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
漢 白玉連環。玉質,有赭色、褐黃烤斑及瑕紋。兩環以一小玉圈串聯。正面各飾二浮雕穿雲螭紋;背面亦琢穿雲龍紋,ㄧ凹一凸各具趣味,串聯玉圈一面飾獸面紋,一面則琢「延年」二字。附雙圓牙座。長11.5公分 寬6.3公分 孔徑2.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青玉璏。青玉,有黑斑。長條形,器面二長邊側各琢一道弦紋,內琢乳丁紋而以細凹線連接,形成雲紋。玉國立故宮博物院。 ,是劍鞘上的飾品,鑲嵌在劍身,背帶穿過器背的繫帶孔便可以佩掛於身。全高1.4公分 長7.4公分 寬2.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青玉帶蓋雙耳扁瓶。青玉,玉色偏白,有綹。器形為帶蓋雙耳扁瓶,有圈足,雙耳鏤雕圓形小圈,耳下接垂珥,造形幾何化。腹上部飾乳丁紋。通高15.7公分 高13公分 口寬3.1公分 口深1.6公分 足寬2.2公分 足深1.4公分 寬4.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圓(王勒) 。黃褐色玉,赭紅色帶狀沁。時代不詳,疑為新石器時代玉管,傳至歷史晚期時又經古董商染成深溄浑s的褐色。圓柱形,上下對穿大孔,一端口面傾斜,應是傷損後再經修整,全器光素無紋。全高3.15公分 長3.1公分 寬1.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圓(王勒) 。黃褐色玉,有橙紅色與黑色斑。時代不詳,疑為新石器時代玉管,後世又局部修磨,全器染成深褐色。近年年來在凌家灘文化遺址中成出土類似玉管。圓柱狀,器深雕凸弦紋三道,上下對穿大口。全高1.2公分 徑1.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方(王勒) 。白玉,周身赭斑。全器作琮形,兩端為圓形,中央作方形,上下有通心圓形穿。無紋飾。雖然考古發掘曾建商代光素的小玉琮,但比例及射口特徵均與此件不相似。此小琮或是明清時的玩好器。 長1.2公分 寬1.2公分 高3.1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珮蟬。玉質,橙紅與青白交雜,並有黑色紋線。全器作蟬形,中央厚,尾端較薄,無穿。全器線條簡單,溩脸鍪住㈩i,羽翅與腹等部位,可能在十八世紀時加染褐色。現收藏於一金色蒔繪漆盒,其中並有檀香木座。長5.9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代 蒲紋璧。青綠色夾有褐色斑。邊緣有三處大片深褐色斑。全器呈圓璧形,外緣規整。器兩面以三種不同方向之平行線紋交叉而形成的多角形凸起,這種規整排列的紋飾通稱「蒲紋」。直徑7.2公分 內徑2.9公分 厚0.3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小漢帶扣。方形帶扣,鏤空纍絲金座,座面滿佈捲葉紋,背為鏤空花卉與葉紋;座內鑲褐沁白玉,玉上雕帶鞍馬一匹,回首貌,奔跑狀,周飾海濤紋與捲雲紋,外圈刻回紋一周。此扣附繫帶,一鉤套於繫帶尾部,鏤空雕花。連帶長7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蟬。玉質。全器為中央厚、兩側薄的片狀,器面中央有一稜線,器背平整。全器作蟬形,以簡要陰刻線表現出蟬的頭、身及羽翅。玉質受沁甚深,呈灰白夾赭色,尚有玻璃光。無穿,不可繫,純屬唅蟬,喪葬用,雕紋簡率,與西安南郊北池頭村出土之秦代玉蟬相似,而背上無紋。與東漢典型的玉蟬,刻紋又不同。與另一對眼蓋,同時出土。橫長2.6公分 縱寬4.8公分 最厚0.7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舞人(一對)。青綠玉質,大面積白化 。沾有紅色顏料。全器為不規則長方片狀。兩面均以鏤空與陰線刻的技法,雕琢舞人的正面形貌。舞人著長袖、長裙,作折袖曲腰的舞姿。繞於頭頂端之長袖下緣中央還有一凹入,供穩定卡住懸掛的絲繩;全器下緣中央鑽一圓孔,供穿絲繩連綴下方其它小件玉飾。是成串玉組佩的中間部件。與院藏〈漢 玉舞人〉(購玉538)為成對舞人佩。橫長3.92公分 縱寬(最寬)20公分 厚0.2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舞人(一對)。青綠玉質,大面積白化 。沾有紅色顏料。全器為不規則長方片狀。兩面均以鏤空與陰線刻的技法,雕琢舞人的正面形貌。舞人著長袖、長裙,作折袖曲腰的舞姿。繞於頭頂端之長袖下緣中央還有一凹入,供穩定卡住懸掛的絲繩;全器下緣中央鑽一圓孔,供穿絲繩連綴下方其它小件玉飾。是成串玉組佩的中間部件。與院藏〈漢 玉舞人〉(購玉539)為成對舞人佩。橫長3.91公分 縱寬(最寬)2.23公分 厚0.2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乳丁紋璧。白玉,玉質瑩潤,帶褐色斑及瑕紋,內外邊緣各刻圈紋一道,兩面滿佈乳丁紋飾。此環嵌於乾隆雕花紫檀插屏木座正中,置玉璧孔處有一圓形固定木,上陰刻「 」(乾)卦及雙龍紋,隱含「乾隆」之意,亦示乾隆敬天,受命于夫,承天啟咧狻11.5公分 厚0.5公分 口徑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方(王勒) 。白玉,微有赭斑。全器作方柱體形,上下有通心圓形穿,無紋飾。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歷代都有玉管的製作,既可串連多件玉管組成項鍊,亦可與其它玉飾串連形成組佩。目前對光素無紋的圓管、方管,較不易斷代,僅能從其製作是否端正、鑽孔是否平整來推估製作時間的早晚。此件玉管的尺寸與形制頗相似於東漢玉剛卯,是否為尚未刻字的玉剛卯,無法確定。長1.2公分 寬1.2公分 高2.9。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方(王勒) 。青玉,有赭斑及白斑。全器作方柱體形,上下有通心圓形穿,無紋飾。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歷代都有玉管的製作,既可串連多件玉管組成項鍊,亦可與其它玉飾串連形成組佩。目前對光素無紋的圓管、方管,較不易斷代,僅能從其製作是否端正、鑽孔是否平整來推估製作時間的早晚。此件玉管的尺寸與形制頗相似於東漢玉剛卯,是否為尚未刻字的玉剛卯,無法確定。長1.2公分 寬1.2公分 高2.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圓勒。赭黃色玉,土沁嚴重。器作圓筒直管狀,口沿湼〉褚蝗准y,中間琢帶紋,上為雲紋,帶紋之下有蕉葉紋,上琢細凹線之雲紋,上下對穿通心孔。全高9.45公分 徑2.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方勒。白玉,沁成黑色。每面用粗率之橫紋二、直紋一分隔為三節。上下有通心穿,孔不居中,製作古拙。與一搬指、帶鉤一併置於仿經卷盒中,盒外並貼有籤紙,其上有隸書:「唐人寫經卷」。仿經卷盒和其他仿冊頁盒等大小收納盒共八組,共同置於一題有「歷代珍藏」之大木匣中。長4.7公分 寬1.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圓勒。白玉,沁成赭灰諸色,全器為圓註形,兩端圓渾。腹部有後刻雲紋,上下有通心穿。與玉人一併置於仿冊頁盒中,盒外刻款填金隸書:「沈石田寫生」。仿經卷盒和其他仿冊頁盒等大小收納盒共八組,共同置於一題有「歷代珍藏」之大木匣中。高2.6公分 徑1.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王蜂形墜。玉色泛黃,頭部呈黑色。全器作蜂形,上下有通心穿。與帶鉤一併置於仿冊頁盒中,盒外刻款填金隸書:「文衡山篆書」。仿經卷盒和其他仿冊頁盒等大小收納盒共八組,共同置於一題有「歷代珍藏」之大木匣中。高0.8公分 長2.3公分 寬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方勒。白玉,有赭斑。四面有駔琮紋,共分四節,上下有通心穿。與方 一併置於仿冊頁盒中,盒外刻款填金隸書:「唐伯虎法楷」。仿經卷盒和其他仿冊頁盒等大小收納盒共八組,共同置於一題有「歷代珍藏」之大木匣中。長5公分 寬1.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白玉珮璜。白玉,有赭斑。作璜形,兩端各有一穿,為單面鑿穿。器兩面皆飾雲紋。與玉瑗、玉系璧一併置於仿冊頁盒中,盒外刻款填金隸書:「石渠寶笈」。盒內並有書冊題籤:「宋版繡萬花谷下函」。仿經卷盒和其他仿冊頁盒等大小收納盒共八組,共同置於一題有「歷代珍藏」之大木匣中。厚0.4公分 外徑10.7公分 內徑7.2公分 最寬2.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墨玉牧羝器架。玉質,器身有璺,有裂傷,附木座。琢一臥羊,背上坐一牧人。人與羊首間為一槽,當為器架。羊腹有銘「北海牧羝返。他山功玉任。爾時寫壯貌。此日識忠心。朔漠景如故。冰霜分豈侵。還應笑范蠡。可不國立故宮博物院。 良金。乾隆丁亥仲春月御題。」下接「比德」、「朗潤」兩印。全高11.7公分 長16.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白玉乳丁紋環。白玉,有片狀赭斑,全器兩面皆飾乳丁紋,乳丁紋是用三種不同方向之平行線交叉成六邊形所構成。璧緣有清高宗己丑御題五言詩,款署「乾隆己丑初夏御題」下有「古香」、「太璞」二鈐印。附插屏形木架,架後有陰刻填金隸書款御製詩,與器同文,惟小印為「幾暇悅情」及「得佳趣」。另有黃籤:「東二。拾陸號。」厚0.5公分 外徑4.95公分 徑4.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璏。赭黃色玉,有些微土沁,器身雕琢並不十分平整。器作長方片形,二端向後捲收,器背有方扁形孔,器面湼〉耠叿Y相雜紋二層,兩端則飾獸面紋。玉[玉彘]為劍飾之一種,鑲嵌在劍身,背帶穿過器背的繫帶孔便可以佩掛於身。全高6.4公分 長7.81公分 寬2.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器飾。玉質,滛魃猩铘靼摺V纹鳎弦暈橐徽中危习氩繛槲鍌方筒,或可置物,下部則雕為四個「L」形腳,底部各有一象鼻穿,以為結合他物飾件,一腳已斷落。器凹面陰線刻有連貫之回紋,凸面湼〉耠吋y。功能不明。器表的褐色可能為明清時所染。全高16.1公分 寬6.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方(王勒) 。白玉,器表有深赭沁及較湹默旇呒y。全器作方柱體形,中央部位較粗,上下有通心圓形穿。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歷代都有玉管的製作,既可串連多件玉管組成項鍊,亦可與其它玉飾串連形成組佩。目前對光素無紋的圓管、方管,較不易斷代,僅能從其製作是否端正、鑽孔是否平整來推估製作時間的早晚。長1公分 寬0.8公分 高3.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蟬。白玉,雜赭色點與細紋,整器刻為一蟬,一面所刻琢之頭部與翅膀凹凸有致,雖翅膀只有外形而光素無紋,仍適當表現了蟬翼的樣貌。但另面僅在頭部琢磨長凹痕,並於尾部刻橫線示意蟬腹橫紋而已。本器與其他四件玉器,同置於雲龍紋方盒中。長6.2x3.2公分 高0.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半璧。青玉質,器面呈深褐紅色,半透明。全器使用去地湼〉褡鞒龇Y紋,作工精細。此器顯然是一件戰國時代製作的玉璧,傳至清代,入宮收藏,為玉匠切割成兩半中之一;切割之後的切口,匠人巧以火燒,並加修整,令全器看來頗為一致。環半璧邊緣有乾隆皇帝的詩刻。徑17.8公分厚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石雕辟邪三足石硯。圓形硯面,周稜略凸起以與蓋扣合,下接三蹲踞似熊動物紋足,剖面呈三角形,似熊動物紋舉上肢,雙足直立,腹部鼓起,約略陰刻出雙乳與肚臍;足與足之間有橫欄相接,作雙龍紋,龍首分別與似熊動物紋足相接,其間又有一短柱與硯面相連,俾使產生強固作用;硯背隆起。圓蓋上直立一雙翼辟邪,獨角長髯,張口昂視,姿態遒健;辟邪左右各有一龍環繞,四足雙翼,首尾相接;辟邪右足踏於右方翼龍身軀,尾與左方翼龍尾交叉,後者張口咬住辟邪長髯,長髯下半部細陰線刻:「君宜官」三字銘。蓋內壁穹凹,中央又鑿凹一半球形槽,槽內陰刻斜線紋,或供容置研石。高24公分 徑18.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乳丁紋璧。原應為青黃玉質,但器表經受沁、盤摩及染色,呈現深湶灰坏暮稚吘壘植亢色。兩面均雕琢乳丁紋,但其中一面紋飾已磨損。乾隆皇帝為之賦詩「粟粒平擎若自然,葆光韞采謝雕鐫,楚州底論第三寶,喜在嘉生兆有年。乾隆御題。」,詩加刻於玉璧周緣。清宮中配製紫檀木座,中央為泥金乾掛,並將同一首詩刻字泥金於木座背面。經核查,該詩收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御製詩〉三集,卷43頁5。厚0.35公分 徑8.0公分 孔徑2.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舊玉長方形器飾。玉質,深棕黑色有光澤。長方形器,側視為弧形片狀,凸面二端各陰刻直線二束,中琢交疊圓璧形二,凹面光素無紋,二端各有一象鼻穿。本件疑為用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圈(鐲)的殘件,兩端加鑿小隧孔,凸面加琢仿古紋飾,全器深染褐紅色。雕紋與染色的工序可能是十八世紀時所作。現收藏於飾甯ぜy扇形金色蒔繪漆盒,其中並有檀香木座。長4.05公分 寬10.2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件。本件為一細長條狀飾件,形似針狀,又似人形,一端較扁,中央有一圓穿,長度約占全器之四分之一;剩下部份一部份較粗,近另一端漸細。全器自沿縱軸分為黑色及溁疑珒砂搿H器光素無紋。本件頂端之圓穿繫有黃縧,與故玉9135、故玉9136組成一組佩飾,整組佩飾以三件玉飾為主,並間隔飾以珍珠和米珠。黃縧上端繫一黃籤,整組佩飾由上而下配件依序為故玉9137、故玉9136、本件;各玉佩件上方均貫飾兩組米珠,米珠中間夾一粒珍珠;每組米珠皆為兩排紅色米珠中夾一排白色米珠,全組佩飾共有六組米珠與三粒珍珠。長6公分 寬1.0公分 厚0.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件。本件玉質為白玉帶紅褐色,全器呈長條圓柱狀,中間部份較寬;玉件一端尖起似帽,另一端中央有一穿,穿孔處繫有繩結,下繫一珍珠;本件於靠近兩端處各有一道溝槽,使全器似呈墜狀。全器紅褐色處均有紋飾,表面湼〉裼袆游锛y,似為螭紋,是依玉皮色澤的變化和分佈進行構圖、雕琢而成;玉件兩端邊稜刻有雷紋。由本件形制來看,推測整組件可能為佩飾之部份組件。長2.9公分 徑1.5公分 徑約0.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龍紋珮。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劍飾。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劍飾。國立故宮博物院。
玉翁仲形佩。本件是玉翁仲形佩,清代時與故玉9132之玉囊形佩、故玉9133之玉螭形環合為一組佩,並飾以珍珠三粒,米珠六組。玉翁仲是漢代人經常佩戴之辟邪物,相傳秦代有位人物阮翁仲,高大勇武,曾任官鎮守邊疆。玉翁仲通常作文官拱手造形,雕工簡約,本件之翁仲玉質青黃泛赭斑,造形似一文官頭戴小帽,腰間有粗弦紋,顯示可能作翁仲形佩常見之拱手作揖動作。本件頂端有一穿孔,以作為穿繫佩戴之用途。由本件與其他玉佩件構成之整組佩飾以黃縧穿繫,以各玉佩件為主要構件,當配掛整組佩飾時,玉件由上而下依序為玉螭形環、玉囊形佩、玉翁仲形佩。各玉佩件上方均貫飾兩組米珠,米珠中間夾一粒珍珠;每組米珠皆為兩排紅色米珠中夾一排白色米珠,全組佩飾共有六組米珠與三粒珍珠。長4.5公分 寬1.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劍飾。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小玉環。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珮。國立故宮博物院。
東漢至魏晉 龍紋環。玉色深赭,器薄呈龍形,口銜尾盤旋似環。通長7.3公分 通寬2.6公分 高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東漢 司南佩。玉白色,雜赭斑。片狀方形,中段內凹有穿,上下有小勺與盤。全高3.44公分 寬2.1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東漢 螭虎紋珩。不透明白玉。琢作一玉珩,整體造形源自玉璜,但已略作折磬形。正中央上方有一圓弧行的提勾,供提懸用。鏤雕一對螭虎,虎身有小圓斑,但體側又加飾了代表具有水性的龍的鰭;螭虎的頭部已發展成略成菱形,應屬東漢時期風格。寬4.1公分 長10.73公分 厚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東漢後期 龍紋珩。青玉,局部赭色夾不透明乳白色斑。琢作圓弧形佩,兩端各有一個龍頭,面向左右外側,龍體相連。長8.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東漢至魏晉 帶鉤。青玉,帶褐黃斑。細長條形,器身彎曲如湯匙,細的一端向上內鉤,作龍首,背面有一突起圓柱,其作用是固定於革帶上,彎曲之鉤,則扣在另一端的環上。7.5公分x1.7公分x1.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東漢 龍紋韘形珮。青白夾満稚瘢植堪浊摺ms形珮是從古代射箭時,大拇指所戴用以扣弦的「韘」,發展的裝飾性玉珮。此器外圍鏤雕一矯健的蟠龍。雖曾斷接,仍稱佳品。最寬3.7公分 高10.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東漢 乳丁紋璧。青白玉,略白,局部有褐絲沁。器兩面紋飾不同,一面平素無紋,另一面內、外各有一圈弦紋,廓內飾有乳丁紋,排列整齊。由兩面紋飾不一,以及素面中孔周圍有一凹槽的現象,推測此器似為嵌入某物而作。有附座。厚0.3公分 孔徑深2.4公分 口徑15.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東漢 玉辟邪。青白玉琢成,昂首張口,似在低吼。跨步遊走,雙翼雖貼於身側,卻做蓄勢待發狀。頷下長鬚垂胸,長尾曳地,器宇非凡。因曾經深沁熟盤,表面多有深満职摺1傩暗男厍翱逃杏製詩。宮中還配有雙層紫檀木座,上層刻有「乾隆御玩」,下層刻有與辟邪胸前相同的御製詩,刻字的部分還嵌有銀絲。全高9.3公分 長13.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