夜不闭户,谁家也没丢什么。日不锁门,哪户也未缺啥东西。基干民兵的枪和子弹,悬挂在墙上,没有发生失枪和任何事件。说给今天的孩子,认为你在吹牛谝传。
小时候,故乡的孩子被老师和家长打骂是经常。教室里能听到啪啪的打犯错学生的教鞭声。邻居的院落里,常有家长抽打孩子的巨大响动。但我就是没有听到谁家的孩子,因老师或家长打骂一次而寻死觅活、抑郁辍学,打官司告状,讨罚索赔。
小时候,故乡的粮食禽肉最有味道,烙馍时,面的自然香四处散溢,炒菜时,肉和油的香气四处飘飞。现在的米面和肉,口感爽滑,闻不见香味,饲料和化肥农药,增量消味,吃的人百病丛生,但谁能躲开幸免,不受其害?
小时候,故乡物资匮乏,好似雷锋样的人很多。互相扶大家帮,邻里凑亲戚助。不担心挖坑,不害怕上当受骗。所有的举动都那么真诚实在,感恩是首位,做个老实人最美,是平凡人的精神追随。精神长相可以让一个时代充满生机和活力,干就完了,是那个年轻人的主旋律。
小时候,我在故乡沒遇到也沒见到几个缺德很坏的人,长大后,看到或听到那些小人失德人的做为,再不敢相信善良和乐善好施,能赢得人的尊重,快乐自己的人生。德不配位,范不护身,暴死夭折,自然常有。
小时候,故乡的人住着箍窑,烧炕做饭都用柴禾,吃水有贮水的土窖,吃面基本在石磨上自推,赶集赶事,大多靠腿,少数的人骑一辆自行车,比奥迪北京吉普都稀罕疼爱。人与人的热情,让我小时不懂冷漠是什么?
走了多年,过了半生,经了诸事,才知丢了什么,所失是何?
简单、快乐,不是名利能够获取,更不是发达就可获得!
作者简介:杨进荣。曾用名绿云、罗巴、走天涯、西北星,甘肃省会宁县人。本科学历。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时代起在《中学语文报》《诗歌报》《散文林》《诗人》《驼铃》《白银晚报》《白银文艺》巜乌兰》《甘肃日报》《首都文艺》《人文白银》《乡土文学》《乡韵》《陇上风情》《天南地北会宁人》《中华诗词》中国网、神州网、《今日头条》、凤凰网等网络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多篇。有《抱朴》散文集出版。现供职央企,从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