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刻派系搞不清,今天给你捋个明白!
明清以来,文人篆刻之风大盛,文徵明之子文彭一改宋元旧习,金石刻画、流布海内,从此皖、歙、浙、邓、各派,后先迭兴、艺术家云起。文彭之后,篆刻艺术逐渐形成各种流派,其后继者都以汉印为宗,成为一时风尚。何震与文彭谊同师友,一时并称“文何”,他的作品,初期受文彭影响,后广泛取法借鉴秦汉印章,表现为沉雄猛利的格调,并开创了“皖派”。后有程邃开“歙派”,丁敬开“浙派”,邓琰开“邓派”等。
然篆刻艺术的派系始终并非历史中的实际门派,流传至今,外界说法不一。现今越多越多的藏家加入到篆刻板块的收藏行列中来,为了与广大爱好者更好的交流篆刻艺术,特地对明清篆刻艺术家的资料进行整理,大致梳理出篆刻艺术家们的派系和传承关系。
明清篆刻派系及传承
各派创始人及作品欣赏
一、文彭(明清篆刻鼻祖)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文徵明长子。以明经廷试第一,授秀水训导。官国子监博士。工书画,尤精篆刻,能诗,有《博士诗集》。
文彭(1498—1573)是大书画家文征明的长子,字寿承,别字三桥,江苏苏州人。文彭喜欢刻牙印,力戒元人屈曲乖谬的毛病,篆法介于方圆之间,文彭的石印刻就之后,总要用火煅烧成铁色,石头经过煅烧之后,质地顽裂,没有办法再刻,以免别人磨平重刻。他的篆刻具有“开朝华而启夕秀”的承上启下的意义,作品以安逸典雅、沉静清丽为基调,白文刻意追溯汉法,朱文则取宋元遗风而自出新意。
二、皖派(创始人何震)
皖派的创始人是文彭的高足何震(1530—1604),字主臣,号雪渔,一号长卿,安徽新安(今江西婺源)人。何震的篆刻浑穆不及文彭,但苍劲过之。何震曾说:“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何震的传人有梁千秋、苏宣、朱简、汪镐京、江皓臣、程林、金光先、文及先、程原、程朴、汪关、汪泓等人。
三、歙派(创始人程邃)
歙派的创始人程邃(1605—1691),字穆倩,一字朽民,号垢区、垢道人、江东布衣,安徽歙县人。程邃开始学习文彭、何震,后来自立门户,喜欢以大小篆钟鼎款识入印,尤其得力于秦代朱文,只可惜对六书不够精通,篆法时有谬误。程邃的传人有巴慰祖、胡唐、汪肇龙、黄吕、黄宗缉、唐燠、程奂轮、程锦波、江恂、江德量。歙派善于以涩刀拟古、妙合无间。
四、浙派(创始人丁敬)
浙派的创始人是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龙泓山人、研林,晚年号钝丁,又署无不敬斋,浙江杭州人。丁敬远承何震,近接程邃,有人评论他:“入清以来,文何旧体,皮骨都尽,皖派诸子,力复古法,而古法仅复,丁敬兼撷众长,不主一体,故所就弥大。”因为丁敬力追古贤,而又不墨守汉家成法,所见既远,成就自大。浙派传人有金农、郑板桥、黄易、奚冈、蒋仁、陈鸿寿、胡震、张燕昌、杨澥、翁大年、杨大受、陈祖望、钟以敬、江尊、杨与、吴镢、华复、陆泰。
五、邓派(创始人邓琰)
邓派的创始人邓琰(1743—1805),字石如,一字顽伯,号古浣子、完白山人、笈游道人、龙山樵长、风水渔长,安徽怀宁人。邓石如书法刚健浑朴,篆刻亦如其书,师承梁千秋,但有自己的创新,不屑于以秦汉为最高标准,篆法圆劲,独树一帜。传人有包世臣、吴熙载、赵之谦、胡澍、周启泰、程荃。
六、黟山派(创始人黄士陵)
黟山派的创始人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一作穆甫,别署黟山人,安徽黟县人。师承在吴熙载、赵之谦之间,也是邓派的一个分支。白文多摹仿赵之谦,而挺拔过之,偶尔刻制秦代古玺,颇有古趣。他的朱文印杂取古币文字入印,鼓刀直入、犀利无比,腕力之强,当时无双。黄士陵的传人有其子黄少牧、高足李尹桑。
七、吴派(创始人是吴俊)
吴派的创始人吴俊(1844—1927),字俊卿,号仓硕、亦曰昌硕。早期学习丁敬、邓石如,继而师法吴熙载、赵之谦,后来见到齐鲁封泥以及汉魏六朝砖瓦文字,风格为之一变,一改浙派、歙派涩刀切刀、大书深刻的技法,代之以圆干钝刃,驰驱石骨、信手进退、无不如意。吴昌硕的传人有王闲、费研。
八、赵派(创始人赵石)
赵派的创始人赵石(1873—1933),字石农,别字古泥、石道人,常熟人。赵古泥早年学习吴昌硕,吴昌硕治印侧重刀笔,因而章法往往有治理突兀的情形。而赵古泥对章法别有会心,刻印之前,一定要在纸上写出篆样,务求精当。稍有不妥,都要反复推敲、修改,一定要安详豫逸才肯动刀,所以赵古泥的印平正者揖让雍容、运巧者神奇变幻。
九、齐派(创始人齐白石)
齐派的创始人齐白石(1864—1957),原名璜。诗书画印都成就卓著,治印初师浙派,后学习晚清诸家,受吴昌硕的影响最大。他受汉代单刀直入的将军印的启发,进一步发展了赵之谦治印的单刀直切之法。他认为,治印要力忌“摹、作、削”,所以他的作品不加修饰,别具天趣。他的“写意派”篆刻艺术在吴昌硕外又另开一派。
我们传播一种生活态度 让您一生拥有优雅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