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第八节: 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原文: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士隐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端木持易看解:

今天就说说这北邙山。

在哪儿?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北的广武山,长度100多公里,面积700多平方公里。 邙山为黄土丘陵地,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

这里背山面河、地势开阔、土层深厚,被认为是死后长眠的理想之地,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一说。故而,邙山之上古墓众多,“无卧牛之地”。

千百年来,从汉魏至隋唐,经五代到宋元。无数帝王将相,富商巨贾,文人雅士,寻常百姓(不是屁民,而是相对于那些名人稍微差一些但仍然是非富即贵之人。)都葬于洛阳邙山。

相关数据显示,邙山陵墓群已经探明的帝陵包括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统计下来,合计6代24帝。加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如果再加上普通老百姓(非农民阶级,至少是地主阶级,非富即贵的人)的陵墓,总数要达到几十万座。(如果是农民,恐怕千万座,亿万座了,再说了,老百姓能立得起那么大的坟墓吗?不可能。真的老百姓都土葬了,还盖得起砖石的墓?不可能的。)

所以,这里是中国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作者用意,不可不察。就是祈祷,帝王早归邙山吧!

前面说过,富贵权臣,活着的时候聚集在一起。看来,死了,也聚集在一起呢。这不都是因为垄断集中,权利财富造成的阶层界限?比如上海,那好的陵园,售价也得十几万每平米,一点不比房价便宜;有些更高级的陵园,没得关系,你有钱都买不到。至于权贵,我想大家都知道的,也有一座山,不是那个级别,你别想进去。能埋到那里,算是一种荣耀哦!有人知道自己死了不可能埋进去以后,死了,也不瞑目呢。此事不提也罢。反正北邙山是这样,非富即贵不得入内。

老百姓呢?死便死了,活着的时候,都默默无闻,死了还指望轰轰烈烈,哀荣大盛?也不要看风水了,活着受苦一辈子,难道还要盼着投胎转世,下辈子继续做牛做马?去他大爷的吧,活一辈子就够了,不做那千古春秋的大梦了。

再说了,去那地方就好?仇家冤家都去了,阴曹地府也要厮杀不可。帝王都在那里,到了阴曹地府,谁做皇帝?恐怕非得杀个头破血流不可。天子一多,屁都不是啦!谁要想去凑那个热闹,赶紧去。咱小老百姓,活着,挺好!死了,吊朝上,随便。

为此,我编了一个小相声,《鬼与老百姓》——

鬼哭:“你听啊,那北邙山上,阵阵北风吹,冷的很啊!洛阳城中日夕歌钟起,北邙山上惟闻松柏声。”

老百姓笑到:“冻死狗日的鬼,活该。”

鬼嚎叫:“你看啊,那北邙山上,‘新冢累累旧冢平,富贵至今何处是,断碑零碎野人耕’”。

老百姓吼道:“好得很啊,撅了他八辈儿祖坟啊,好耕地啊!”

金元时期的元好问,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了一首词,叫《临江仙》,是我最喜欢的描写北邙山的诗词了: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应读者要求,建了一个《红楼梦》读者微信群,可扫描下图二维码加入:

端木持易de新书:对于那些不能说出口的话,我也写了一本书,叫《一心集——中国的红与黑与白》,欲购买的,加我个人微信(duoleibei001)即可。全套售价:150,只有电子版。


打赏你就按下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