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低调的收藏家,斥巨资拍卖回国宝级文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与情怀?
一场岭南小镇的古董珍品展,竟然吸引全国各地的专业人士来到现场,连著名学者王贵忱都赞叹道“岭南之光、古董之光”。
坐落在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的小榄镇,有“中国菊花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金秋九月,就有一场特殊的文物展览在这里举行。
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小榄收藏协会成立二十周年,本地三位收藏家骆建华、何湛泉、梁健敏倡议并领衔举办“榄溪萃珍”古董珍品展,甚至被誉为“广东近十年来分量最重的一次收藏展”——一座岭南小镇的古董珍品展,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此次展览分为佛像、青铜器、瓷器、字画、石湾陶艺等九大类别,均为业内公认的名器佳作。
论佛像、多为海外回流的文物精粹,多次被借展于西藏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的佛教艺术展,放置于中央位置的黄铜鎏金苏频陀尊者像,更是非常罕见的艺术精品,曾在北京瀚海2013年春拍中拍卖出近2000万的价格;
论书法,康熙皇帝、曾国藩、李鸿章、孙中山等名人字迹悉数在列;
论国画,不但有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的作品、名家齐白石、张大千等作品更是引人注目;
论青铜器,商晚期鸮卣提梁壶也是稀世珍宝,同类文物绝大多数被收藏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中……
诸多种类的名贵文物齐聚一堂,令八方来客应接不暇,著名学者王贵忱更是为此次展览写下评价:“为广东乃至中国收藏界有口皆碑之传世精品,时代跨越之宽度不啻一部中华民族文明流变史”。
虽然此次展览上的半数藏品皆由骆建华借出,然而在生活中,他的为人却非常低调,不喜张扬,谈论起收藏之道,他也更偏爱于用“鉴藏”这样的字眼,因为“鉴”在收藏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才更能理解文物厚重底蕴下的美感。
在骆建华心中,这种经常被解读为“有钱人玩乐”的行为,背后深蕴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延承,那些通过物件的形式保留着的文化遗产,在他看来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对骆建华而言,收藏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每收一个品类的藏品,都要在掌握当时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下,去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从而建立起对应的知识架构与理论体系。
如今,骆建华藏品早已过万件,其总价值也早已成为不可估量的天文数字,然而奇怪的是和其他收藏家们不同,在他三十年的鉴藏生涯之中,从未试过为了增值而购买藏品,也从未试过为了金钱而变卖藏品,而这正是一位赤诚文物爱好者的情怀。
过去一个多世纪里的战火动荡,我国很多高级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至今未还,令人痛惜,而骆建华更是致力于拍卖回流文物,去搭建一个自己心中的愿景——一座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博物馆,力争每个品类都能够搭通历史源流,将中国文化历史长廊重新复原。
一位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的小榄人,以三十年沉心静气的鉴藏历程,演绎出一段属于自己的收藏故事,那是一位心系祖国历史文化之人的情怀,也是身为前辈为收藏界新人树立的一种标杆。我们希冀着,那些流传千百年的文物古董,能够被世人了解到真正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