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黑又土的南阳出土玉器 ,却是高手们争相研究的重点!

前言

它从山河之中走出,因特殊的纹理与光泽,悄然进入中国先民的视野,被苦心寻找,耐心切割,精心琢磨,在遥远的史前时期,留下美石转身为玉的传说。

它向山河最高处攀去,因绝世的稀有与艰难的获得,傲然接受芸芸众生的仰望,在祭祀天地的神坛上,以诡谲造型和纹饰传承着巫觋(xí)们神秘的耳语,对天神诉说凡世的祈望;在神圣的宝座上,以雍容的姿态迎合着礼乐庄严的鼓点,向天下亮出王者权力的锋芒。

它往山河最深处渐行,因圣贤的天道之思获得最崇高的赞颂,欣然享受君子淑女们的喜爱,在环佩叮当声中,以温润的质地印衬出国人坚毅的品格;在高高堆起的黄土下,将权贵们的永生之梦送往灵魂最终的故乡。

它,将中华民族尊礼仪、尚道德、崇美感、重温良的精神融进中国传统文明的血脉。

随我们走进展览,走近它吧!从南阳地区出土的古玉精品中,去领略这一段绮丽悠远的古玉史话。

此次展出的南阳地区出土玉器,汇聚了自上古、三代至两汉的良工精琢之珍品。这些玉器纹饰精美、造型生动、品类创新,兼具自然精华与人文理想之美。它们一方面印衬出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礼仪制度、道德信条等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了解南阳古玉文化,对我们发现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轨迹,深入研究中国物质文化史,全面了解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石有灵 事神致福

原始社会时期,就地取材制作石器是人类生产实践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漫长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一些石头更加温润而有光泽,慢慢产生了以美石为玉的观念,辨别出“石之似玉”者、“石之次玉”者,使玉的概念渐臻现今真玉范畴。随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其制作方法和社会功能不断神秘化、神圣化,玉从“美”的象征成为巫觋手中的神玉,以作感应天地的媒介与沟通神灵的圣物,开后世崇玉思想之滥觞。

玉鹰残块

石家河文化 残高6.5、残宽6.8、厚0.7厘米 南阳市麒麟岗西汉墓M8出土,现藏南阳市博物馆

说明:白玉。表面多黑漆古和灰白色沁斑。正面用减地阳线法雕一立姿展翅状鹰纹。左翼上部有尖状凸起,并有三条豆芽状的翎纹。右翼仅存上端尖突少部。胸部饰“山字”形纹、云纹。下垂鸟尾。尾侧有粗壮有力的左腿及如勾的脚爪。头部,右足残缺。颈部二穿似后人所为。背面光素。

锯齿石镰

新石器时代 通长9.0、通宽5.8、厚0.4厘米 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大张庄村采集,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角页岩质,磨制精细,背和刃部较薄,镰头平直,镰面较宽,柄部残缺,微弧,刃部有细小锯齿。

玉犁

新石器时代 通长17.4、通宽13.3、厚1.3厘米 南阳市新野凤凰山采集,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南阳独山玉。质润光滑,黑白相杂。扁平体,首部较小,腰部经修整,两侧下侈,弧形刃,刃部有明显的使用痕迹。

带穿玉斧

新石器时代 通长10.2、通宽6.5、厚1.6厘米 南阳市西峡县老坟岗采集,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南阳独山玉,深绿色,通体磨光。体扁平,近梯形。背弧,弧形双面刃。

辨等明序 王权以彰

崇玉之风推动了制玉工艺的不断进步。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石英砂、无齿锯、桯(tīng)钻和管钻已被用于制玉。商周时期,桯钻、管钻等钻孔技术更加成熟,砣具普遍使用,青铜砣和硬度很高的金刚砂的运用使制玉水平大幅提高。新石器时代末期,以玉事神之风转变为用玉器礼祭天地山川、四方神灵的传统。三代以来,玉器不仅是通天地、祀鬼神的社稷重器,还成为等贵贱、别尊卑的物质载体,用以彰显王权之尊贵。伴随玉器种类的增多,玉器数量颇为惊人,玉的等级化和礼仪化逐渐加强,其使用更加规范,用玉制度执行十分严格。

玉铲

新石器时代 通长26.5、通宽8.4、厚2.2、 刃宽8厘米 南阳市镇平县塚洼遗址采集,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南阳独山玉,杂色,磨制较精。扁平体,体较长。背尖凸,体上部略窄,弧形双面刃。

玉铲

龙山文化 长15.5、上宽8、下宽10.2、厚0.6厘米 南阳市黄山遗址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说明:南阳独山玉,黄褐色,润泽细腻,质密,磨制较精。体扁平,呈梯形。背微弧,弧形双面刃。近背居中有一个对钻孔。

直内玉戈

夏商西周时期,玉的等级化和礼仪化不断增强,使用更加规范,用玉制度的执行十分严格。这件直内玉戈呈淡黄色,通体抛光,直援直内.内部较直,与援相交处有一圆穿,其上可见横向与纵向的弦纹,但已被磨掉部分,只留有部分痕迹。刃部锋利,三角尖,自尖至内中间有明显的脊线。据学者推测,后世尖首玉圭的形制就由戈的这种尖首造型而来。

玉圭

这件玉圭为青白玉,温润微透。有褐色沁斑。体偏薄狭长。器体一面呈脊状凸起,另一面呈钝角状凹下。器身遗留有切割线平直,所用当为片状切割工具,也有专家认为是弓锯。玉圭截面呈V字型,这是由于玉器较大件,工具切进玉料后,带动解玉砂较为费力,效率不高,因此会选择对向开料。台面由多次锯割而完成,每锯一次就留下一个切割面,所以器身留有较多的切割台痕。

玉钺

夏代 长11.9、宽10.5-11.6、厚1.2厘米 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高堂村拣选,现藏南阳市博物馆

说明:南阳独山玉,黑白花,通体磨制光滑。平首,两侧下端略外侈,刃部为三段月牙形双面凹弧刃。首部居中有半个对钻孔,中上部有一单面钻孔。器首两面残留有切割线。制作精美。

玉牙璋

夏代 长37.8、宽9.8、厚0.6厘米 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望城岗出土,现藏南阳市博物馆

说明:灰黑色。体扁薄。器体有一定程度扭曲。凹弧形双面刃。阑两侧饰牙形脊,内(nà)近阑处钻一孔。通体磨光。

玉矛

夏代 长21.3、宽5、厚0.8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南阳独山玉,通体受沁呈黑漆古色,局部微透,精工琢磨。扁平体,柳叶形。骹部饰一个单面钻孔,一个双面钻孔。

玉琮

春秋时期 高4.2、宽6.7、内径5.5厘米 南阳市物资城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透闪石,青色,部分受沁呈黑漆古色,通体磨光。内呈圆筒状,外方,上、下有射。系旧玉切割改制而成。

龙纹玉璜

西周 长8.25、肉宽1.65、厚0.2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青白玉,有褐色沁斑,质密微透。正面饰相叠双龙纹,两端为龙头,“臣”字目,身至尾为三角形。两端龙头各钻一穿,背面光素。

玉鸟首刀

春秋晚期 长21.6、宽1.4-1.6、厚0.3厘米 桐柏县月河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含碳硅质岩,黑色。体扁薄狭长,柄部双面饰相同的双钩阴刻纹饰,柄首雕一鸟,柄部饰三个简化龙头纹和云纹。刀身正背皆有双面刃。此刀柄、身比例适当,厚薄匀称,纹饰华丽,实属罕见。

以服以佩 君子比德

春秋战国时期,铁质工具的应用给玉器制造业的高度发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为汉代制玉技术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阳地处南北交汇之要冲,是楚与中原诸国交流的前沿,制玉风格兼收并蓄北方的疏朗雄豪与南方的细密繁缛,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玉雕工艺。这一时期,玉器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不断提升,儒家学派对“贵玉”“崇玉”思想的提倡,使玉在等级化的基础上被人格化、道德化。佩玉不仅代表身份高贵,更象征品德高尚,佩饰玉成为当时玉器中的主流。

兽面玉饰

春秋时期 长7.6 、宽7.1厘米 南阳市淅川下寺楚国墓地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说明:青白玉,温润微透,器表经侵蚀呈乳白色。片状,上窄下宽。正面下部饰一兽面纹,两侧饰对称的龙头纹,龙头作瞠目侈吻吐舌状。四周对称的牙脊实为龙头的舌、鼻、眼、角轮廓。背面光素。上、下端居中钻一圆孔。从该玉牌左关注公众号古玉鉴定上部仅刻出轮廓未雕琢细部来看,应是一件未完工的作品。此器造型生动,纹饰繁密丰盈,精工雕琢,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龙纹玉韘(shè)

春秋时期 长4.1、宽2.65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糖玉,色润微透。体呈前尖后圆的椭圆形,下部平齐,中间为一大圆孔,后有一横孔,外侧饰一扳突,用于控弦。器表饰龙头纹。玉扳指在先秦称为“韘”,音通“射”,是射箭时戴在手指上用以控弦的用具。射艺是古代贵族子弟六门必学的课程之一,贵族上层也通过举行大射礼来联络感情和拔擢人才。

龙纹扁长条形玉饰

春秋时期 长7.6、宽2.2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青玉,润泽细腻,质密微透。长方体,一端磨成斜刃状。两面纹饰相同,为连体双龙首纹。一端龙头采用半圆雕,即舌、眼、耳部分为圆雕,其鬃披、髯须、肢爪和另一端龙首等部位采用浅浮雕方法。有纵向穿,此器打磨光洁,制作精美。

龙纹扁长条形玉饰

春秋时期 长11.4、宽2.85、厚1.2厘米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黑色。半圆雕。两端为龙首,怒目、侈口、吐舌、扇形耳,长鬃后披。身饰变形龙纹。有纵向穿。此器采用圆雕与浅浮雕相结合的技法表现龙的形状,造型生动,手法新颖,为同期玉器中的佳作。

玉管

春秋时期 长10、直径1.1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蚀变岩。黑色。圆柱状。卷云纹与集束短斜线纹相间,分三段呈螺旋状饰与器表。器中部一侧有一穿与纵向穿贯通。

龙纹玉璜

春秋时期 长7.95、肉宽1.1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受沁呈黑褐色,并有少许灰白色沁斑。半环状。正面饰龙纹和云纹。两端为龙首,下颚稍短,口微张。两端龙口各有一穿。背面光素。

云龙纹玉虎

春秋时期 长14.4、宽8.4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部分受沁呈褐色。片状。垂首、凹背、垂尾上卷。正面头部饰简化龙纹、绞丝纹;前、后部以宽大的云纹表示前、后肢;腰、尾饰简化龙纹;颈、脊背饰重环纹;外缘饰绹索纹。背面光素,头尾各有一较大穿,背腹各有一小穿。

龙纹玉柄

春秋时期 长9.5、宽3.7、厚0.8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青白玉,泽润细腻,质密微透。剑柄形,弧形首,中部有一箍状凸饰,格宽大。四面饰纹。首与格皆饰兽面纹。器身饰简化龙纹。两侧面饰变形龙纹。格前端钻一大而浅的孔,格中部有一小穿与浅孔相通。

玉虎

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地称宛,手工业发达,技术水平高超,特别是所产铁器天下闻名,极大推动了当地玉器制作的发展。这件玉虎表明当时南阳地区玉器制作水平已颇具规模。

玉牌饰

这件玉牌饰出土于桐柏月河一号墓,青白玉质地,温润微透,有褐色沁斑。体偏薄,正面呈梯形,侧俯为弧形。正面四边中部各饰一兽面纹,四角各饰一龙首纹。背面光素。上下两端中部各钻一穿,纹饰纷繁满密,制作十分精美。桐柏县月河一号墓墓主人名伯受,称号养子,身份应该是养国的国君或养邑的封君。该墓葬规模巨大,出土玉器众多且种类齐全、制作规整,为同时期墓葬中少见。

龙凤纹玉龙

春秋时期 长6.7、宽2.5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均为白玉,温润细腻,质密微透。沁色略有不同,有灰白色沁斑和黑漆古。片状。呈垂首、拱背、屈膝、垂尾的龙形。体饰龙头纹。龙首下、尾共刻出五个凤首。凤首椭圆形目,勾喙较长。共有六穿。造型独特,构思新颖,为罕见之作。两件玉龙大小、纹饰完全相同,应为双面分别雕刻完纹饰之后再进行对剖,以使大小、纹饰都能达到较大程度的相似性,用在玉组佩古玉鉴定出品 两两对称进行装饰。

青玉虎形佩

春秋时期长14.6 、宽4.4厘米南阳市淅川下寺楚国墓地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说明:青白玉,温润微透。部分受沁呈灰白色。片状。凹背屈肢收爪作伏卧状。正面饰纹,背面光素。头、前肢饰变形龙纹,身饰竖直的平行曲线纹,臀、尾中部饰简化龙纹,上下边饰绞丝纹。口、尾各有一穿。

琥形玉佩

在这些配饰中,琳琅多姿的玉组佩因华丽尊贵,尤其受到贵权们的喜爱。其组件主要有璜、珩、琥、壁、玉管、玉珠等。琥形玉佩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件玉琥一面刻虎纹,低头弓背,尾下垂而尾尖上卷,口与尾处有圆孔,造型生动,刻工精细,写实性较强。战国玉琥基本上承袭了春秋玉琥的造型,但琢工更加精湛。

云龙纹玉珩

春秋时期长9.7、肉宽3.9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青玉,受沁呈深褐色。正面饰双勾阴刻连体龙纹。两端为龙首,圆形目、长角后披,有须。身饰云纹。两端龙口各钻一小穿,背钻一小穿。背面光素。

龙形玉玦

春秋时期 直径5厘米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青白玉,温润细腻,质密微透。均有黑漆古。片状,为团屈龙形。背面光素。玉龙椭圆形目,有角,侈纹,长舌上卷,尾屈卷与口相对。两器为一玉对剖。其一身饰五个龙头,一个简化龙头。另一残,身饰四个龙头,一个简化龙头。从短处纹饰不连贯推知,为器未琢成时断裂。

龙纹玉环

春秋时期 直径3.9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黑色。双面饰纹。横断面为椭圆形。正、背分别饰五个、四个简化龙首纹。器体琢有凹槽。槽两侧纹饰不整。器体有一小段琢出凹槽,通过对比同类玉器,知其原当镶嵌、环衬以其他材质,如金、银等。

龙纹玉耳勺

春秋时期 长7.1、宽1.2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全器受沁多呈黑棕色,温润微透,体扁薄。长方形柄。柄一面光素,一面饰两个卷舌、吐舌、椭圆形目的龙头。三个侧面雕琢凹槽,为龙首的组成部分。柄上部龙口处有一穿。制作精美。

玉串饰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权利式微,礼仪制度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象征等级的玉器使用不如西周时期严格,被贵族们竟相追逐,用来显示高贵的身份,加上儒家学派对玉不断进行道德化演绎,他们用玉石润温柔和的质感比附其所推崇的最高品格“仁”,形成玉德之说,并主张“君子无敌,玉不去身”极大的推动了佩饰玉的盛行。权贵们在头部、脖子、手腕上装饰各式各样的玉器。这件玉串饰以线贯穿各种形状的玉饰制成,是古人系在胸前或戴在手腕上用作装饰的玉器。玉串饰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汉口文化,以后历代均有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玉串饰常以玛瑙,水晶珠贯穿,制作精细,琢磨光滑。

法天象地 为永生念

以玉随葬的习俗由来已久,原始社会后期就已出现“玉殓葬”。古人将玉视为吸取了天地阴阳之精华的山川灵蕴,认为只需用玉闭塞人身九窍,就可以达到尸身不腐的功效。玉琀、玉塞、玉握、玉覆面等应运而生,最终发展至以玉衣装殓尸身。这是古人将玉神化的又一表现。受先秦儒家“贵玉”及提倡孝道思想的影响,皇室贵族不仅身前玉不离身,死后也以大量玉器随葬,丧葬用玉在汉代有了突出的发展。

玉面罩

西周 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青白玉。由51件不同形状的玉饰件拼缀而成,每件器物边缘均有钻孔,以供缝缀之用。面罩周边用29件两种等腰三角形围绕,中间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玉饰作额、眉、眼、鼻、颊、口、颌等,其中有6个豆芽状饰件,安排方式不明了。

龙纹玉戈

春秋时期 通长23.7、宽9.1、厚0.7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蚀变鞍山玢岩。有乳白色、黑色沁。扁平体。弧形锋。援后部有三个单面钻穿。直内。器表两面均阴刻纹饰,纹饰基本相同。在援中部刻圭首形锋、直援有胡的戈形纹,戈形纹上饰龙纹和简化龙纹。戈形纹外饰简化龙纹,椭圆形目。内后部饰兽面纹、云纹,有一面在兽面纹两侧各饰一简化龙纹。该戈造型工巧,纹饰精美,实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玉人

春秋时期 高4.2、宽1.6厘米 南关注公众古玉鉴定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青白玉,色润微透。圆雕。无臂。正面:昂首平视,浓眉大眼,高鼻,大耳,阔口,胡须浓密。上衣饰变形云纹,腰束带,带前饰云纹结。分腿直立,腿饰密集的横线纹(绑腿)。背面:头后饰云纹,颈饰三道凹线纹,肩胛以上饰两粗斜直线纹,背饰云纹,腰束带,臀饰云纹,腿饰密集的横线纹。头顶至分裆处有一未透穿,两足底向上各钻一穿与头顶至分裆处穿相通。

煤精兽

汉代 长3.35、宽1.95、高2.05厘米 南阳市天冠集团滨河住宅小区墓M26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黑色。圆雕。卧姿。虎形头,耳较长,身团屈,长尾。应为传说中的神兽辟邪。造型生动,形象传神。以寥寥的数刀呈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物形态,体现了“汉八刀”的简洁技法。

双凤出廓玉环

汉代 高7.2、宽8.3厘米 南阳市拆迁办墓M164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白玉,质润微透。受沁呈黄白色。环两面皆饰谷纹。廓外上琢“山”字凸饰,凸饰中间钻一穿。左右出廓各一凤。凤高冠,勾喙,长尾。

玉瑗

汉代 直径6.8、厚0.6、肉宽1.8厘米 南阳市万家园墓M242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白色,局部可见绿色及褐色沁。整器呈圆形,通体抛光,表面无纹。

玉璧

玉璧因其形圆象天而被视作礼天的器物。正因如此,玉璧也与君权联系起来,当国都被攻陷时,国君一般会“面缚衔壁”向战胜国的国君请降。公元前654年,楚成王带兵包围了许国,许僖公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大夫门身穿丧服,又备下棺材,到城外向楚成王请罪投降。后来,面缚衔壁成为国君投降的典故。春秋战国以后,玉璧多用于佩挂。

(0)

相关推荐

  • 【古玉精髓】古玉中的独行侠——黑漆古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角,地处豫卾陕三省交汇处,历史上的南阳,向为国都大邑,河朔重镇,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其灿烂的文化,南阳,成为中国民族古老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 南阳地区出土玉器, ...

  • 玉出南阳 —— 地方玉的绝唱!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就地取材制作石器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以美石为玉的观念.随着生产力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玉的制作方法和社会功能不断神秘化,玉从美的象征变成巫师手中的神玉,用于感应天地.沟通神灵. 玉 ...

  • 极品黑沁古玉

    (左)克利夫兰美术馆.(右)震旦博物馆 弗利尔美术馆  齐家玉琮 洛阳北窑出土 罗山出土 赛克勒美术馆藏品 茹家庄M1出土 蒲城西贾村出土 玉牛  天津博物馆藏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蒲纹玉璧   外径1 ...

  • 被盗古墓中无人问津的玉器,专家发现后认定为国宝文物

    在民间曾经流传盗墓贼不偷玉器的说法,有种解释是玉与死者的关系太过紧密,偷玉并不吉利,另一种解释是玉器并不如金器.青铜器那么好出手变现.其实,在考古发现中,盗墓贼并没有那么多心思,往往会将陪葬品席卷一空 ...

  • 揭秘难倒专家的海昏侯墓藏“怪玉”!

    海昏侯墓室西藏阁发现的"怪异玉器"海昏侯墓出土的部分陪葬品海昏侯墓室西藏阁发现的"怪异玉器"海昏侯墓室西藏阁发现的"怪异玉器"海昏侯墓室西藏 ...

  • 【浙】半山石塘19号与24号土墩墓出土玉器图览

    此件玉管为鸡骨白色,穿孔较大,略呈圆台形,中间微微内凹,通体施谷纹.谷纹是这一时期较为普遍的纹饰,形似刚刚发芽的谷种,十分精细.同时又像刚刚孵出的小蚕,也有学者称其为"蚕纹".谷纹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2)+内蒙古+辽宁+吉林+黑... 部分4

    · 梅花形玉佩,辽代长3.10,宽3.9%.厚0.38一0.42厘米需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人民武装部院内墓葬出土,现上齐齐哈尔博物馆.1色.器体略呈梯形.中心部位雕琢一朵梅花,外围有化权坏绕,一面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2)+内蒙古+辽宁+吉林+黑... 部分3

    · 玉壁红山文化直径12.孔径39.厚0.6 厘米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一号冢1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绿色,表面泛白有瑕.器体外缘呈方圆形,内孔呈圆形,内.外侧边缘渐薄,靠近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2)+内蒙古+辽宁+吉林+黑... 部分2

    · 石镯 小河沿文化直径7.6.孔径5.6厘米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大南沟慕地出土,现藏于赤峰市博物馆.石质,灰白色.器体是圆形,内,外侧边缘均略外弧,横截面呈椭圆形.通体磨光. 石镯小河沿文化直径6.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2)+内蒙古+辽宁+吉林+黑... 部分1

    · 玉玦兴隆洼文化左∶直径2.9.孔径1.4.缺口宽0.25.厚0.5-0.6厘米右∶直径2.8.孔径1.3.缺口宽0.2.厚0.4-0.5厘米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兴隆洼遗址117号居室慕出土,现藏于中 ...

  • 【黑】依兰县倭肯哈达洞穴遗址出土玉器高清图赏

    " 黑龙江省依兰县倭肯哈达洞穴遗址发现于1950年,它是先作为居住址,后来改为墓穴使用的遗址.在洞中共排放着4具人体骨架,除了洞口人骨,其他3具骨架附近都发现了随葬玉器,共计12件.&quo ...

  • UC头条:略论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工艺

    1984年12月,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西麓发现兵马俑群,发掘者根据俑坑的规模推测其主人可能为某一代楚王.七年后,这位楚王的墓葬被找到,相关单位于1994年12月起展开三个月的清理发掘工作.该墓虽被盗扰, ...

  • 百余件出土玉器,再现一代帝王辉煌!

    海昏侯墓也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海昏侯墓园位于江西省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2011年,村民在发现盗墓情况后及时上报,避免了墓园被进一步破坏,使海昏侯主墓得以保存完整. 海昏 ...

  • 独步东南——鸿山越墓出土玉器

    古玉吧 在这都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