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史之乱后为什么不除节度使撤藩镇?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在安史之乱中平叛最为得力的就是各地的节度使,当时的朝廷已经没有多少本钱。只能依靠藩镇的兵力。比如让大唐回血的郭子仪当时是节度使。在唐肃宗复国之后,同样没有能力改变节度使兵权过大,尾大不掉的局面。皇帝除了依靠节度使,没办法维持统治。这就是为什么郭子仪的儿子醉打金枝却还能安然无恙。
其次,节度使入朝为相成为惯例。安史之乱之后,虽然地方节度使之间实力有很大的悬殊。但是实力强悍的节度使到朝廷担任宰相成为一条不成文的传统。对于出身节度使的宰相来说,维护自己的地位不被威胁才是首要的任务,又有谁会主动去革自己的命。朝廷出兵灭掉某个节度使,更多的时候是对地方控制的利益之争。即便某个宰相想用武力消灭其他势力,其目的也只是增强自己是势力而已,为加强皇权,维护皇帝统治的少之又少。
其三,安史之乱为宦官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对于宦官来讲,强大而不可撼动的皇权是可怕的,那就意味着他们又只能躲在幕后变成奴才。但是藩镇的存在为他们走上前台创造了条件,毕竟藩镇都各怀鬼胎,只要进行利益交换就行。不管藩镇多强大,把他们控制在不威胁中央统治的范围内就行。
其四,皇权和相权的需要。宦官势力太大,如果没有藩镇支持,皇帝就会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甚至丧命。唐朝中后期在宦官干政的严峻情况下多位皇帝死于非命就是最好的例证。节度使虽然危险,但是当宦官威胁自己统治的时候同样也是一张好牌。相权之争,比如牛李之争,同样需要各地节度使,各个藩镇的势力支持。
来自: 恶猪王520 > 《隋唐历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