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漫谈(二):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是金末元初的著名文学家,他16岁那年去并州(今太原市内)参加考试,在路上碰到一个捕猎大雁的人,听他讲述了一件奇事:当天早晨捕获一只大雁,把它杀了以后,另外一只挣脱捕网逃走的大雁,一直盘旋在空中,声声哀鸣,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急速向下撞击地面而死。元好问听后非常感动,就花钱买下两只大雁,葬在汾河岸边,在周围垒上石头作为标记,把这座雁冢叫做“雁丘”,并写了一首《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一千古名句,穿越历史长空,至今仍让个中痴情儿女无言以对、仰天喟叹。姜育恒演唱的《梅花三弄》中也有相似的歌词。
《摸鱼儿》是一个词牌名,可不是现在所说的上班摸鱼,代表作除了元好问这首《雁丘词》,还有前面诗词意象系列中写到“斜阳”及“柳”时提到的辛弃疾那首《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传说大雁非常忠贞,它们是真正自觉的一夫一妻制,如果一对大雁中有其中一只不幸死去,另外一只终生不会再找伴侣,所以古诗词中总有关于孤雁的描写:
唐·杜牧《早雁》:“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唐·崔涂《孤雁》:“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
宋·徐昌图《临江仙》:“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据记载,从周朝开始,古代婚礼中“雁”都是非常重要的信物。《朱子语类》中谈到“士婚”:“昏礼用雁,婿执雁,或谓取其不再偶。”古代的婚嫁之礼都在黄昏举行,所以叫昏礼。
清·俞樾《俞曲园笔记》中有一篇《觅侣》,也讲了一个关于大雁的故事:
无锡荡口镇有个人捉到了一只大雁,准备要把它宰杀烹煮。有个书生看见了,心生怜悯,就花钱把大雁买下来,带回家当宠物养起来。他担心大雁逃走,就用线把它的两只翅膀扎起来,使大雁飞不起来。书生把它养在鸡鸭家禽之间,平时也还算温顺,但是只要一听到空中传来雁鸣,就昂头不停叫唤。一天,有一群大雁飞过上空,这只大雁又大声鸣叫,忽然有只大雁从空中飞下来,停在屋檐上,两只大雁相对叫着,奋力拍打翅膀,好像是以前认识的样子。地上的大雁想要让屋檐上那只下来,屋檐大雁想要把地上那只带上去。书生看到了,明白这两只大雁肯定是以前的伴侣,就把地上大雁翅膀上的线剪断,让它飞走。可是这只大雁翅膀被捆扎得太久,已经不能飞了,它振翅欲飞,可只是扑腾一下,就掉下来,屡试屡败。屋檐那只大雁,就在那边守着它,直到天快要黑了,忽然从屋檐飞下来,在无力飞翔的大雁旁边,互相悲鸣。第二天书生再去看,两只大雁都已经死了。书生被它们的情义所感动,把它们合葬,称之为“雁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