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记篇

/肖旭

文学作品的分类,除小说、诗词、戏剧、散文之外,还有一些很值得欣赏的随笔、杂记之类的作品。前者大多数是主题大篇章,又多为命题作文或称标题作文。有标题你就需要扣紧主题来写,虽在取材、布局、措词方面可以灵活些,但大致有个规程,一是体裁方面的要求,写赋要像赋,写论要像论;二是篇幅方面,体格要完整、布局要得体,合乎起、承、转、合之类的板眼。这样的标题文章大多数是正君伟作,可借鉴、学习的地方自然不少。今天重点不谈它。

随笔、杂记类作品,大多不是以立意作文,自然也很少先标题目,常常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的产物。因源于一时之兴,又是把短时间的身心存留下来的,于是拿起笔就顺着思路而行云流水,从有兴志的地方写起,到兴志消失的地方止,遂成一短文。此类非命题文章,至少不是先有标题之类的作品,其缺点是形体零碎、不伦不类;其优点也正在于规格不严、随心所欲之处。正因如此,大多作品没有建功立业之动机,因而也就少盘算,不做作,那成篇后意境就更真实,辞章更纯朴。读者读了会感到作者就在眼前,读者与作者的距离缩短了,受其感染会更深切。犹如电视里的“实话实说”。

此类作品,古已有之。如《史记》后面的“太史公曰”。不过发扬光大,还是到中古时期,尤其后来,其内容、名称各式各样,如笔记、随笔、杂录、题跋、诗话、词话以及日记、书信等,称之为“漫笔”,漫无边际记录下来的东西,不无道理。

虽统称“漫笔”,但各类体裁都有自己的写法。如题跋,不能离开所提供的事物;日记,必记当日之事。但他们却有其共同点:篇幅不长,形体多变。

这种貌似不严整、甚至不严肃的文章,有什么优点呢?我们从文章本身和读者两方面来看:

先看文章本身,又可分成形体和作用两个方面:

形体方面,简而概之“灵活”。由于它不是标题作文,故内容与体制没有过多的限制。通常是由触景生情而来。由于景是巧遇又千变万化,故文章上天入地无所不谈。谈什么,不谈什么,以思路为引线,由性质来取舍。这里当然还有作者的修养、笔下的神奇。于是乘兴而来,不拘陈规,由甲及乙,藕断丝连,兴尽便嘎然而止。这样写成的文章经常是篇幅短小,内容精粹,格局多变,富有诗意和气韵。

作用方面,这类文章的优点更便于表达作者的个性。我们常说文章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其实这句话并不全对。如汉朝夸耀名都的赋,后代很多吹捧活人的寿序,吹捧死者的墓志铭,以及所有代圣贤立言的八股文,就并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当然以能表达思想感情为上,“说人话”,因为它可以把作者的真情实感告诉别人。从这一角度看,漫笔应算是上好的文章,即使看来气魄不大,面孔不够庄严,但所表达的情感却是真诚的、老实的,这就尤为可取。

再从读者角度看,一是欣赏、二是学习。从欣赏角度看,这类文章的优点多自然、朴实,宜于欣赏。再加深一步,又不光是欣赏,因为“读好书好像是与高尚的古人谈话”(笛卡儿话)漫笔这类文章表现作者的情感最为真切,我们读它,常常会有面对古人的感觉,这就在欣赏之上了。

再说学习,当然现在不要求用文言来写文章了,不过文白是一理。读作品多了,熟了,在写法上受感染,有所领悟吸收到自己的笔下,不只是应该的,而且是必然的。这又可分为低与高两种意义,所谓“低”,是学它的题材灵活多样,笔法多种,天地广阔而限制少、易入门;所谓“高”,是兴至提笔,信手拈来,毫不检点,成篇后完全合乎法度。

(0)

相关推荐

  • 读写新角度好题目,让作文更加出彩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本回忆录,是一组追忆往事的文章.标题最初拟定叫<旧事重提>.一看标题,读者就会明白书的大概内容,看来是妥当的.但鲁迅先生嫌这标题太直,太浅,没有多少文采,就改题目为< ...

  • 想要写出像样的文章,需要掌握的三个要点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吸引着全网聚焦,我也不例外,毕竟孩子也快迈入高考行列,然而想要写好现在的高考作文,靠套用死知识这一招不灵了,更重要的是你对生活感悟,以及深层问题的思考. 例如今年上海高考作文:世上 ...

  • 向度·随笔|冯立君:日头花

    今天是女神节.祝所有的女神们节日快乐,美丽永驻.才华永驻. 今天推荐的这篇随笔是女作家冯立君写香港女作家十三妹,颇有别趣.神秘高冷的十三妹,并不是惯常意义上讲的"家喻户晓"式的流行 ...

  • 【随笔杂记】小城读书郎

    三月份里,永忠告诉我,南门头小学准备筹办一间读书吧,供学生和村民阅读,叔打算让我捐赠一批书籍. 后来,叔也跟我提起捐书这件事.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与永忠.华哥等人在高涧村旧址喝茶时,华哥是南村村委会的 ...

  • 【随笔杂记】城北的凤凰花

    雨霖岳母家后面的树,景乐拍 七十年代初,舅公是村里的生产队长. 记得奶奶讲过舅公的一个故事,有年农忙时期,舅公经常犁田耙田,裤筒卷到小腿位置.舅公每天在水田里劳作,这卷起的裤筒湿了干,干了湿,一穿就是 ...

  • 【随笔杂记】与老树相遇

    上周跟永忠打侧边鼓,我的意思是打算在周六或周日再骑一场长途. 永忠说:周六要上班,周日滨海收藏协会有一场会员交流日活动.周日有空吧?要不你也参加活动吧.叔也回来. 周六晚十点半左右,叔打了两个电话给我 ...

  • 【随笔杂记】立夏花开

    【随笔杂记】立夏花开

  • 【随笔杂记】山水之间有清契

    今日立夏 四月里第二次去活竹村,在离村不远的下坡路旁边的石头,碰到有个老者在凿字,当时凿成的字是:出入文明.下句大家猜是"欢迎再来." 昨天,海哥在"三七"骑行 ...

  • 【随笔杂记】生活,有细节才像生活

    【随笔杂记】生活,有细节才像生活

  • 【随笔杂记】母亲三两事

    母亲这个习惯,记不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们兄弟姐妹们出门,母亲都会发红包买水. 记得小时候,每回到小镇玩,母亲除了给买东西的钱外,还要把一毛钱放进我另外一个口袋嘱咐我:这是救命钱,不到万一不要用. ...

  • 江志雨,玉风铃随笔两篇

     忆母亲                              作者: 江志雨 今天真冷啊,只有母亲屋的热炕真的好热啊,缩在母亲的身边,享受着热乎乎温馨的滋润,好美啊.当妈妈僵直的手抚摸着我的头时 ...

  • 【随笔杂记】南山庐的真柏小盆景

    题记:去南山庐喝茶,写几段文字以作记录.等璁儿长大了,他读到这些文字,就会知道爷爷带他去过哪里,跟谁在一起. 图片来自南山庐 初夏夜,南山庐里两道茶,一道龙井,香郁味醇,齿颊生香.一道普洱熟茶,茶香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