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是不是没有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的环节?

一、墨迹作品是最后结果

先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欧阳询当年在写这些书法的时候当然是有“逆锋起笔、回锋收笔”这些书法动作的。

实际上,谈到欧楷,尤其是欧阳询本人的楷书,是比较令人头疼的话题,因为欧阳询的楷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个墨迹本都没有,全是碑石拓本,其实这就比较麻烦了。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来想一下,我们学习书法,最终可以检验我们学习成果最佳的方式是什么?我想很简单,那就是把你学到的知识完全再现一遍,这个再现,就是你独立的完成一个书法作品的书写。

正如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接受教育一样。怎么知道我们掌握的好不好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来一场考试,看看你考的分数如何。虽然这样的方式算不上多么高明,但是他的确是比较方便快捷。

我们学习书法也是这样,靠的是你最后写出来的作品怎么样,不管你在这个过程中,某一个时刻某一个笔画写得多好,其实都没多大用,关键是看你最后的发挥如何。

二、欧楷的问题——只有碑刻没有墨迹

因此,我们学习哪一种书体、学习哪一种书法样式,其实都是无所谓的,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是墨迹,而且只能是墨迹。要记住,十分欣赏者看的是你最后努力的结果,不会看到你的过程。

然而欧阳询楷书大部分都是碑刻楷书作品。不是说人家生前不写毛笔字,而是最后这些墨迹很可惜都没流传下来。流传下来的墨迹倒是不少,但是很可惜没有楷书。而欧阳询楷书就是那四块碑石——《化度寺》《九成宫》《皇甫诞》《虞恭公》。这四块碑石是欧阳询楷书的全部代表作。

而碑刻拓本最大的一个问题就在于,刻石匠最后只是看着书法家已经写好的墨迹来进行拓刻,很多细节其实是不可信的。而且刻石用的刻刀又完全不同于我们写书法用的毛笔,因此这就是麻烦所在,这就会造成这两种书法形态的完全不一致性。

三、碑刻和和墨迹引发的矛盾

这些不一致性其实体现在很多地方,许多著名的论断和争议也是源自于此。

比如,启功先生对于这个问题,就做出过“透过刀痕见笔痕”这样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也旨在调节碑刻和墨迹书写之间的矛盾性。

再比如很多人抨击田蕴章、田英章的书法,认为他们的书法与欧阳询的楷书碑刻本相去甚远,甚至有些人直接指责他们的书法根本就不是欧体。事实上,这样的指责毫无道理。实际上。后世学习欧阳询书法、临摹欧阳询书法的人,没有几个是完全和欧阳询碑刻一模一样的。

当代来说,卢中南先生是这样,古代的王维贤、成亲王都是如此。清代姚孟起倒是有很多和欧阳询碑刻本相似的书法,但是仔细辨认仍然是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

这是因为只要是这些书法家拿的是毛笔而不是刻刀,那么就一定会不一样。

但是有很多人就是认不清这一点,随便的就开始指责别人书法来路不正,或者说学习态度有问题,这实际上是不应该发生的。

四、欧阳询的行书对于楷书的辅助作用。

前面我们谈到的书友提出的这个问题,即'欧体是不是没有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的环节?'也是属于这个问题没有了解清楚所造成的后果之一。

欧阳询在写书法的时候当然会用到这两种笔法,但是在他主要的碑刻作品中这一点很难碑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如果直接看欧阳询的碑帖书法自然觉得这是一笔下来的。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至于证据我们可以往欧阳询的墨迹去探求一些蛛丝马迹。虽然我们说欧阳询的楷书没有墨迹本传世,但是他的行书和草书都是有墨迹本的。有些行书作品里面,很多笔画其实是楷书化味道更浓厚一点。

通过对这些书法作品笔意的考察我们就能更清楚的看到欧阳询用笔的关键所在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