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证四则

案一:某男,47岁,初诊日期2017年12月10日。

盗汗湿衣年余,每晚备一卷卫生纸,手足心热,饮多则尿频;阳痿,早泄,余无不适。舌淡红苔白,脉寸关浮大,两尺沉细。

病机:肝肾不足,疏泄太过

治法:滋肾养肝

处方:

麦冬15g 枣仁15g 熟地30g 山萸肉15g 黄连2g 人参10g 丹参10g 茯神10g 肉桂2g 桑叶10g 五味子8g 煅龙、牡各15g(十五剂)

12月24日复诊,盗汗明显减轻,舌淡红苔白,左寸关浮大、尺脉沉细之象较初诊减轻,右关稍弦。

麦冬10g 枣仁10g 熟地30g 山萸肉30g 黄连2g 党参10g 丹参10g 茯神10g 桑叶10g 肉桂2g 五味子8g 煅龙、牡各20g知母4g 盐黄柏2g

按:盗汗一证,源于肝肾不足。肾水不足,水浅不养龙而虚阳浮跃,陈士铎云:“内阴大亏,何能上济于心乎?心无肾水之济,则心添其热,而肾水更耗,久则肾畏心之取资,坚闭肾宫,而心不得不仍返于心宫,无奈心无液养,而烦躁之念生……”肝阴不足,收敛之性不及,阴虚而风动,疏泄太过;此二者为患,是以夜卧盗汗湿衣,乃予陈士铎防盗止汗汤,泻心中之热,补肾中之水,敛肝之风。用熟地、麦冬、山茱萸、大补真阴以滋肾水而摄浮阳;枣仁、五味子酸敛以制肝风,治其疏泄太过之患;知母、黄柏清肾中之邪热并坚肾阴;黄连清心中之热,党参、丹参、茯神以养心;肉桂以引火归元;桑叶,龙骨、牡蛎息风并能敛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久病积劳非数剂之功,故而稍作加减而继服之。

案二:某男,34岁,初诊日期2017年7月30日

当胸汗出,发烧,汗出而烧不退,怕冷,口疮,甚时唇舌糜烂,服金匮肾气丸减轻,胃脘胀满,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淡红胖大,六脉沉细无力稍数。

病机:心肾不交

治法:交通心肾

处方:

白芍30g 炙草15g 白薇10g 茯苓15g 白术15g 龙骨20g 牡蛎20g 附子5g 玄参16g 花粉10g 乌梅10g 防风10g(7付)

2018年1月7日复诊,诸症基本消失,当胸汗出已无,食后胃脘稍有不适,腹部按压时有轻微刺痛感,头昏蒙,大便干,小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附子5g 干姜5g 人参10g 当归20g 大黄4g 火麻仁20g 木香3g 芒硝3g

按:《内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李中梓曰:“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汗出太过,肝风疏泄太过之故也;当胸汗出,心经之热也;口疮,甚则唇舌糜烂,亦心经之火。治病必求之于本,当知心火亢盛之源以治之;其人六脉沉细无力,服用金匮肾气丸后口疮之证缓解,当知诸般症状源于肾水不足,水浅而不养龙,以至虚火上炎。故用白芍、乌梅合炙甘草酸甘化阴以治风,用龙骨、牡蛎、玄参之咸寒,白薇、白术、甘草之苦甘以治火,附子补肾助阳,并能引火归元;花粉清热以养阴,防风味甘疏风又能补中,茯苓祛湿诸药合用,不离治火之法,“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治风之法,“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古意,故而七剂药尽而病愈,而其宿疾当缓而图之,处方以收功。

案三:某女,5岁,初诊日期:2017年8月19日

夜间多汗,昼时动则汗出,扁桃体肿大。平素易外感,自觉肩背部冷。每于感冒之时易憋醒难眠,大便干,2~3日一行,舌边尖红,舌面红点,舌中苔厚。

病机:脾胃郁热

处方:

玄参6g 白术5g 山药10g 鸡内金5g 火麻仁10g 牛蒡子5g 防风5g 芦根10g 桔梗2g(10剂)

案四:某男,32岁,初诊日期2017年9月18日

自汗,困倦乏力,胃中不适数年,胃中偶觉隐隐作痛,不敢饮食生冷,大便溏,小便可,舌质淡红胖大有齿痕,舌中凹陷,苔白稍腻,脉沉细弱。

病机:中气不足

治法:补中益气

处方:升阳益胃汤加减

黄芪90g 半夏45g 人参45g 炙甘草45g 羌活30g 独活30g 防风30g 白芍30g 陈皮20g 茯苓20g 泽泻15g 柴胡15g 白术20g 黄连5g (诸药共为粗末,水煎服)

按:此二例皆自汗之证,虽同病而其机异也,故其治异也。案三之幼女,虽时时自汗,平素易感,医多误之以气虚而妄投玉屏风之属,然其大便干,舌边尖红而有红点,岂是气虚乎?此女自汗而平素易感,盖因于内有郁热,而表性对则寒,同气相求,易于外感,但使其郁热得解,表里相和则无患矣。是以用玄参、牛蒡子、芦根以解内热,白术、山药、鸡内金、火麻仁诸药以和中;防风以疏风,令肝之疏泄复常……药合病机,药尽病愈。

案四之中年男子,困倦乏力,胃中隐隐作痛,大便溏泄,舌质淡红胖大而中央凹陷,非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何?是以予李东垣升阳益胃汤,用黄芪、人参、白术甘草以补中益气;陈皮、半夏、茯苓燥湿化痰,羌活、独活、防风、升麻、柴胡等一众风药,升阳气并能胜湿,湿去脾胃运化之功得复,气血化生有源则中气充足;一味黄连以清妄动之阴火……

汗出之症,虽非重病,然病家常为所苦,治之得当,数剂而愈,治之有偏,百草枉然。是以为医者当察其虚实,更明虚实之所起而治之。


冯门中医工作室师训:

慧心治病,良心做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疗效至上,医德永存。

(0)

相关推荐

  • 失音半年余——中医从养阴清热到兼顾阴阳,服药1剂见效

    w女士求治的首要目的是失音,来诊时她声音嘶哑.语声低微,陪她来的朋友说她过去说话声可清脆了,唱歌可好听了.同时患者有很多更年期的表现.这些病症表现均可归结为为阴虚火旺,故拟兼顾治疗.服药1剂即获明显效 ...

  • 温脐化湿汤治疗痛经

    温脐化湿汤治疗痛经 作者/张红跃 常某,女,28岁,痛经十余年.自述每次月经来前两三天,少腹疼痛,痛如刀绞.待月经来时,伴有少腹冰冷下坠,大便溏泻一天3-4次.月经色黑如煤渣,伴有少量血块,经量可.现 ...

  • 明·皇甫中《名医指掌》:七大汗证对症治法

    [歌]表虚血弱汗成流,湿证淋漓不肯休.痰证津津常浃背,亡阳气脱汗如油.阴虚盗汗兼无血,熟睡沾衾觉即收.心汗盖缘思虑得,圆圆一片在心头.[论]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 ...

  •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爱好者别划走 1.有汗发热--营卫不和--桂枝汤--调和营卫 2.无汗发热--外感风寒--麻黄汤--发汗解表 3.白天出汗--肺卫不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

  • 严苍山辨治汗证验案三则

    典型案例一 刘某,男,29岁.初诊:据述初则自汗如沫,年余不止,其他一切如常,唯脉象大而应指有力,苔薄白干.此属气阴两虚.因内火妄动则亢阳逼津液而外泄,也与阳虚自汗者有别,故仿六黄汤法加减治之,以观其 ...

  • 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建议收藏1、有汗发...

    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建议收藏 1.有汗发热--营卫不和--桂枝汤--调和营卫 2.无汗发热--外感风寒--麻黄汤--发汗解表 3.白天出汗--肺卫不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4.夜间盗汗--阴虚火 ...

  • 汗证

    汗证 可另查自汗盗汗 (概述) 小儿汗证是指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安静状态下,全身或某些部位较正常儿童汗出过多的一种病证.多见于2-6岁的小儿. 新生儿时期,由于汗腺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未成熟儿,在出生后 ...

  • 老爱出汗,中医治根本。一、【中医汗证】1...

    老爱出汗,中医治根本. 1.白天汗出,动则加重,常伴气虚,为自汗. 2.而睡觉中出汗,醒后即止,常伴阴虚内热的症状,为盗汗. 二.[病因] 1.营卫不和证 表现:自汗恶风,周身酸楚:伴有微发热,头痛, ...

  • 【汗证的辩证治疗:】1、有汗发热——表虚...

    [汗证的辩证治疗:] 1.有汗发热--表虚--桂枝汤: 2.无汗发热--表实--麻黄汤: 3.白天出汗--气虚--玉屏风散: 4.睡觉出汗--阴虚--知柏地黄丸: 5.冷汗淋漓--阳虚--桂枝加附子汤 ...

  • 【汗证的辩证治疗:】

    [汗证的辩证治疗:] 1.有汗发热--表虚--桂枝汤: 2.无汗发热--表实--麻黄汤: 3.白天出汗--气虚--玉屏风散: 4.睡觉出汗--阴虚--知柏地黄丸: 5.冷汗淋漓--阳虚--桂枝加附子汤 ...

  • 下半身潮湿、发粘、有异味,是湿热吗?汗证!解表才是好思路

    下半身潮湿、发粘、有异味,是湿热吗?汗证!解表才是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