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典直刀——每一把都很硬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刀在战争中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武器。
一战时,因为手枪短缺,外加肉搏战的原因,刀的出现率非常高。
可以说在一战的堑壕战中,刀是必不可少的武器。
在一战二战中,产生了许多经典的战斗刀。
尤其是二战中,产生了一些比如我们最熟悉的Mark、M3等。
01
MARK 1
在二战期间,铝是非常短缺的,所以在当时的Mark 1上,手柄都是用木材制造的。
图中的这两把刀配的都是手工制作的皮鞘,皮鞘很大的可能是由军人在船上制造的。
Mark 1战斗刀的刀片大概是在12.7厘米到13.33厘米之间。
它是海军携带使用的一种带鞘生存刀。
每个在船上工作的士兵都会有这样一个直刀,用来切割绳子。
在现如今的刀具市场上,Mark 1可能是现存最多的二战军刀。
它的种类繁多,有历史学家称,它可能有多达42种。
之所以有这么多种,是因为它的制造商非常非常多。
卡美卢斯、博克、冷钢、卡巴、Colonial、Geneva Forg、Pal、Robeson、Kinfolks等等许多制造商都生产过Mark 1。
Mark 1的刀片处理有抛光、Parkerized等几种。
它的手柄一般都是皮质的,有的则会带有垫片设计,有的Mark 1甚至用了注塑手柄。
它的柄头则有钢材、塑料、木头等几种材质。
02
MARK 2
带有“Kar-Bar”标识的Mark 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军用战斗刀的代名词。
Union Cutlery Co.在南太平洋地区生产了大约100万件这种战斗刀。
Mark 2于1943年提供给士兵使用。
它长30.48厘米,刀片长17.78厘米,手柄是带有凹槽的层压皮革,
在当时南太平洋群岛的士兵腰带上,经常能拍到这种战斗刀。
Mark 2的刀根处,有独特的“USMC”蚀刻。
在刀片长,也有抛光和涂层两种处理。
Mark 2的主要制造商有KA-BAR、Robeson、Pal、Utica、Ontario和Camillus。
它们的厚度、材料、标识、凹槽等等都各有不同。
04
M3
M3是由Camillus制造的一种战斗刀。
M3是双刃设计,也正是因为双刃设计,使M3成为二战中最受欢迎的战斗刀之一。
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M3生产了超过250万把,但是它们的造价很高。
M3的主要制造商有:博克、Kinfolks、Robeson、Utica、Imperial、Case、Aerial、Pal。
M3在设计之初,它的主要设计宗旨就是满足当时环境下短缺的战斗刀,尤其是在1942年初的时候。
根据军事历史学家Frank Trzaska的说法,之所以设计生产M3,而不是继续生产Mark 2,是因为当时美国的钢材非常短缺。
选择M3的原因有多个,其一是因为它的生产更容易,其二是因为它的刀片更薄。
它17.14厘米的刀片非常尖锐,刀片上方打磨锋利的部分越是刀片总长度的二分之一。
它的护手是厚厚的钢材,上方的护手微微倾斜,用来帮助向前推着使用。
它的手柄采用叠层皮革制成,带有一系列的凹槽。
M3原本应该有八个凹槽,但是有些公司通常习惯做六到七个个凹槽。
所以有时候我们能看到凹槽的数量不一样。
柄头是扁平的钢材,并被固定在手柄上。
M3的形式变化还是挺多的,包括它的护手和它的柄头经常会有变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黄铜和铝非常非常短缺,各种战斗刀都出现了缩减材料的现象。
所以在当时,西方会使用塑料作为刀子的护手或柄头。
就如图中的这几个。
因为在战争中,炮弹和弹药都需要黄铜,因此在二战中,军用刀的护手很少有用黄铜制造的。
05
225-Q
Cattaraugus 225Q是二战中最强大的刀子之一。
这种刀是专门针对军需官制造的,225Q中的“Q”指的就是军需官(quartermaster)。
这种粗壮的刀子是设计用来打开各种木条板箱子的,这种工作是军需官最常做的工作之一。
而钢制的柄头是专门设计用来钉住板条箱子。
大多数的225Q同样是堆叠的皮革手柄。
不过也有人说这种刀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特种部队设计使用的。
主题
来啦!| 这里是装备控的聚集地
微信号ID:18056098435
新浪微博:@mango_主题名品
点个赞,给小编加个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