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之蒙卦(二)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初六是阴爻,且居于下,所以这里所谓“发蒙”之“发”即是“初筮告”之“告”。“发蒙”之“蒙”,可以理解为社会下层群众。发下层群众之蒙,有利的办法是“用刑人”。“用刑人”,就是制定明确、适当的法规,晓示群众,使之有所约束,有所戒惧,不敢恣肆妄为,然后逐渐引导他们接受教化。“用说桎梏”,说同脱,桎梏是束缚手脚的刑具,假使不采取“用刑人”的办法,一开始就去掉对他们的约束,使其无所戒惧,那结果就要吝了。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利用刑人”的用意是什么呢?是“正法”。正法,是说把法规明确下来,使百姓都知道,让百姓在法的约束中逐渐受教化。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九二是蒙卦动用之主爻,是治蒙之主。包,裹也。凡包或阳包阴或阴包阳皆外包内。阴与阴,阳与阳则不言包。此言包蒙,指九二以刚居中,包容承它的初六。言纳妇,据九二与六五正应言。克家,据九二本位言。九二居下位而能任上事,有子代父克治家业之象。九二如此有度量,能包蒙又能纳妇,当然可以获吉。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小象或言刚柔接,或言刚柔际,接与际不同。际言时,接言位。九二刚中而上下皆柔,故言接,不专指六五应。言刚柔接,意在强调九二刚中,能够调剂上下尊卑关系,是善治家之人。故言“子克家,刚柔接”。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三是此卦四阴爻之一,在卦中是个蒙者。四致蒙的原因各异。初爻因未受教育而蒙,四爻因不学习而蒙,五爻因性质未开而蒙,都有客观上的缘故,唯三爻因主观上修身不济而蒙。所以爻辞告诫治蒙者说:“勿用取女。”六三是不正之女,不要取她。怎见得六三是不正之女呢?六三阴柔,不中又不正。她作为一个女子,本应等待与她正应的上九来求她,而她却见近旁九二这个美好的男子而动心,悦而从之,未能保有其身。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为什么要“勿用取女”呢?因为六三这个女子行为不顺,走了邪路。
六四,困蒙,吝。
六四在此卦中处境最不好。它远于阳爻九二和上九,于两阴爻之中,又无正应,没有与它亲比的阳爻来开发它,所以叫做困蒙。人处于困蒙之境,若居上位,必失道而寡助;若言学,则必孤陋而寡闻。吝,不足,这样的人是可鄙的。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阴为虚体,得阳而实。六四应比皆无阳,故言远实。可见,《周易》崇阳抑阴。
六五,童蒙,吉。
六五以柔顺居尊位,又下与九二正应,本身有柔顺之德,又能任用有刚明之才的人,以此治天下之蒙,没有不成功的,所以吉。此“童蒙”一语之含义与卦辞“童蒙”,略有不同,卦辞只取蒙昧不明之义,此爻辞则取纯一未发而资于人之义。如果是个居君位的人,他便会做到以童蒙自处,纯一不发,充分信任贤明的臣下,依赖他们治理国家。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六五以童蒙自处,诚心求教于九二,吉。此童蒙之吉,是由于六五对九二的顺以巽的态度而得来的。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巽,善于把别人的意见吸取进来,变成自己的行动。顺与巽二者不可缺,犹如明君听取贤臣的教导,既要顺,也要巽。若顺而不巽,那就是从而不改了。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蒙卦中的两个阳爻是治蒙的。它们治蒙有不同的特点。九二刚而居中,它治蒙的范围包容广大,治蒙的办法是宽的,所以叫“包蒙”。上九刚极不中,它所治之蒙,是昏蒙至极者,它治蒙的手段是猛的,所以叫“击蒙”。击蒙最为要紧的是掌握击的分寸、界限。击蒙必不可太深太过,目的要正确,方法要得当,理由要充分,这就能起到“御寇”的作用。若相反,击之过激过猛,结果很糟,则击蒙者本身就成为寇了。“御寇”好,“为寇”不好。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御寇”是什么意思呢?上面没有采取过于暴烈的手段,却解决了下面昏蒙至极的问题,上下都是顺当的,这就是“御寇”。
〔总论〕
蒙卦是讲教育的。蒙卦所讲的教育基本思想与基本原则主要反映在卦辞中。蒙卦六爻,两阳爻是治蒙者,四阴爻是蒙者。初爻与上爻相对待,初交用刑以发蒙,上爻用兵以击蒙。二爻与五爻相对待,二爻为治蒙之主,包容广大而与五爻相接;五爻为童蒙而求教于二爻。二与五两的关系,是典型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三爻与四爻相对待。三爻由于自身的原因而致蒙,四爻由于处境不利而困于蒙。三爻与四爻代表自暴自弃而不主动接受教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