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会不会结婚,在第一次见面就已“注定”,这三个细节暴露答案

有的人经历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爱情长跑,却最终没能走进婚姻的殿堂;有的人克服了爱情路上的重重困难,到头来才发现自己爱上了错的人;有的人日夜期盼与喜爱的对方结婚,却在婚后常常怀念恋爱时的日子。

可见,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够成功结出果实,也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够顺利通过婚姻的考验。

两个人会不会结婚,或许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已然注定,而答案往往就藏在以下三个细节当中:

你是否相信一见钟情?

01)、通常我们认为,“一见”并非仅限于见面的那一瞬间,而是指在初次见面1小时内即产生好感,这样的情况我们统称为“一见钟情”。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大型的电话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人表示自己曾经有过一见钟情的体验,可见这一现象并不罕见。

然而这项调查最令人震惊的地方在于,在第一次见面就产生心动感觉的人当中,有55%的情侣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而在总体离婚率超过50%的大背景下,一见钟情并结婚的夫妻离婚率仅为10%~20%。

由此可见,两个人见面时第一感觉的作用是无比强大和准确的,它并不是一时的激情,有时甚至比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更为可靠。

对于一见钟情的原因,目前科学家们还未得出一个普遍认同的结论。

其中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可以把人类的体质分为多种免疫类型,不同免疫类型的人能够抵御不同类型的病原菌,而父母免疫类型不同的儿童则可能同时具有两种免疫类型。

02)、在漫长的种族发展过程中,人类为了能够使子孙后代拥有抵抗更多病原菌的体质,于是渐渐进化出一种能力,它可以帮助人们接收由异性身上发出的“信息物质”,以此来判断对方是哪种免疫类型。

这种神奇的能力往往是在人们无意识的情况下起作用的,在接收到不同免疫类型异性的信息时,个体可能会认为对方充满了吸引力,于是便产生了一见钟情的感觉。

此外还有一种假说认为,人们在见到与自己长相相似的异性时,往往会感到熟悉、亲切,从而产生好感、增加了一见钟情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人类生来就具有一种“适应性无意识”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人瞬间看清事物的本质。

当见到一个人的第一眼时,人们往往就已经能够判断出对方是否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个人。

相似性

曾经有人采访过一些年轻夫妻离婚的原因,其中很多答案都令人大吃一惊:有的是因为作息习惯不同,有的因为对事物的喜好相去甚远,有的甚至因为挤牙膏的方法不同而离婚……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相似性原则”,即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两个人,往往更能被对方所吸引。

有些心理学家甚至认为,相比于“互补性”,“相似性”更为重要。

它是两个人能够进一步接触的前提,因为如果没有相似的地方,两个人是很难熟悉起来的,更不要说是进一步地发展了。

这种“相似性”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如道德观念、对待事物的普遍态度、兴趣爱好,甚至是家庭背景、工作经验等,这些都是够成相似性的主要方面。

因此,两个人在第一次见面时,如果通过聊天、相处等发现了一些对方身上与自己相似的地方,那么他们之间就已经有了继续相处的前提,若是步入婚姻殿堂后,相信婚姻生活也一定能够较为美满。

互补性

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如果两个人能有一些互补的地方,那么他们的关系就又多了一重保障。

“互补性”也是人际吸引的原则之一,它是指双方在交往时,两个人的需要和满足正好能够互相补充时,双方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比如说,优柔寡断的人往往在决策方面有困难,因此他们喜欢和果断的人在一起;而较为感性的人有时会比较冲动,因此他们喜欢与理性的人在一起。

美国心理学家克克霍夫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对于短期的恋爱关系来说,相似性是形成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而对于恋爱关系的长期维持与发展来说,互补性则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价值观、道德观念上的相似性是根本性的相似,它是保障两个人能够相处的前提;而技能、性格上的互补性则是建立在三观相似的前提之上的,是为感情长期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的能量源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