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从“小橘子”到“城市山居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记得最开始到橘子家的时候,大家都叫小橘子,当时有一个疑问:
“这么多小橘子,怎么能分得清谁是谁呢?”
最后明白了,原来小橘子就像是“大学生”一样,是对某一类人的称呼,而不是特指哪个。
记得多年以前我爸爸做工程车项目,拉建材,拉土。当时他们圈子里有一个戴眼镜的,也就只有这一个戴眼镜的,所以大家给他起一个外号,叫做“眼睛”。这样叫着叫着,说起眼睛,都知道是他,说起眼睛呢,心里还有就有一个形象:文化人。
小橘子在上海这个城市里,就像是“眼睛”这样的一个人。小橘子是有温度的,是一个温暖的人。这是一群人。但放到上海这个大都市,小橘子就是一个个特别的,与众不同的平凡人。
这群人有一些情怀,有温暖。践行一种简单生活,放松身心,认识自我的生活理念。喜欢看书,喜欢为他人做一些小事。生活既轻快,又认真。提倡一种“探索生命的路,挖掘心的力量”的精神追求。
小橘子长在橘子树上,小橘子喜欢在橘子家里玩。我印象中有很多小橘子,儒雅的林寻,喜欢学论语。说着一口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嗯,对的。”这是他的口头禅。还记得浩荣,最开始的时候是在静安书友汇,最开始的印象是,在台上很害羞地给大家讲橘子树,还记得劳拉,第一次去的时候,恰逢她的生日,很多人给她过生日,看到她笑得很开心,最咧开的很大……现在回想起,一个个小橘子的面孔,如在眼前。
之后,我在橘子树遇见了小松子,从最开始的学友,到最后成为我的生活伴侣,一路上有幸福,有波折。现在我们有了儿子,也是小橘子。
时间流淌,世事不断地在变化。同样,橘子树也在变化。橘子家淡化了,有了现在的城市山居。小橘子还在叫着,但是现在又有了新的称呼,城市山居客。橘子家很好,也很温暖,但是容纳的人也少,于是就有了在虹口的幸福文殊院,慢慢地有了城市山居。在城市山居里,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可以种更多的橘子树,结出更多的小橘子。成为小橘子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心传统文化觉醒的洗礼,让更多的人,回到自己,安顿身心,探索生命的路。小橘子终究会从橘子树上脱落,回答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这个时候,回到生活的小橘子,会播种种子,让更多的有缘人都可以经历一场传统文化觉醒的洗礼,重新认识自己,去成就一个生命的完整和绽放。
小橘子就是这样一个个微小的个体,散发着温暖,散发着温暖与和善的微光,就这样,慢慢地影响身边的人,这有就会自然地生发出一些善的,美好的,干净的人际环境。我们不谈去改变社会,改变世界,但是这样一个个的小橘子,却不断地让自己的周边,不断地干净,不断地变得更美好。默默地,无形地,传递着一些美好的东西,也焕发出一颗颗美好的心。
城市山居,是在这许许多多的精神荒漠的城市里,种上一颗颗橘子树,结出一个个小橘子。这一个个小橘子,就是像是一盏温暖明亮的灯,去温暖身边的人,照亮身边的人,这是小橘子改变这个世界的方式。
城市山居,是一个大的发心。一颗橘子树太小了,又能长出多少小橘子呢。一颗有一颗的橘子树聚集在一起,就成了城市山居。城市山居客,就是每一个照看橘子树人,每一个来橘子树体验、学习的人,包括保护橘子树、支持橘子树的人,所有这些都是城市山居客。
城市山居客,是每一个想要改变自己的人,是每一个经过传统文化觉醒洗礼的人。是在城市里也能过悠然生活的人,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也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能力有担当的人。
从小橘子,到城市山居客,我们的发心更大了。
从小橘子到城市山居客,我们承担了更多。
从小橘子到城市山居客,我们更多地融入了这个社会
无独有偶,这个小号从最开始的“在上海的日子”到现在的维摩小屋,也是有了一个大的精神变迁。在上海的日子,就是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很有温度,诗意的小日子。我提倡一种“钢筋水泥,诗意栖居”的生活态度。而维摩小屋呢,是探索每个人内心的一片净土,看到那无条件的爱和自由。火镬冰河之地,变作香林,饮铜食铁之徒,化生净土。通过我这个小小的平台,传递一些有力量,有智慧,美好的东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