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诗画之家的盛世,造就了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著名的大诗人,在让唐诗名句的江湖中,能够一下子读出诗句之妙的,必定也一下子能知道这个诗人。比如,你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你一下子就能够想到李白;你读“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一下子就能够想到杜甫;你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一下子就能够想到王维;你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一下子就能够想到白居易。那么,有没有诗句很出名,但作者本人完全不出名的呢?答案是:有的!比如写《献钱尚父》的贯休,他在这首诗中因为一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而名满古今,其侠气之重,连李白杜甫都可能自叹不如!贯休(832—913),唐末诗僧、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7岁出家,一生游历过许多地方,先后依钱镠、成汭,后往南岳隐居。入蜀为王建所重,赐号禅月大师。早有诗名,多讥切时事、反映现实之作,风格奇崛。同时诗人吴融称“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际”(《西岳集序》)。贯休从小就被人称之为神童,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在唐天复年间进入蜀地,也就是四川,被前蜀国君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并赐以紫衣。贯休当时在蜀地非常出名,不止能诗还善画,在诗词成就上留下过600多首名篇,现有《禅月集》存世。而在绘画上的造诣,和他从小入寺庙有很大的关系,他特别擅长画罗汉,他所作之罗汉绘画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被后世称之为最具“梵相”手法。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在乾宁初年,贯休云游天下,当时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钱镠以平定董昌功,升任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加衔“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入两浙为吴王。他认为两浙终于迎来了明主,所以写下了《献钱尚父》这首诗,以祝钱镠入浙之荣。吴越武肃王钱镠(852年-932年),是吴越开国国君。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 ,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他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由是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有“近泽知田美”之语。还鼓励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贯休因避黄巢之乱,后入浙,居杭州灵隐寺时作此诗。又说钱鏐称吴越王时,贯休将此诗献给吴越王钱鏐以求晋见。小编最早注意到这首诗,是来自游戏角色的一句“一剑霜寒十四州”,当时顿觉潇洒恣意,俯瞰天地的豪迈之气油然而生,于是便找来了全诗欣赏。首联“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以精炼的文笔,写出钱尚父飞黄腾达的势头难以遏制。富贵袭来由不得自己做主,龙翔凤翥则形容一个人奋发有为,这样的成就是止不住的。颔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是全诗最出彩的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极力烘托出了钱尚父的意气风发、富可敌国、军力雄厚。满堂的花香熏醉了无数宾客,一把利剑令横扫天地之间,令十四州瑟瑟发抖。颈联“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继续描述钱尚父军力之盛,战鼓和号角声冲入云霄使得天气都变得寒冷,风浪席卷而来惊天动地,让天下好像都进入了秋天。尾联“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回归现实,钱尚父雄踞东南之地,作为祥瑞天象的支柱,自己拥有更加强大的势力,可以取得更伟大的成就,谁还会羡慕当时的万户侯呢?这首诗原本是贯休投奔钱缪时的讨好之作,诗中的许多内容都有吹嘘夸耀之意,但这并不妨碍作者高超的文采和此诗的文学价值。可笑的是钱尚父居然嫌弃十四州太少,要求贯休改为四十州,贯休听后吟了这四句诗“不羡荣华不惧威,添州改字总难依。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回他,吟罢飘然入蜀,沓无音讯。贯休乃是不慕名利的诗僧,自己的得意之作怎容他人胡乱改造?看他势力大吹捧几句也就罢了,没想到这钱尚父还得寸进尺了。当然,这只是个传说,真实性无从查证,但也在侧面反映了贯休志向高洁、不畏强权的精神。
初读时只觉本诗气势恢宏、威武霸气,了解创作背景后,才明白更深一层的意思。贯休对钱尚父的吹捧源于时代的动荡、生活的艰难,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底线,不会因他人的无理需求而改变自己的作品。这点是难能可贵的精神,值得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