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篇文章,哪篇好?

这个问题,得抛给孩子们来回答。
期中测试的作文题目如下:
童年是彩色的,是充满乐趣的,在这个年龄的你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或者高兴的事情要告诉大家。那就快拿起笔写一写吧!要求:自己命题,把内容写清楚,语句要通顺,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尽量不要写错别字,字数在200字左右。
阅读这道题目,我审题出来的关键词有:童年、有趣(高兴)的事,合成一个词组就是“童年趣事”。根据经验,这个是五年级的一个习作内容,不过因为语文学习的特殊性,三年级的孩子也是可以写的,只是评判的标准放低一些就行。
阅卷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确是写了一件事,可是在全篇根本就没有点到“童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没切题。那没切题是不是就能断定为偏题呢?如果按照偏题的标准来定夺,孩子们在作文上丢分可就是很大了。
当这一问题被提出之后,我们又来反思这道题目,对是否需要切题到“童年”上,产生了争议。三年级的孩子所写的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都是童年的事吗?为什么一定要出现“童年”这样类似的字眼?
这样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可是同时,当我们把下面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会明显感觉到两篇文章一定有一篇是完全符合
                           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充满乐趣,我的童年充满精彩,童年是五彩缤纷的。
童年里最令我高兴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布娃娃。这个布娃娃漂亮极了。
它有着水灵灵的大眼睛,像两颗黑宝石那样闪亮,头发乌黑,像瀑布一样。鼻子像小山一样高,还有一张樱桃小嘴。我很喜欢我的布娃娃,因为他她是我唯一的一个朋友,时时陪伴着我。
每天放学,她都在家里等着我回家。回到家后,我想跟小朋友玩,妈妈却不让我去,让我把作业做完了就可以出去玩。可是作业很多,这时娃娃好像在对我说:“你不是想跟小朋友玩吗?那就快点儿做。”我听了娃娃的话,一下子就把作业做完了。
我拿上了我的娃娃去跟小朋友玩的时候,我撒谎了。她好像又在对我说:“不能撒谎,要诚实,不然小朋友就不和你玩儿了。”听了娃娃的话,我就改正了撒谎的坏习惯。我书写马虎时,她好像在对我说,要书写工整,从此以后我的字也变得好看了,老师也夸我有进步呢。
我的童年有了这个布娃娃,就变得更精彩了。
 
                      我的布娃娃
有一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我最喜欢的布娃娃,我非常高兴。
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短短的黄头发上有一个可爱的蝴蝶结。长长的裙子拖到地上是那么可爱,那么美丽。
记得有几次我看书的时候,他也趁着他的小脑袋和我一起看。
我睡觉时,我把她放在我的小床上,给她盖上被子,和我一起睡,是那么暖和,那么舒服。
娃娃陪伴了我很多年,渐渐地,渐渐地变得有些旧了。但我不嫌弃,只是一直看着他,想办法让她能变好起来。有一天,我终于想到了:可以把娃娃洗干净,把头发好好的扎好,这样不就可以了吗?
说干就干。我打起精神动了起来,给娃娃洗了澡,扎了头发。哇!太美啦!就像新的一样!娃娃仿佛在跟我说:“谢谢你,我亲爱的小主人。是你陪伴我一生,是你不嫌弃我,是你让我得到了幸福。”
妈妈看到了,对我笑了笑说:“好孩子,妈妈真佩服你。居然你也能像妈妈一样照顾娃娃呀!”我得意地说:“那是当然,我能干好每一件事儿的。”
说着,我和布娃娃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了。
 
这两篇文章,从语句通顺、遣词造句来看,第二篇还要略胜一筹。可是当要求你根据题目来选择一篇文章的时候,估计还是会选择第一篇文章。
那孩子们的选择会是怎样的呢?当我把这两篇文章一次呈现的时候,孩子们凭着自己的第一感觉,在这个题目下选择了给第一篇打高分。
在我们看来,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对比就很能说明问题。
哪篇文章好,真的是还要看放在哪儿。这再一次说明,情境很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