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易留在大城市?这10大城市户籍人口均是女多男少
尽管当前全社会男性比女性多了3000多万人,但在部分大城市的户籍人口中,却呈现女多男少的态势。
第一财经记者日前选取了北上广深等沿海发达地区和个别中西部、东北城市在内的10个核心城市,在对这些城市户籍人口数据的梳理统计发现,10个城市都存在户籍人口女多于男的现象。
这10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厦门、沈阳。
10大城市户籍人口女多男少
在东北唯一的特大城市沈阳,根据沈阳市公安局月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沈阳市户籍人口为762.2万人,同比增长0.8%。从性别结构看,2020年12月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中,男性为374.1万人,占全部人口的49.1%,女性为388.1万人,占全部人口的50.9%。性别比为96.4(女性为100)。
深圳市统计局近期发布的《2019年深圳市社会性别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深圳市户籍人口550.71万人,其中男性274.92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49.9%;女性275.79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50.1%,户籍人口性别比为99.68。
在厦门,2019年厦门全市户籍人口261.10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128.41万人,女性人口132.69万人,性别比为96.77。而上一年,这一比例为97.59。可见,厦门户籍人口“女多男少”的情况加剧。
此外,广州2019年户籍人口953.7万,其中男性474.9万人,女性478.8万人。
杭州2019年户籍人口795.37万人,其中男性为394.26万人,女性为401.11万人。
上海2018年的户籍人口中,男性为724.14万人,女性为738.23万人。
北京2019年户籍人口中,男性为694.7万人,女性为702.7万人。
南京2019年户籍人口中,男性为352.8万人,女性为357.02万人。
成都2018年户籍人口中,男性为732.2万人,女性为743.8万人。
苏州2019年户籍人口中,男性为352.7万人,女性为369.8万人。
为何这些大城市的户籍人口呈现女多男少的局面呢?
在专家看来,虽然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大,但受传统婚恋观念影响,这种压力对男性和女性来说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厦门大学经济学系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在大城市的生活压力下,男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尤其是到了适婚年龄,就会返回家乡中小城市。“比如厦门房价贵,在厦门买不起房,那就回到泉州买。”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毕业生中,女生要考虑的是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并不一定要有房子,而男生要更多考虑能否买得起房才能结婚,这种传统的观念影响比较大。
来自泉州农村的林先生2016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厦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了两年。“当时月薪五千左右,租住在城中村的民房,也攒不了多少钱,看不到希望。”林先生说,工作两年后,老家事业单位招聘,林先生成功考进了老家一家事业单位,没多久后就娶妻生子。
图:10个城市户籍人口性别比
女性更易留在大城市
另一方面,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高学历女性占比越来越高。胡刚说,现在很多高校在校生里面,女生比男生要多,尤其是到研究生阶段更多。“比如我们一个学院里招28个研究生,女生占21、22个。这已经不是一两年这样,而是连续七八年出现这种情况。现在老师招男研究生需要‘抢’。”
胡刚说,从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来看,女生选择进机关、事业单位等体制内的工作更多,或者相对稳定的工作,而男生选择创业等体制外的工作更多,流动性比较大。
以教师行业为例,2019年,深圳市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为1.23,小学教师性别比为28.72,中学教师性别比为65.62。
由于男性的流动性比较大,因此一些城市虽然常住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但户籍人口还是女多南少。以深圳为例,2019年,深圳市常住人口1343.88万人,其中男性730.88万人,占全市人口的54.4%;女性613.00万人,占全市人口的45.6%,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19.23。可见,常住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但常住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流动人口。而户籍人口则是女性要多于男性。
麦可思研究院通过对全国2016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三年后的就业地变化分析发现,2016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外省就业群体,毕业三年后有74%依旧他乡漂泊,26%的人回家乡安居。
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地变化发现,相比于男生他乡就业者,女生他乡就业者更易“留得下”。2016届男性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外省就业的人,其中30%毕业三年后回了家乡;女性毕业生的该比例仅为18%,也就是说超八成(82%)依旧在他乡。
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市户籍迁入人口中男性19.08万人,女性22.54万人,户籍迁入人口性别比为84.65。户籍迁出人口中男性1.63万人,女性1.19万人,户籍迁出人口性别比为13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