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3074-末代皇帝溥仪的悲惨童年:身体被宫女掏空,饿得吃喂鱼的馒头
导语:一说起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大家脑海中应该会浮现出那段屈辱黑暗的历史。身在皇族的人,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光鲜亮丽,高高在上,指点江山,殊不知这其中的艰难困苦,是多么让人心酸。溥仪,小小年纪就登上皇位,本应该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可是正好相反,因为溥仪生长的环境过于黑暗,他的童年过的也是十分坎坷痛苦。
一、 被迫进宫
溥仪是清代摄政王醇亲王载沣的儿子,他本来能够在皇族溺爱当中享受一个美好的童年时光,然而在他三岁的时候,因为慈禧自身的私心被带去皇宫中,并强行指定他为皇帝的继承人,并将他过继给了同治帝以及光绪帝。从此,溥仪的悲惨童年开始了…溥仪的母亲苏完瓜尔佳氏是慈禧的心腹荣禄之女,慈禧对她很是喜爱,于是把她收养在身边,后来还不顾苏完瓜尔佳氏先前既定的婚约,执意将她指婚给了摄政王载沣。最后,双方也是顺利完婚,并生下了小溥仪。
后来,光绪帝公然违抗慈禧的意愿,支持戊戌变法。于是,光绪二十四年,慈禧发动政治变革,光绪帝也因此被慈禧监禁在中南海,当时慈禧甚至还想要废除光绪帝。又考虑到光绪帝并没有后代,于是就将苏完瓜尔佳氏与载沣唯一的儿子溥仪强行带入宫中。据说,刚接到太后懿旨之时,溥仪的祖母当下就晕厥了。在以子为贵的古代,这对一个家族来说是多么痛苦。
可见在皇宫当中慈禧的地位是十分强悍的,已经达到了几乎无人敢为抗她的程度,因此也可以想象得到当初溥仪的家人是顶着多大的压力忍痛将其送去宫中的。
二、成为傀儡
光绪帝驾崩之后,隔日慈禧太后也归天了。1909年,还只有三岁的爱新觉罗·溥仪继承皇位,因为他的年龄过于小,连自理生活的能力都没有,何来执掌朝政,管理天下?于是,光绪帝的遗孀裕隆太后趁此垂帘听政。因为并不是亲生子,裕隆太后对溥仪很是苛刻,甚至可以说,溥仪登基之后即成为了太后掌朝的傀儡。
三、遭受苛待
因为溥仪本身就只是一个小孩子,面对着龙椅下的对他虎视眈眈一切,当然也只有一片好奇与茫然,犯错误在所难免。于是裕隆太后便看不过去了,为了让溥仪记住教训,裕隆太后甚至常常体罚他,不能吃饭不能喝水,这对于一个还在成长期中的小孩子而言,也太不公平了。
溥仪儿时身体孱弱多病,且患有先天性消化系统疾病。有一次,溥仪找身边的小太监要糖炒板栗吃,可能是过于美味,溥仪便有些贪吃了,于是就消化不良了。裕隆太后事后大发雷霆,对溥仪就是一顿罚,命令他这一个月以内除了每天可以喝两碗粥,不许吃其他任何东西,但是对小太监却什么都没说。小孩子哪忍受得了这些,一整天又哭又闹的,但是太监宫女们也不敢违抗太后的意志,只能硬着头皮不给溥仪吃东西。于是饥饿难耐的溥仪就自己到处找吃食,有一天饿的实在受不了,就跑去喂鱼的小太监那儿偷吃鱼食馒头。被发现之后,扭头就跑,甚至还爬到了树上。
还有一次,宫外之人为了孝敬太后,给宫中送来了美食,刚好被在皇宫中到处溜达找吃食的小溥仪撞见了。小小年纪的他哪会管那么多规矩,直接像饿狼一般扑了过去,还算幸运,抢到了一个秘制酱肘子。但是,当溥仪刚准备张口吃的时候,太监立马将肘子抢了回去,到手的食物不过一秒钟就飞了,这急的溥仪又是趴在地上哇哇哭。不难怪,我们在历史资料当中看见的小溥仪都是瘦瘦弱弱的形象,这都是因为他童年受到了这般不公平的待遇啊…好不容易,一个月的惩罚期过了,裕隆太后为了严格控制溥仪的饮食,还是暗地里管控着他的饭量。而溥仪身边的小太监和宫女们看到当代皇帝在皇宫中只是这样一个地位,于是他们也变着法儿地欺负溥仪。又有一回溥仪嘴馋,吃多了御膳房送来的春卷,小太监们害怕这事儿被太后知道了又要责罚,就两个人分别架起溥仪的左右胳膊,然后将他来回往地上夯,以此方式使溥仪消食。
有些时候小太监们甚至会在溥仪无理取闹的时候,将他关进小黑屋当中,任凭溥仪如何哭闹打骂,都无人理会。只有当溥仪折腾得浑身没劲儿,闹累了不哭了的时候才会将他放出来,并理所当然地说这是给皇帝败火。看来,长大成年之后的溥仪为什么会对太监如此愤恨的原因就是如此吧。
四、留下遗憾
不止太监,连溥仪身边的小宫女在知道溥仪并不受太后待见之后,也会偷偷欺负他。一些宫女们在被教训惩罚之后,为了出气,就会摆弄小溥仪。当溥仪逐渐长大之后,有些耐不住寂寞的宫女为了满足自身无处发泄的欲望,将他把玩在手掌之间。这样一来,溥仪的身体很快就被这些贴身服侍的宫女们掏空,逐渐也失去了生育能力。溥仪后来也有过几位妻子,但是一直到溥仪老去,他都膝下无子,一生都没有留下一个子嗣于他而言可能也是一件最遗憾的事情了吧。从他的这些遭遇来看,溥仪还不如当初留在王府,做一个无忧无虑的皇亲国戚,毕竟那里不会有将他视为傀儡的人,毕竟那里才是他真正的家。
结语可见,当皇帝也未必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皇宫中处处都是禁锢,且溥仪曾三次成为皇帝,却都是像木偶一般被操控着,完全没有自由可言。而他的童年生活更加是痛苦坎坷,让人不禁感慨,也许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都过得比他舒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