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0年,悟出什么职场道理?赚钱跟努力的关系,不是你想的那样
01
关于赚钱
工作后,能赚多少钱、能不能持续赚钱,跟你当初什么学历、毕业于什么学校并不必然相关。
跟一个人有多努力、多刻苦也不必然相关。
人才市场上对你的定价,是依据每个人在帮助公司赚钱这件事上能贡献多大力量来决定的,在这个标准之下,其它的标准都没那么重要。
于是,你会看到,很多初中毕业生因为业务做得很好,是销售的一把好手,年薪百万都不稀奇。
有些头脑比较灵活、学习能力强的,甚至能够一路晋升为公司高管,跟很多名校硕士生平起平坐,下属里也不乏本科、硕士毕业生。
之所以会有这种感慨,是因为我曾待过一家公司,几个副总经理里,既有国外常青藤名校硕士,也有初中学历、高中学历的。
两个学历低的副总,因为分别掌管着公司最重要的业务板块,他们两个人的年收入都超过常青藤名校硕士,而且年龄还比常青藤名校硕士生小。
来自电视剧《四重奏》
但这绝不是鼓吹“读书无用论”。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选择好好读书,上一个更好的学校,才会有更多机会进入薪资更高、福利待遇更好的公司工作。这是不争的常识。
而没有好的学历,自己创业或者进入一家小公司,最后公司快速发展,自己也一路水涨船高,发展得顺风顺水的人,始终更像一个传奇。
另一方面,选对行业、选对公司和职位,也是决定赚钱多少的最重要因素:
毕业时各方面都差不多的的两名同班同学,一位选择了利润率高、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公司属于行业头部公司、同时岗位也属于公司核心岗位的工作机会;
另一位则完全相反,选择了一个利润率低、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公司一般,岗位也是非核心岗位的工作机会。
即便个人付出差不多的努力,3、5年之后,两人的收入水平也会差别巨大。
来自电视剧《枫叶红了》
02
关于职场人际关系
不用理会谁在职场里有过硬的关系、谁跟哪位领导的关系很好之类的传言,即便是事实,也不用理会。
长期来说,职场上,人跟人的关系有且只有一种,就是交换关系。
用逢年过节的礼品、好处或者一些亲属关系能换来的东西,不会超出这些东西所能提供的价值。
所以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即便公司里有一些所谓的“关系户”的存在,也不过就是在一些非常不重要的岗位上拿着可能稍高于他那个岗位平均水平的工资而已。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要求的职场人,是不会想到要将这样的同事视为竞争对手的。
来自电视剧《德雷尔一家》
事实上,大多数这样的同事都心思单纯,因为被家庭保护得太好了。
在平时交往中一视同仁,说不定还可以成为关系没那么密切、但你会欣赏他身上某些闪光点的朋友。
而对于领导,也不必刻意建立超出一般同事之间的关系。
始终记住,你能够为领导提供的最大价值,就是帮助他完成他的业绩目标。
在这个价值之外,只要保证对领导有作为下属必要的尊重即可,不用考虑还要为领导提供其它额外的情绪价值。
可能大多数领导都需要有下属对他毕恭毕敬、甚至有时候有些巴结谄媚,但把那些活留给其他更愿意这样做的同事就好。
来自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03
关于升职
只有有机会,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能得到升职还是尽量做上管理层。
能做到什么程度另说,但做过管理层和没做过管理层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
第一,别人看你的眼光会不同。当然我绝不是说没做上管理层就一定是工作不努力、或者是能力有问题。
但不得不承认,在世俗大众眼里,尤其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的职场人,做上了管理层就可以自动说明很多问题,而不用自己主动自我证明,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来建立他人的信赖;
来自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第二,站在不同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视角会变得更加立体和多元。
屁股决定脑袋,同一件事,你站在员工的位置上跟站在管理者的位置上看,得出的心得和结论肯定是不同的。
我们做过员工,明白员工是怎么想问题的,再做一回领导,同时也理解领导是怎么想问题的,这就会让我们看问题和世界的角度更加多元和丰富;
第三,为自己扩展了更多的边界,增加了之后事业的可选项。
做完管理者后,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还可以退回来继续走专业路线,但如果一直走专业路线时间太久,可能就会永远失去做管理的机会,毕竟年龄越大,想要做管理就会越需要管理经验。
在有机会的时候,尽早积累管理经验,是一种事业上进可攻、退可守的占据主动优势的状态;
来自电视剧《三十而已》
第四,做管理者锻炼的综合能力,对个人各方面都更加有益。
做管理者需要独自承受的多方压力和委屈、面对下属,在鞭策他们成长进步和适当保持团队愉悦氛围间如何平衡、如何跟自己不喜欢但又必须打交道的人斗智斗勇的战斗经验,等等,在家庭、亲子教育及亲戚朋友间的相处中,道理都是基本相通的。
有了职场上的锻炼,也会在个人生活中处理相关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
Miss略知一二
职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