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条胡同,是北京人心中的情感坐标
说起北京的胡同,大体形成于元代建都的时候,风风雨雨700多年,沿袭至今。北京的胡同记录了无数朝代更迭、历史变迁,以及每一个兴衰荣辱的时代风貌,并将这些记忆都融入了这座城的气质里。从这个意义上讲,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交通脉络,它是京城的味道,是老北京的根儿,它更是北京普通百姓,日复一日的生活写照,是北京这座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见证。
来到北京,要体会老北京的味道,最好的方式就是骑辆自行车或者步行在北京的老胡同,体会让人身心宁静的街巷和小院,感受那些停留在老时光里的蕴藉和含蓄。
1、白塔寺东巷
位置
白塔寺东巷是一条位于妙应白塔寺东墙外的狭长胡同,它南起阜成门内大街,北接安平巷。交通方面,地铁阜成门站下,东行200米即到。(以下地图点击后可放大)
通常,一座城市在“现代化”的建筑群背后,总藏着一条“青灰色”的老街。与北京金融街只有一街之隔的白塔寺东巷,就是这样一个所在。
白塔寺自元代起见证了这座城的变迁,今天似乎正在被繁华热闹的城市和脚步匆匆的人们所淡忘。走进这条狭长的巷子,就走进了北京这座城的历史深处,就触摸到了这座城的灵魂。
▲ 白塔寺东巷
2、西四北四条
位置
西四胡同南起阜成门内大街,北至平安里西大街,西起赵登禹路,东至西四北大街。西四北四条就位于西四胡同的中心位置。交通方面,地铁平安里站下,南行400米即到。
西四胡同是当年随元大都的兴建而诞生的,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元大都兴建时全城有统一、严格的规划,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四头条至北八条是反映元大都城市规划难得的历史遗存。
今天,西四的胡同大多已经翻新,就连标志性的西四牌楼也已拆除,胡同里除了世代居住于此的老人,也多了很多原来谋生的北漂一族,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最真实,最市井的生活。
▲ 北四条,院墙上的涂鸦
▲ 日落时分,晚归的人
▲ 西四北四条小学是京城最古老的小学。自清光绪年间创建至今,历经了一百多年的风雨洗礼。
3,嵩祝院北巷
位置
嵩祝院北巷位于北河沿大街以西,景山公园以东的老胡同内,也是由东皇城根进入景山街道的重要入口。交通方面,地铁南锣鼓巷站下,沿北河沿大街南行400米即到。
从地理位置上讲,嵩祝院北巷所属的这片胡同位于皇城根,明清一代都是内府库,居住于此的也大多是达官贵人。而嵩祝院北巷的名字源于北河沿大街上的北平名刹——嵩祝寺,相传,它是章嘉呼图克图活佛在北京弘法时居住的地方。
今天的嵩祝院北巷,改造中的老院子,私搭的二层小楼,沿街叫卖的小贩,邻里之间地高谈阔论,作为北京城最市中心的老胡同,走进嵩祝院北巷,就走进了无尽岁月中的老北京人的生活。
▲ 充满烟火气息的平凡日子
▲ 改造中的旧屋和老人落寞的背影
4,柳荫街
位置
柳荫街位于恭王府花园的西侧,沿路串起了什刹海地区若干条大大小小的胡同,是京城最热闹繁华的胡同之一。交通方面,地铁北海北出站下,沿龙头井街北行百米即到。
由于紧邻什刹海,这里的胡同从早到晚都热闹非凡,很多人到了这种地方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人群往前走,对很多地方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
其实,当你转过一个街角,摆脱喧闹与繁华,进入一条僻静的街道,一个真实的当地就会呈现,我们往往会在这些地方,遇到一个真实的北京。从这个意义上说,什刹海其实还是当年那个什刹海,还是北京人心头的那汪水,是无尽喧闹中清朗宁静的一隅。
▲ 树荫下,蝉鸣四溢,乘凉聊天的午后时光。
▲ 记忆中,路边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渐成往事。
▲ 这种街边的传统理发虽然不多见,但在这里依旧寻常。
5,钟楼湾胡同
位置
钟楼湾胡同,是两条以鼓楼和钟楼为中心,呈葫芦形走势的胡同。交通方面,地铁什刹海站下,北行200米即到。
记忆里,钟楼湾胡同两侧一直有数百户的居民,直到三四年前,这片地区才改建成了现在的钟鼓楼广场。
曾经的那些老巷子、旧房子最终会被人们遗忘,未来不提,也不会有人再想起。只是偶尔会在个别虚掩的木门后,意外发现始建于上世纪初的残存的青砖小院,还有那些刻在大门的门楣上、如今斑驳得难以分辨的门牌号,桩桩件件,历历在目,却都是岁月的痕迹。
▲ 今天的胡同有很多青旅,也随处可见骑着自行车,讲着一口流利中文的老外。
▲ 钟鼓楼广场上正在练轮滑的孩子。
6、北兵马司、帽儿胡同
位置
这条东西向的胡同以南锣鼓巷为界,东侧叫北兵马司,西侧称帽儿胡同。交通方面,地铁南锣鼓巷站下,北行200米。
南锣鼓巷全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这里又被北京人称作蜈蚣街。北兵马司和帽儿胡同就位于这条北京最繁华热闹的南锣鼓巷内。
然而原本应古朴怀旧的胡同,今天正逐渐湮灭在彻夜通明的霓虹中,消失在一浪高过一浪的音乐轰鸣里,被遗忘在密密麻麻、用各种卖萌字体写出的挑逗的广告语里。这些巨大的发差,让今天的南锣鼓巷显得很不真实。
然而,历史里的南锣鼓巷并未像今天这么热闹。明清以来,这里一直就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只有你走进胡同深处,摆脱喧闹的人群,昔日那个鲜活的生活场景才会重新出现在你眼前。
▲ 一辆胡同游的三轮车驶过蓬蒿剧场
▲ 逛酒吧和特色小店是青年男女来这里不变的主题
▲ 即使是最喧嚣的所在也有清静的一隅,北京人的生活在胡同深处依旧如常。
7,钱粮胡同
位置
钱粮胡同位于东四路口西北方向,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大佛寺东街,南与钱粮南巷、钱粮西巷相通,北与钱粮北巷相通。交通方面,地铁东四站下,北行300米即到。
以东四命名的胡同除了东四头条至十四条胡同,还有以当年的东四牌楼为中心的南、北、西大街两侧的传统民居。
钱粮胡同位于东四北大街,自明代起设钱局而得名。东四这片地方历来就是北京繁华的商业区,钱粮胡同更是达官、贵人、衙门的聚集地,豪宅居多。至今胡同里仍深藏着很多老院子和名人故居,以及流传在民间的故事。只不过,沧桑的岁月让这里发生的故事摆脱了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传奇。
今天,如果你逛过隆福寺的商业街,吃过簋街的美食,仍找不到逛老北京的感觉,不妨试着走进不远处的这条钱粮胡同。
▲ 在互联网时代,胡同里仍然随处可见邮差的身影。
▲ 胡同口的对联寄托着人们对这一年的憧憬,日子安安静静的流淌。
8,延寿街
位置
延寿街位于前门大栅栏西北部的一片胡同内,南起琉璃厂东街,北至大耳胡同,南北走向。交通方面,地铁和平门站下,沿佘家胡同西行即到。
延寿街形成于明代,因街口有一座始建于辽代的延寿寺而得名。前门大栅栏的这片胡同不仅有老旧的民居、蜿蜒的巷子、几家人共用的厨房和屋檐下酣睡的猫,这里同时还是京城草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各色的北京小吃、市井娱乐、老行当都在这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迹。走进延寿街就走进了北京的昨日时光,走进了真实的百姓生活。
▲ 奎德社的第三代传人,独自坚守的京腔京韵。
▲ 不大的小院,门脸房是餐厅,楼上炒菜,后院住人。
9,南柳巷
位置
南柳巷北起琉璃厂西街,南至魏染胡同,位于琉璃厂西街这片胡同的最西侧。交通方面,地铁和平门站下,南行500米。
相传,南柳巷以北为河流故道,河岸两侧有柳树,因而得名。民国时的南柳巷有书局和装裱工租住,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当年北平各种新闻报纸的发行处,清晨报童聚集于此,将成批报纸取走并沿街叫卖。
今天的南柳巷已经慢慢演变为琉璃厂文玩字画街的加工基地,透过虚掩的院门随处可见字画装裱的小作坊,院墙上偶有字画残品,同样是市井生活,这里的胡同却也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 简陋的屋内摆满各种材料和工具
▲ 墨香四溢的日常生活
▲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故居,一片寻常院落,稍不留意,便会错过。
10,校场口胡同、老墙根街
位置
校场口胡同东起宣武门外大街,西至老墙根街。交通方面,地铁菜市口站下,北行300米即到。
校场口胡同因历史上军队演武、操练而得名。而今天的校场口胡同就象深陷在京城岁月深谷中的一段历史,四周高楼大厦的巨大阴影罩住了他的一切,四围的快速路整日车水马龙地环绕着他。
今日北京,寸土寸金,城市的发展已不再单纯满足于向外画大饼式的扩张,他需要向内不断完善。校场口胡同,和北京绝大多数的老城区一样正在面临拆迁和改造,曾经那些固执的坚守和饱经的风霜,眼看着,即将消失在回忆的尘烟中。虽然回忆有时会把所有的往事沉淀成美好,然而我知道,有些时候走到最后,我们除了回忆,一无所有。
▲ 一处走到生命尽头的老屋
▲ 准备晚饭的胡同人家
▲ 这里的每一处房子和每一个人似乎都在等待命运里即将出现的未知
▲ 世代居住于此的老人
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今天的文章只不过沧海一粟。
独自行走在北京的胡同,声、色、味如一张无形大网扑面而来,北京人的生活在胡同里生动、立体地上演着。
胡同里,穿着秋裤在街上和邻居高谈阔论,泰然自若旁若无人,溜狗时和隔壁拉拉家常里短,做饭时找邻屋借袋盐,蔬菜下锅的热辣“吱吱”声萦绕耳边,空气中飘荡着饭菜的香气,这些再平凡不过的生活琐碎组成了胡同人家普通的一天。
北京的老胡同安静怀旧,往往带有无尽的时光逝去的痕迹和浓浓的生活气息。只不过,随着近几年城市大拆大建,很多胡同被翻修一新,有些甚至摇身一变成了酒吧街,还有些更是成片地拆掉建成了高档商品房小区,令人痛心不已。
今天,原汁原味的老胡同已越来越少,我也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只怕某天一语成谶,胡同深处的家便只能停泊在北京人的记忆里。于是,我开始和时间赛跑,我希望用我的镜头纪录下这个巨变不止的时代和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在这些看似并不重要的瞬间即将被你我遗忘、被历史湮灭之前,讲述他本来的样子。
関 于 作 者
北京土著 | 人文紀實攝影師 | 專欄作者
中國圖庫 | 光明圖片社 | 中新社 |
中國新聞圖片網 簽約攝影師
寧 影 紀
影像 | 珍藏 | 點滴 | 歲月
一个人能走多远关键在与谁同行。每篇辛苦原创,只愿得到你的认同。
把【宁影纪】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未来的日子我们跨越山海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