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5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5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伤寒,汗出解之后”,说明此时外邪已去。但或是在治疗过程脾胃已伤,或是素有脾胃亏虚,邪气因之内陷,阻滞中焦,而成痞证。若其人素有饮邪而不甚,邪气与水饮相合则可见“心下痞硬”。痞证的典型特征是按之柔软,本证却是“心下痞硬”,这个痞硬是指心下按之有紧张感,略硬,与结胸的按之石硬不同。此外,本证按之虽然硬满却不痛,亦可与结胸别之。
水饮留胃,则脾胃不能化水谷,胃气上逆则干噫,谷气不泛则食臭。干噫,是噫气而无物;食臭,是指噫气而挟杂食物气味。水饮留于胃肠,故见“腹中雷鸣下利”。水流胁下,故曰“胁下有水气”。本证以虚痞为主,兼有水饮,所以治疗仍以治痞为主,兼化水饮。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干姜守而不走,化饮之力较弱,故减其量,而重用生姜四两为君,温胃化饮,余药皆不变,此即生姜泻心汤。本证与其它痞证的主要鉴别点在于“干噫食嗅”、“心下痞硬”和“雷鸣下利”三个症状,以兼有水饮为其病机特征。本方意在和解,亦是去滓再煎,日取三服。
字帖获取请点击:
现已更新至146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