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工程中成本控制如何应用?
成本控制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单词,不管是在建造师还是造价师的考试过程中都会反复提及这个单词。相关的概念大家也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在实际工程中成本控制是如何应用的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一个工程,不同的人来担任项目经理,得到的结果却差很多,有人能带领着项目班子干出优质、高效且高收益的成绩,有人却做不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是如果出现赔钱的现象,很多时候是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成本没有控制好。这个过程需要现场所有人员的共同配合参与。今天我们主要从预算员和项目经理的角度来看一下,施工过程中是如何对成本进行管控的。
首先,项目经理起到总体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如果施工过程中,发现成本增加,项目经理会安排预算人员对实际数据进行分析,来查找造成成本增加的原因。预算人员接到指令以后,收集有关数据,进行成本的分析。
收集的数据主要包括:施工合同、中标工程量清单、劳务合同、劳务结算单(或以其他形式结算的劳务费)、材料耗料单、变更文件等等。这些资料的来源主要是工长或者技术员手中的劳务结算单据,材料或者库管的耗料、提料单据,以及预算人员自身保管的相关文件。
收集齐全资料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的方法如下举例:
假如现场施工已经进行到某一形象进度,比如说基础施工完成。预算人员首先要在已经施工完成的这一形象的基础上算出对应的工程量,并且考虑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更、洽商等事件。以钢筋为例,假如原清单中到这一形象进度的工程量为500吨。依据图纸以及变更资料计算后是510吨,中标清单中钢筋人工费为600元/吨,材料费4200元/吨,钢筋损耗率3%。通过查找资料发现,劳务结算单数据为510吨,人工费单价为1200元/吨,耗料单钢筋实际用量550.8吨,材料费为4500元/吨。根据上边的数据可以列表分析,如下:
对表中数据的解释如下:已知原来清单中工程量是500吨,清单人工费和清单材料费已知。得出劳务和材料的计划成本。实际施工中依据图纸和变更计算得出实际工程量是510吨,劳务结算(阶段结算)依据图纸计算的工程量进行结算,所以劳务实际工程量是510吨,实际单价是1200元。得出实际的劳务成本。又已知计算出的钢筋量为510吨,耗料单钢筋的实际用量为550.8吨,所以可以计算出钢筋的损耗为:(550.8-510)/510=0.08,得出钢筋的损耗率为8%。由此材料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也能得出。
那么从这个表入手,就需要分析不同的因素对成本的影响。
劳务部分:
产量因素影响:(510-500)*600=6000元
单价因素影响:510*(1200-600)=306000元
故312000元=6000元+306000元
得出结论:对劳务成本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产量、单价。具体影响是:产量因素导致成本增加6000元,单价因素导致成本增加306000元。
材料部分:
产量因素影响:(510-500)*4200*(1+0.03)=43260元
单价因素影响:510*(4500-4200)*(1+0.03)=157590元
损耗率因素:510*4500*(1.08-1.03)=114750元
故315600元=43260元+157590元+114750元。
得出结论: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产量、单价、损耗率。具体影响是:产量因素导致成本增加43260元,单价因素导致成本增加157590元,损耗率因素导致成本增加114750元。
预算人员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之后,需要寻找引起成本变化的原因。
劳务部分:
产量增加引起成本的变化,产量增加的原因为现场新增变更和工程量偏差导致产量增加,将来结算的时候可以根据图纸和资料的计算结果调整工程量,能够据实结算,故虽然成本增加,但是将来能够结算回来,故成本增加合理。
单价增加导致成本增加,现在建筑市场人才断层,基础操作工人(如钢筋工)紧缺,所以单价较高。另一方面,虽然中标的人工费较低,但是总造价中规费、安全文明施工费等取费较高,整体来看,单价导致的人工成本增加也属合理。
材料方面:
产量原因同劳务。
单价原因导致成本增加,受市场价格波动,材料价格上升,成本增加,这个时候需要及时上报项目经理,采取措施,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购买单价较低的材料,或者依据合同约定,收集有关依据,在结算的时候进行材料价格的调整。
损耗率增加导致成本增加,其中可能的原因有:钢筋浪费,前期下料单组合不合理,现场预留插筋,现场提前备料等。如果是前两种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整合下料单,对工人进行交底。如果是后两种,属于现场实际工序流程,是合理的。
综上,现场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到成本变化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实现项目利润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