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海内经》“鸟山”的落实
《山海经》作为先秦的重要文献,对其地理的研究历来是重要主题,在本人文章《解读上古中国的一把钥匙》中对海经地域虽有了基本的结论,但再具体到经内各条去落实,却又存在巨大的困难,毕竟距古太远,每落实一条都是难得的成果。《山海经》山经部分有许多内容可以落实,有的部分与海经地域有重合,通过山经的内容来寻找海经的一些地点,应当是可行的。本人正是通过这种方法,确定了《山海经.海内经》中“鸟山”所在。
《山海经.海内经》载:“流沙之西,有鸟山者,三水出焉。爰有黄金、璇瑰、丹货、银铁,皆流于此中。又有淮山,好水出焉。“海内经所述地域正在今天的豫中和黄河北岸部分地区,这在本人的系列研究中已多次论及,本条中的“鸟山”据经内上下文的描述,就当在郑州到新郑之间,这一区域按地图对照,就当为《山海经.中次七经》的范围,本人经过研究,发现部分内容正与“鸟山”相关(以下引自《山海经.中次七经》):
又东五十里,曰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叶状如杨,其枝五衢,黄华黑实,服者不怒。其上多玉,其下多铁。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鱼帝>鱼,状如{执皿}蜼而长距,足白而对,食者无蛊疾,可以御兵。
又东三十里,曰泰室之山。其上有木焉,叶状如梨而赤理,其名曰栯木,服者不妒。有草焉,其状如{艹术},白华黑实,泽如蘡薁,其名曰{艹爫缶}草,服之不昧。上多美石。
又北三十里,曰讲山,其上多玉,多柘,多柏。有木焉,名曰帝屋,叶状如椒,反伤赤实,可以御凶。
又北三十里,曰婴梁之山,上多苍玉,錞于玄石。
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
又东四十里,曰少陉之山。有草焉,名曰{艹冈}草,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薁,食之不愚。器难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役水。
又东南十里,曰太山。有草焉,名曰梨,其叶状如荻而赤华,可以已疽。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注于役水;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役。
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
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流注于河。
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葪柏,服者不寒。其阳多<王雩>琈之玉。
又东三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艹狼},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
以上各山,在今天的嵩山山脉,登封、新密、荥阳之间,古今同名的有少室山、泰室少、浮戏山、少陉山。以下列出战国和当今的地理简图,对照下可以确定山经所载的准确性。
上图红色画圈范围正是本文研究的区域,以下是细部图:
今天的梅山位置在战国图中标注为敏山,当为同一山,在《中山七经》本经倒数第二座山正是敏山。西边的四山自西向东分别为:少陉山、太山、末山和役山,此四山都有河流发源,向北汇入役水,对照现代地图,可以确定,此役水当为贾鲁河。相应的器难之水为索河,太水为孔河,今天的贾鲁河源头为末水,而窑申河为役水源头。
确定这些山和“鸟山”有何联系呢?我们看最后四山:
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
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流注于河。
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葪柏,服者不寒。其阳多<王雩>琈之玉。
又东三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艹狼},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
这四山都有矿产,摘出列示为:赤金、白金、铁、玉、铁、美玉、青垩, 我们再来看鸟山的记载:““流沙之西,有鸟山者,三水出焉。爰有黄金、璇瑰、丹货、银铁,皆流于此中。”“鸟山”所出与中山七经这四山所出完全相同,而其下有三水出焉,这不可能是出于巧合。从现今地图来看,中山七经最后这一段是一片临水台地,分界并不明显,合并称为一座山也是完全可能的,结论就是:这片临水台地正是《海内经》的“鸟山”。
本文最后有点疑问是最东边的大騩之山不好确定,今天梅山以东并没有明显的山头,环顾周边,在东南方龙湖镇有西泰山,地望大致相符。不知当地是否有铁、玉和石灰等矿产,以及药材等特产?希望有识之士作进一步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