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伦灿:文化经济,通过产品的创造来促进文化消费
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去分析文化体系如何关联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如何导致不同的经济发展状态,开创出从文化角度解读经济发展的独特视角。韦伯对“文化经济”的研究,最先关注的是欧洲的宗教改革对于催生现代资本主义的正面作用,尤其是基督教新教提出的教义和宗教伦理,对于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Weber, 1958;Lessnoff, 1994) 。
文化经济是与文化相关联的经济形态的总称,是将经济和文化之间进行互换的一种社会状况与推进规律。是把各种文化积淀转换为资源内涵的经济交易活动。文化经济中都有世俗性,这种世俗并不是低俗和庸俗,而是平民性,更关注文化生活和文化经济的本身。 是从狭义概念经济学到广义概念经济学的全新突破。它的出现,不仅使无数历史文化资源得以转化成创新商品,更将成为继高新科技之后引领经济发展的财富新增长极。
文化经济创造的产品能促进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流通、改变社会财富形成、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文化经济可以通过交易的手段和途径进行文化再生产,提升文化产品消费,增加文化流通,改变社会财富形成、来源和结构,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行为系统。“文化经济”一词的重心在文化不在经济,它有两个内涵。一是指文化产品也是经济产品,内容、美感、独创、个性等都可以是一种商品;二是指文化塑造经济,文化经济不是文化成为经济的增长点,而是经济应当分享文化的性质和功能。但无论什么意义上的,在经济之外, 都还有相对独立的文化存在。在体验经济时代发展之下,产品已不再是单一的形态,所有的发展围绕着文化及创意的发展更新,文化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文化经济”的观念当然优于“文化产业”的观念,但它仍然是就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虑文化问题,它并不就是文化理论。如果说,把人类生活的一切都经济化的社会绝非人类的理想,而文化始终在坚持着、维护着人类价值的多样性,那么,从经济方面使用文化、追求文化的经济效益的思维和实践,无论对发展文化产业有多大的合理性,都不是完整的文化理论。
文化经济通过系列活动可以开发全世界区域独特的丰富人文历史资源,前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文化经济源远流长的全新动能。可惜目前转化率不高,我称之为文有余而化不足。文化的积淀形成的只是文矿,矿不开采、提炼、转化和运用就体现不出价值。要想把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首先要找到经济这个载体,然后要做好乘法。文化在借助具体的商品形态去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也帮助商品提升了品位,传播了文化,这样可以一举三得。
陶瓷就是文化与经济结合得最好的一个鲜活案例, 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伴随经济贸易活动走出去最成功的模范。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经济的脉络发展史,也是中国文化经济的文明互鉴史,世界就是通过陶瓷来认识中国的,中国陶瓷的文化经济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总结与借鉴。莫扎特之所以为莫扎特,是因为他的音乐,而不是因为他开创了萨尔茨堡的旅游业,或是给巧克力和糖果命名。首先得有莫扎特的音乐,然后才有旅游业、巧克力和糖果。
参考文献:
1、高崇 “文化与经济”研究综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3,35(05),2-8。
2、林风,沿海与内陆川粤文化经济的异曲同工,四川省情 2019,(05),25-27。
3、王绯,体验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设计发展探究,中国包装 2019,39(04),28-32。
4、单世联 卢子葳,文化效益冲突的意义及效果——兼论文化价值与文化效益的关系,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7,19(04),4-14。
5、彭中天 “文化经济的价值与使命”,《商业观察》2017年第5期),80-81页。
谢伦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
微信公众号:文化工匠
(慢工细活、专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