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四气调神大论篇》简译与初解(三)
四气调神大论第二(三)
▼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白话】秋季三个月,万物成熟平定。天空秋风劲急,大地清肃明静,可谓秋高气爽。秋季的时候,适宜早睡早起,就着鸡鸣而起,尽量让心态安和宁静,以缓和秋天的萧杀之气。尽量收敛自己的精神气血,减缓秋天的萧杀之气对身体的影响。精神内守,保持肺气清肃。这就是在秋天的养生之道,养护肺气的收敛功能。没有养好肺气的收敛功能,就容易导致肺脏受损,到了冬天就容易生大便泄泻的毛病,这就是因为秋气收敛不足而导致冬天收藏不足而造成的。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白话】冬天三个月,这个季节阳光收敛,生物潜藏。这个时候,水结冰大地龟裂,这个时候不要轻易扰动身体内的阳气,早早睡觉,晚点起来,等到阳光出来的时候再起床。要把自己的神志深藏,了无形迹。就像保存珍贵的物品,防寒保温。尽量减少体内的热量从皮肤散去,减少阳气的损耗。这就是适应东气的养生之道,以闭藏身体的机能为主。如果过多地张开身体的机能,阳气耗的厉害,就送你伤到肾脏,春天就会得痿厥之病,这是因为冬天没有做好保藏,阳气不足,春天就生发不出来。
【辨析】
我们可以称上面几种病是季节病,病在体内气的运行,体内有一个循环,也是一个生长收藏历程,是中气在调和这个循环,一年十二个月,春夏秋冬,就这样把一年运转完了,那脾土对应的长夏在哪呢?从本章的四季表述中,根本就没有四季的位置啊?
从五行的角度看,火生土,土生金,那么长夏在夏秋之间。
从五方的角度看,土在四方之中位,和四方都有关系。
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角度看,土和太极两仪有很大的关系。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白话】清净光明,是天气的属性。因其涵养德性,能够化育万物,而不会停止,所以天之气不会下沉。天有昼夜,若是一直是白昼,则有日而无月,这样整个的天地之气不能相交,天德不藏,会导致整个天地系统的紊乱。就会被邪害占了空子,这个时候阳气下不来,地气上不去。水气不能从地面蒸腾到天空,云雾少,雨下的就少。
【辨析】天气,其阐述的主体到底是什么?按照黄帝内经里的说法,是阳气。这就涉及到内经的宇宙观,由一气而化生万物。这个一气开天辟地分阴阳,清扬者,天气也,上升而化为天,重浊者地气也,下降而化为地。
我们知道,黄帝内经的宇宙约在太阳系,太阳是能量源。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被大地吸收。一种是通过通过地表与地下的温差,地下的土壤、水蓄热;二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把热量俘获在碳水化合物里。那我们就说说这个光合作用。有一部分是长青树,它一年四季都在的进行光合作用。还有一部分是落叶植物,光合作用强盛的时候在夏季,如果春天发芽少,根基浅,到了夏天树叶不繁盛,通过光合作用俘获的能量就少,就不足以大地上各种生物的能量需求,于是整个生态系统就被过度使用,从而进去一个恶性循环,随后就是各种天灾人祸。所以春生是根基,这个根基打好了,到了夏天就能俘获丰裕的能量,到了秋天,土壤的养分供应系统告警,于是不能持续维持生长,转而到了秋收之时,叶子落了,补给大地的养分。到了冬天,大地吸收养分。整个大地吸收了一个夏天的热量维持地表不要太冷。我们说冬藏,其意就是默默吸收养分,而是大地的阳气不能过分地散逸。
冬天,整个的生态系统产能少,对生物的能量供给有限,所以生物该冬眠的冬眠,该少活动的少活动。冬天是一个蓄势的阶段,冬天就要冷一点,其系统性消耗少,就给开年春天的生生之力就充足,这就是四季循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过与不及都不好。
在我们的身体内,脾胃主运化,就如同这大地一样。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豪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白话】
天地之气不交,万物不能化生,不能化生,则树木很多枯死。紊乱之气不能理顺,风不调雨不顺,树木枯槁不生长。贼邪之风常有,时不时下暴雨,天地四时不协调不能做到生生不已,与天地大道失调,天真之气很快就会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白话】圣人顺从天地自然的变化,所以身体没有不可预料之病。万物不失养,生生之气不会衰竭。违背春天的生发之气,则体内少阳(君火)之气不生,肝气就会郁结;违背夏季的生长之气,则太阳之气不生长(相火),心气就空虚;违背秋天收敛之气,则太阴之气不能发挥收敛之功,肺气就会焦满上行;违逆冬季收藏之气,则少阴之气不能被肾经所藏,则会出现沉寒注泻之病。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白话】四时阴阳,是万物得以存在长养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之际养护体内的阳气,春秋之际养护体内阴气,把握了阴阳之气这个根本,就能够与天地万物共存于生生不已的大道中。如果违逆这个根本,就破坏了身体的本源,就损耗身体的天真之气。
辨析
该动的时候动,该静的时候静,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是在《内黄帝径》里,生命的终极追求。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白话】所以阴阳四时之天道,是万物的依归,是万物死生的根本,违逆阴阳四时之运行,就会灾害不断,顺应天道,则大病就不会有,这就是得道者。天道啊,圣人知而行之,顺应它;一般的人知而不行,违逆它。顺应阴阳之道的人,就能健康长寿;违逆阴阳之道的人,也过早衰亡。天下顺应天道也太平,违逆天道也战乱起。违逆阴阳四时之道,也体内阴阳不交,内在上下表里不交通,相互排斥,那么就会得大病。所以说圣人不在病已经形成了再去治疗,而是疾病还没得时候就顺应阴阳四时之道,不给疾病存在的机会。所以圣人不去治理已经失道的天下,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好好治理,开万世之太平,就是这个意思。病已形经再用药治疗,这个时候犹如等到世道大乱再出来治理社会,就像口渴了才想到挖井,敌人都杀进来了才想到铸造兵器,这样不是晚了吗?
干支历法:己亥年 【猪年】戊辰月
农历:三月初九(季春)
西历:4月13号 周六
黄帝纪元:4716年
太阳历: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而候第四日 田鼠化为鹌鹑
这个化字,是现象上田鼠少了,鹌鹑多了,并非田鼠变成了鹌鹑,而是一隐一现的关系。
五运六气
岁运:土运不及
主运:太徵/火(二运) 客运:太商/金(二运)
岁气: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
主气:少阴君火 客气:太阳寒水
天干化运,地支化气,阳干主岁运是为有余,则太过。阴干主岁运是为不足,则不及。己亥年,天干位为己,属阴干,对应土运,故土运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