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普洱茶的“苦涩”?
纵横普洱茶界的老江湖们,大约都有自己的一套评茶办法,对于普洱茶的苦涩,有人爱之,有人厌之,爱的人对苦底茶情有独钟,厌的人更多的是选择苦涩度极低的茶,毕竟普洱茶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不管口味或轻或重,总能在其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那么普洱茶的“苦涩”到底是好是坏,与品质有无关系,在后期的转化中会不会逐渐淡化呢?这些问题,我们一个个来解答。
普洱茶的苦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在与外在因素之分。
内在因素就是普洱茶茶叶内质中的某些物质,即决定普洱茶苦涩口感的物质,主要有茶多酚和生物碱两大类。
茶多酚和生物碱的含量高低影响着普洱茶的苦涩度高低,像勐海茶区,因为茶叶整体的生长环境等原因,茶多酚和生物碱含量是要比其他茶区更高的,所以是有名的苦茶产区;像夏季,光照充足,温度偏高,茶树生长速度也非常快,茶叶容易老化,所以夏茶中的苦涩物质含量也要明显高于春茶。除此之外,苦涩物质含量还会受到茶树品种等的影响。
形成普洱茶“苦涩”的外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制作不当,二是冲泡不当。
制作不当,比如杀青时温度过低,不仅青臭味无法去除,茶汤中还会出现令人难以接受的涩感,而杀青时温度过高,又会产生令人不适的苦味;冲泡不当,主要指的是长时间闷泡这种泡茶方式,茶叶浸水时间长短和水温都会影响茶多酚浸出的比例,长时间闷泡会加重茶叶的苦涩感;另外,投茶量过大、茶叶返青受潮等原因也会让茶汤变得苦涩难忍。
茶叶的品质是客观属性,评价品质高低并不需要“是否苦涩”作为标准之一,而是“是否苦涩易化开”。
高品质的茶,不管它苦涩程度是高是低,一定是很容易化开的,苦而回甘、涩而生津;苦涩难化,苦涩味留在口腔久久不散,甚至出现“锁喉”现象,是茶叶品质较低的表现。
在讲述这个内容之前需要先明确一点,那就是普洱茶的“苦涩”与转化之间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
并非越“苦涩”就是内质越丰富。内质丰富的茶叶中,茶多酚、生物碱等苦涩物质与糖类、氨基酸等甜味物质以及其他成分平衡协调,品质很高,这样的茶转化空间才相当大,单纯的“苦涩”只能说明苦涩物质多,或是制作、冲泡不当,不能证明其内质丰富。
普洱茶的“苦涩”是否会随着时间淡化甚至消失?想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判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苦涩,是茶叶自身的物质成分茶多酚或生物碱,还是制作工艺出了问题。
在普洱茶转化过程中,茶多酚易氧化,茶多酚物质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红素茶褐素,使得茶汤色泽滋变得红润,滋味变得醇和;生物碱物质则比较稳定,消解速度很慢,通常需要非常久的时间才能转化;而失败的制作工艺形成的苦涩,尤其是杀青时温度过高形成的苦涩,由于活性物质大量消失,后期没有多余的物质可供转化,因此苦涩很难淡化。不过有的好茶受到产区和品种的影响,茶叶中的苦涩物质分子结构比较稳定,即使存放多年依旧会霸苦浓酽。
总结起来,由于茶多酚和生物碱物质的影响,“苦涩”是普洱茶的基底,只是程度有高有低,我们在喝茶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去选择苦涩度高或者低的茶叶,但要注意的是,高品质的茶一定是“苦不叮嘴,涩不挂舌,苦而回甘,涩而生津”的,苦涩不化非好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