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遭遇大象的背后,是过度的模式创新和不足的科技创新
从上世纪开始发展固定网络,到这几年的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应用已经无孔不入。从信息共享到电商再到生活服务,互联网已经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说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崭新阶段,那么目前真正的物联网还没有到来。虽然5G已经准备好了,云计算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先进,大数据技术也在日趋成熟,但物联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统一标准。物联网连接了更为复杂的设备,品类多,结构参差不齐。
而互联网相对简单,一开始只联接台式机电脑,到后期联接手机等移动设备,全球范围内遵循一个统一的TCP/IP标准,形成一张统一的大网。这样全世界的资本都可以在这一张互通的大网上进行模式创新,在人类整体层面节省精力,提高了效率。可以说互联网是物联网的一个子集,通过极速发展膨胀,形成头部突破,为物联网其他部分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和资本基础。
目前看来,这一头部已经形成,由于这几年的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增量,资本已经过于向头部聚集。在国内表现为所有的重要业务都被几个头部平台公司承包。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是否愿意,这些头部平台实际上已经承担起了整个社会经济突破的责任。所以当一个机构,不管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其影响力和社会公益责任应该同步,影响力越大,承担的社会责任越重。
我们的社会经济历来就是以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交替唱主角的模式发展,模式创新建立在科技创新基础上。如果科技创新是“体”,那么模式创新就是“用”,没有“用”,“体”的价值无从体现,而没有“体”,“用”就是无根之木。体用互相促进,同步发展才有可能稳步推进。
当然,事物的发展都是曲线式的,一段时间模式创新突出,是正常的,但不能持续时间太长,也不能比例失调太过。
现在很明显,科技创新步伐太慢,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还没有跟上,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但模式创新背后的资本不会自觉地放缓脚步,等待科技创新,而是依然不管不顾地由着性子不停地向前奔跑。这不,步子太大,扯着蛋了。蚂蚁遇到了大象。
当技术创新比重大于模式创新的时候,从整体角度考察能够为整体带来增量,市场还能够忍受发展带来的冲击。但是当科技创新停滞,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失衡的时候,由于资本的惯性,模式创新背后的资本为了保持发展速度,只能继续抢夺传统业务,此时市场变得无法容忍。科技创新停滞,但资本并没有停下来发展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基础核心科技,而是将模式创新继续渗透,做深做精,在整个社会经济层面展开内卷式竞争。
社区卖菜,并不是模式创新不够,也不是这一模式不能带给消费者方便,而是从社会整体角度考察,这一模式没有带来增量,反而在目前就业问题突出的情况下,资本巨无霸的平台和零散分布在社区周边的个体菜摊抢生意,由此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菜摊还只是第一步,互联网模式创新背后的资本的最终目标是社区,这一传统零售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
更为深层的原因还不是资本的任性。
造成这一困局的是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阶段顶点,停滞下来,而物联网还没有成体系的应用,没有一个利用力量的方向性的技术和组织突破,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这个阶段如果再不管不顾地发展模式创新,从整个经济层面来看弊大于利。
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政策。
资本是逐利的,这是无法改变的天性,但同时,资本又是可以被引导的,政策有导向作用。
科技发展需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这一机制在公司层面可以保护投资,在个体从业者层面可以保证按劳分配,这样在整个社会层面就能够形成一个投入产出的正向循环。科技创新在一个正反馈大环境下,就能够开足马力。同时,科技创新还需要充分的市场化保证,有活力的资本顺利进入各个领域,才能形成更完整的正向循环机制。这恰恰是我们严重不足的方面,制约了国内的科技创新。
当我们在为端盘子送菜的机器人鼓掌,围观两个吵架的机器人的时候,美国波士顿机器人已经开始跳舞。看起来能跳舞的机器人毫无价值,但未来30年可能爆发出无法想象的活力。这些公司在做着当前看来毫无价值,但长远来看无法估量的事情,这正是政策导向的结果,因为这些公司现在就能够有不菲的回报。
虽然科技创新较模式创新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但是一旦有突破性的进步,其收益和影响周期则是模式创新无法同日而语的。
一组配套的政策将影响30年甚至更久,如果政策得当,没有资本会冒着风险去和小商小贩抢生意,因为还有更大更具诱惑力的机会等着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