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权卫生室的临证小验
中医书友会第242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学医的最终目标是治病救人,把书本上的中医知识,拿到临床上实践一下,检验一下,能治病、治好病,是我们中医人不变的追求。(编辑/千诚)
卫生室的临证小验
作者/王彦权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学医的最终目标是治病救人,把书本上的中医知识,拿到临床上实践一下,检验一下,能治病、治好病,是我们中医人不变的追求,下面分享几则我在卫生室看病的临证小经验,供书友们交流探讨。
案一:面红烘热伴出汗,手腿冰冷口咽干;实火虚热需细辨,滋阴潜阳效非凡
郭某,女,48岁,2020年4月16日来诊,自述面部烘热数年,伴口眼干燥,心悸,手腿冰,舌质红苔少,脉沉。
思辨:口眼干燥,舌红苔少,阴虚之象;面红,面部烘热,出汗,火旺表现;手腿冰,脉沉,阴损及阳,稍有阳虚。故大方向,此病人阴阳俱虚、虚火上炎为主要病机。
处方:生熟地各15g,知母10g,黄柏8g,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8g,龙骨20g,牡蛎30g,附子3g。七剂。
服药七剂,4月28日复诊,病人反映,诸证大轻。
方解:生熟地,生脉饮,知母黄柏,养阴清热、止汗定悸;龙骨牡蛎合小量附子,温潜之法,引火归元,对应面红烘热、手腿冰、脉沉之证。全方有引火汤、知柏地黄汤、生脉饮之意,又合温潜之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导龙入海,因方证对应、方机对应,故取佳效。
首诊面色舌象图
二诊面色舌象图
案二:牙龈肿烂外阴痒,半夏泻心可帮忙
李某,女,28岁,2020年4月7日来诊,自述四年前坐月子期间,因农村习惯不刷牙,引起牙龈肿烂,至今不愈,伴易饥,胃脘满闷,口干苦,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思辨:牙龈肿烂,口干苦,易饥,胃火盛之证;胃脘满闷,脾失健运。故方选半夏泻心汤,清胃火,助运化,使邪热从消化道排出。
处方:半夏15g,黄连6g,黄芩10g,干姜8g,党参15g,甘草15g,山楂15g,鸡内金15g,公英15g,大枣5枚。
4月16日病人复诊,病人反映,上方服完,不仅牙龈肿烂、胃脘胀满全消,连日久的面部黄褐斑及外阴痒也大大减轻。
案三:阳虚失眠案
许某,男,67岁,2018年2月25日来诊,重度失眠三四年,每天下午四点开始心烦,焦虑,口臭,干呕有痰,身极无力,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沉微。
诊为:阳虚至极,虚阳外浮,兼有痰湿。
冶法:温阳潜阳,兼化痰湿。
方药:附子12g,干姜12,甘草13g,龙骨30g,牡蛎30g,陈皮10g,茯苓30g,白术18g。
服药五剂即大效,用药月余,诸证悉平。
按语:病人身极无力,脉沉微,阳虚明显;干呕有痰,苔白腻,痰湿之象;至于口臭及下午四点开始心烦、焦虑,结合脉沉微,应为阳虚至极,虚阳外浮之象,千万不可认为是实热之证,而用苦寒。故用四逆汤温阳气,扶正气,加龙牡温潜阳气,安神定志,佐陈皮、茯苓、白术健脾化痰除湿。全方因对应了“阳虚虚阳外浮,兼有痰湿”的病机,又方证对应,故显捷效。
案四:寒热错杂失眠案
尚某,男,53岁,翟镇王七村人,2020年4月6日来诊,失眠数年,百法不效,胃脘满闷,口干,身无力,怕冷,舌红,苔少,脉沉细。
处方:附子6g,干姜6g,甘草6g,大黄5g,黄连5g,黄芩8g,山楂15g,鸡内金15g,丹参10g,牡蛎30g。七剂。
4月28日病人复诊,言:这次药太有效啦,这么多年就没有睡这么舒服过,并且胃脘满闷、口干也消失,故又开几剂巩固疗效。
按语:《伤寒论》第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附子泻心汤主治中焦有热、痞塞不通之心下痞证(胃脘满闷,口干舌红提示有热),兼见肾阳不足的全身机能衰弱证(身无力、怕冷、脉沉),与本病例表现高度吻合,尤在泾对本方的治疗作用作了分析:“按此证,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邪而遗正,则恶寒益甚,若补阳而遗热,则痞满益增。此方寒热补泻并投互治,诚不得已之苦心。”
方解:本方以大黄黄芩黄连泻热消痞,针对胃脘痞满、口干、舌红之证;以附子干姜甘草温肾助阳,对应怕冷、身无力、脉沉之证;两方合用又有附子泻心与半夏泻心之意,既重视整体,又兼顾局部;加山楂鸡内金健胃消食,胃和则卧安,加丹参牡蛎养血安神。全方共奏泻热和胃、温阳扶正、养血安神之效,因方证对应,故效如桴鼓。
案五:再验黄土汤
2020年4月25日复诊一患者,患者是一个11岁小女孩,顾县东王村人,七日前来诊,家人讲,该女孩已大便下血几个月,有痔疮及肛裂,大便以前四五日一行,西医用药治疗后,现一日一行,女孩奶奶讲,用药后,大便有时稀的管不住,但便血依然,因有肛裂,便时肛门疼,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处方:党参10g,白术15g,干姜6g,甘草8g,附子3g,生地20g,黄芩6g,白芍15g,大枣5枚。七剂。
病人奶奶讲,此方服上即效,现便血已止,小女孩也反映,此方服后,肚子舒服,大便通利,肛门也不疼啦。遂又开七剂善后。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篇,第十五条“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此病人,便血几月,用西药大便稀,便血依旧,大方向应为虚寒之证,符合黄土汤证之病机“中焦虚寒,统摄无权”,故以黄土汤加减治之。本方以附子理中温阳健脾以摄血;以地黄白芍滋阴养血兼止血;白芍甘草又可润燥止疼,对应肛裂之疼痛;黄芩清热,反佐姜附之温燥,一防热药动血,二来凉血止血。全方因病机相合,又方证对应,故显佳效。
案六:肺癌咳嗽两月余,竹叶石膏效神奇
一大娘,女,74岁,半月前来诊,来时已咳嗽2月余,在某市医院检查,诊为肺癌,住院乏效,消瘦,干咳,痰吐不利,口干,胸闷,背疼,舌红,少苔,脉细弦。
思辨:干咳,痰吐不利,舌红,少苔,典型阴虚火旺之侯,因主症咳嗽,病位主要在肺,故选麦门冬汤滋肺止咳,加竹叶石膏以祛邪热,方选竹叶石膏汤加味。
处方:麦门冬60g,半夏10g,党参15g,甘草12g,竹叶10g,生石膏40g,丹参10g,大枣5枚。
病人反映:上方服七剂,咳即大轻,服药14天,4月18日复诊,诸症十消八九,尽管肺癌可能不会因十四付中药而完全治愈,但病人痛苦获得明显减轻,继续守方巩固。
《伤寒论》397条:“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指出伤寒病解之后,虽大热已去,但气液受伤,并有余热未尽,致使胃失和降,故其人身体虚弱消瘦,少气不足以息而气逆欲吐。此病人口干、干咳、痰吐不利、少苔、消瘦,也是津伤之候;舌红,余热未尽。病机相同,竹叶石膏汤不仅治胃,又可治肺,因病机相同,又方证对应,故异病同治,也显佳效。
附图:
首诊舌象
4月18日舌象
案七:糖尿病肾病用中药效果显著
2020年3月29日诊一患者,糖尿病肾病,口干、苦、臭,身无力,左少腹疼,大便溏,早上背疼,舌红,苔白腻,脉沉。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桂枝 15g,白芍15g,干姜12g,牡蛎30g,附子8g,生石膏30g,黄连5g,大枣5枚。七剂。
半月后,病人复诊反映,服上方诸证明显好转,身体舒服许多。
思辨:口苦、左少腹疼,少阳郁结,肝郁化火;口干、臭,阳明胃热,津液不足;便溏,太阴脾虚;背疼,太阳表寒;身无力、脉沉,少阴肾气不足。
本证寒热错杂,表里同病,虚实并见,如综合分析,病入厥阴,故用柴桂姜汤加附子,通行六经,清上温下,解表和里,扶正驱邪,因方证对应,故显捷效。
案八:面部水肿,膝关节肿疼
王某,女,64岁,面部水肿,膝关节肿疼(局部发热),已几个月,一周前来诊,身稍无力,舌红,苔白略腻,脉弦紧。
思辨:此病人面部、膝部水肿,水湿为患;膝部肿还热,湿郁化火;身无力、脉紧,阳虚有寒。故此病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腰以上肿,当发其汗,腰以下肿,利其小便”,宣肺利水,方选麻杏石甘汤,温肾利水,方选真武汤,湿热阻滞关节,方选四妙散。
处方: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36g,甘草10g,薏苡仁30g,牛膝10g,苍术10g,黄柏10g,附子6g,茯苓30g,白术15g,白芍18g,大黄3g,大枣5枚。
上方服七剂,2020年4月20日复诊,诸症大轻。
水肿一证,与肺脾肾关系密切,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湿,肾为水脏,司开合。此方麻杏宣肺利水、提壶揭盖,苍白术茯苓苡仁健脾利湿,附子牛膝,补肾利水。全方上中下同治,利水同时兼以清热,因方、机、证对应,故显佳效。
案九:胸闷
张某,女,58岁,胸闷,胸中有一块感,有吸气吸不透、出气出不利感,多方治疗乏效,七日前来诊,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黄芪30g,知母10g,桔梗12g,升麻5g,柴胡5g,杏仁12g,茯苓15g,甘草10g,瓜蒌15g,薤白13g,丹参15g,大枣5枚。
病人反映,此方服至第五剂,诸证消失。
按语:此病人有吸气吸不透感,张锡纯讲的胸中大气下陷之升陷汤证;呼气呼不利,肺气通降异常,杏仁茯苓甘草汤证;胸中有一块感,心阳不振,痰瘀互结,瓜蒌薤白丹参药证。故三方合用,温阳活血,化痰补气理气,全方扶正驱邪,补中兼通,方证对应,方机相合,故出显效。
案十:治疗心脏病,理肺气、扶正气也十分重要
2020年4月15日诊一病人,朱某,男,74岁,心律不齐已数年,面暗,胸闷、上不来气已2年,稍动即喘,舌质淡红,苔白略腻,脉结代。
处方:黄芪30g,知母10g,升麻5g,柴胡5g,桔梗10g,干姜6g,杏仁10g,茯苓20g,甘草10g,陈皮10g,枳实10g,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8g,丹参15g,薤白13g,大枣5枚。十剂。
服上方十剂,4月29日病人复诊,反映服上方两天即大效,特别是胸闷、上不来气、稍动即喘明显缓解,我又号了号脉,结代脉消失。
按语:此病人,心律不齐、脉结代,心脏病无疑。其表现,胸闷、上不来气、稍动即喘,原因及对应方子有三:一,胸闷、上不来气,张锡纯讲的胸中大气下陷,用升陷汤;二,胸闷、稍动即喘、苔腻,饮阻气滞,《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第六条“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对应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橘枳姜汤;胸闷、面暗、脉结代,正气不足兼心脉瘀阻,用生脉饮加丹参薤白,益气养阴,通阳活血。
此病人面暗,脉结代,上不来气,从大方向辨,虚多实少,虚实夹杂;从脏腑辨,肺多心少,心肺同病。中医看病,讲究整体观念,此病人肺气不足、肺气不利是心脏病的最大敌人,故用升陷汤补气提气,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橘枳姜汤理肺气,因很好的恢复了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为心脏的恢复扫清了障碍,故取佳效。
案十一:产后身疼、子宫脱垂、小便失禁
吕某,女,28岁,寇店人,2020年4月21日来诊,三胎产后四月,身疼4个月,并伴子宫脱垂,小便管不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处方:附子9g,茯苓18g,白术15g,白芍15g,干姜5g,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5g,柴胡5g,大枣5枚。七剂。
4月29日病人复诊,反映不仅身疼、尿失禁消失,子宫脱垂也明显好转。
按语:产后多虚,不仅阴血不足,筋脉失养,从脉沉来看,里阳也虚,寒邪外侵,寒凝经脉,《伤寒论》第305条:“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疼,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故以附子汤为君,温阳益阴、驱寒止疼;小便管不住,肾气不足,固摄无权,附子汤加干姜,有变通真武汤之意,补肾固摄对应之;子宫脱垂,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升提固摄。全方以补为主,对应产后多虚之特点,又方证对应,故显捷效。
.……
读书、临证、实践、总结,希望我卫生室的临证小验,对您的临床思辨有所帮助,欢迎批评指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