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家的故事及感悟(三)

本文作者:白桂林


姥姥家的故事及感悟(一)

姥姥家的故事及感悟(二)

虽然姥姥家的自然地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姥姥姥爷及舅舅们的一些故事。

如果说当地自然地理人文对我的水利人生有决定性影响,那么姥姥姥爷及舅舅家的一些平凡小事及他们善良勤劳吃苦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对我人生观、价值观、处事原则及性格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其一言一行也教会了我做人的一些道理。

姥姥是一位身材瘦弱、精干的小脚老太太,眉眼间充满了智慧,眼神犀利,在她面前是不敢撒慌的。我在儿童时期受到她老人家的格外爱护,表现在诸多方面。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学校放假期间,在姥姥家的小土房内,每晚油灯一吹就开始讲鬼神故事或猜谜语。姥姥的故事和谜语还真不少,猜谜语时往往是我和四舅一起猜,并比赛谁猜得又快又准。这些谜语主要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现象及工具等,至今记得两个迷语是“远瞭一匹马,近看没尾巴,嘴里吐黄沙,肚里转莲花”,谜底是一分离粮食与沙的农用工具,现已淘汰,在农业博物馆可以看到;另一谜面是“细了往粗刮一刮,短了往长砸一砸”,谜底是一种农民窖藏储粮方法,到60年代末已绝迹。

白天在院里姥姥还教我玩几种游戏,印象深的有狼吃羊、方棋子、打四子等。其中的方棋子有助于开发智力,与围棋有某些相似之处,区别在于围棋以占地盘为目的,方棋子以吃掉对方全部棋子为目的。此棋由经纬各6条线组成方格,只要某一方格四角全是你的棋子就可吃掉对方一子,如果沿一条线6个棋位全是你的棋子就可吃掉对方2子,在双方棋艺相当的情况下对阵还是很激烈的。姥姥还有一些棋的术语,如方、六、半五、六棱子、狗爪子、大半五、八棱子、倒对忽塌。这种游戏对锻炼思维灵活性、启迪解决问题的思路特别有好处。姥姥能抽出农忙家务的间隙时间陪我玩游戏可能是特例。

四舅经常跟我玩的有军旗和跳棋,在姥姥家学会的棋术传授到后山老家的学校后,引起学伴们的兴趣,经常在房前屋后、田野地头玩方棋子,在学校还可以玩到跳棋。记得有一次学校放假正赶上锄莜麦,当时均是13岁左右的小学生,共有10多个小孩,负责锄一块村东莜麦地。大家休息时就在地边沙滩玩方棋子,结果玩得上火了,把锄地的事也忘了。玩的规则是淘汰制,也就是打擂台。

1966年秋季全公社小学比赛跳棋,偏关卜大队刘店卜小学让我代表去10里外的大花山村比赛,第一次见到在有孔架的棋盘上用不同颜色玻璃球镶在上面跳,感到很新鲜。比赛进行了两天,我拿到了名次,这不能不归功于在姥姥家奠定的基础。

60年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物资匮乏,许多日用品是供给制,凭票供应。在姥姥家住的日子有两种吃的深深印在脑海,那种香味就像昨天闻到的一般。虽然这两种吃的原材料今天还有,但它的制作工艺早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原材料的质量也大不如前,因为那时不使用化肥农药,产量不高但是真正的有机食品,现在为了提高产量,化肥农药到处大量使用,不要说绿色产品了,能达到无公害级别就不错了。

碓臼

碓臼(一种舂米用具)捣糕很费力费时,这种工具现已进入民俗博物馆了。姥姥家碓臼是一种简单的碓,只是一个石臼(石头卜子)用杵(大头木棒)臼捣米。过节或有客人来时,捣糕的任务就落在了还在村里务农的二舅、四舅身上。记得60年代末的一天,我坐村里三套胶轮马车去了牛厂湾,二舅和四舅穿着黑色裤子白色衬衣很精神,为了招待车官们立即把黄米在水中捞洗一下,称在高粱杆制作的撇子上,待半小时后开始下米捣,二舅和四舅轮流执杵象打夯一样举起落下。三升黄米捣下来累得满头大汗,黄米有两个品种,即红黍子和青黍子,青黍子比红黍子还要劲道。当黄米面蒸熟后蘸冷水用劲和起,可以拉二尺多不断。香味扑鼻,因为它的制作过程原始,黄米的营养成分几乎没有丢失。现在根本没有这么既软劲又香醇的黄米糕了,现代加工机具的高温把黄米的部分结构和营养破坏了。1976年最后一次吃捣糕后再没有吃过。

那是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1976年秋天),单位派我去清水河县放牛沟水文站检查工作。放牛沟水文站是黄河一级支流浑河上的控制测流站,距黄河10公里,清水河在水文站上游2公里处汇入浑河,此处河流两岸地形陡峻,特别是右岸悬崖垂直高度达40米。我乘公共汽车在县城下车后,一个人拿着地图沿着清水河顺西走了8里到了八龙湾,然后转向西北又走了7里到了放牛沟村附近。在一大片高粱丛里碰到一溜有一定间隔的大瓷缸,向瓷缸里一瞧,是无底的缸,满是烟灰说明是农家的烟囱。再往前走,看到了整个村子坐落在一条东西向黄土沟的边上,靠土崖打的窑洞。我在崖上来回走且下不了村,只好向下吆喝村民,问从哪下村,村民告诉我向东走300米沿土楼梯下,村民还指给我水文站人员的住址。当去了站长陶广平家里寒暄后就开始操作捣糕,其工艺过程和劲度香味与三道营姥姥家基本一样。在这里住了三天,每个站员家一天,吃的主要是清水河靠黄河边上的特产,有油炸糕、糜糜捞饭、烩酸菜、豆腐豆芽。这个站共三人,站长陶广平是湖南人,其余二人为河南人和本地人。河的对面梁峁上种的瓜熟了,他们带我去瓜地吃西瓜和小瓜,那个香甜脆沙的口感以后再没有吃过。

说远了,姥姥家的另外一种特殊小吃,50年过去了也再没吃过。由于当时生活困难,为了给小孩儿充饥,发明了这种特殊食品及储存方式。其原料是山药蛋,制作工艺是先将黄山药煮一锅,待晾冷后剥皮放入筐中,盖好布吊在房檐下自然冻结、逐步风干,到了数九冻结实后就可以吃了。这种熟的山药经冻干后特别沙甜,有特别的口味,保存时间较长。还有一种山药,牛厂湾的村民叫黑狗蛋,就是在山药地里遗留的山药蛋经冬季冻结春季融化后,来年耕种时捡起煮着吃,其色发黑故叫此名。吃起来又劲又松,现在饭馆有人为冻后蒸着吃,但跟地里冻的味道是不一样的。

马铃薯花盛期

山药的正统名称为马铃薯,原产北美洲,中国栽培历史有记载为16世纪始,是一种粮蔬兼用的食品。目前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的品种有大西洋、夏坡蒂、紫花白、克星1号、费乌瑞它、后旗红等。但是现在无论什么样的马铃薯都没有七十年代以前的好吃了,因为品质最好的里外黄绝种了。加之当代为了追求高产量高效益,无节制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山药的品质、口感、营养大跌,有的甚至达不到无公害等级。目前后旗红仍是本地最好的品种,因为它是用里外黄与墨西哥的一个品种杂交的,可以说是里外黄的延续。真正能吃上后旗红的人很少,市场上卖的都是冒牌货。我在一次陪同中国水利学会秘书长一行来乌盟考察用餐时,等所有菜上齐了,这位秘书长看到上的菜没有一个是马铃薯做的,便问道:“听说乌兰察布市是土豆之乡,为什么不上一道马铃薯菜?”陪同吃饭的有市政府赵市长,他马上命宾馆上马铃薯菜,我记得其中的烤马铃薯把客人香得赞不绝口,当时烤的就是后旗红。秘书长兴趣大增给我们讲了关于马铃薯的故事。她说有一次开各部门学会交流会,有一位秘书长多年老胃病,请中国中医学会秘书长号脉开药方,此秘书长的药方是这样的,让他每天保证吃一个煮山药即可。一年后好了许多。原来马铃薯有药用价值,对胃和心脏尤其有好处。

中医认为马铃薯“性平味甘无毒,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畅的患者效果显著”。现代研究证明,马铃薯对调解消化不良有特效,是胃病和心脏病患者的良药及优质保健品。马铃薯富有营养,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4倍左右,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据国外研究显示,马铃薯中含有的抗菌成分有助预防胃溃疡,它不仅有抗菌效果功效,同时不会造成抗药性。

她还说马铃薯还是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志,发达国家人均每年消耗马铃薯200多公斤,而非洲贫穷国家人均每年不足70多公斤。马铃薯加牛奶,可以满足人体基本所需。

姥爷姥姥是普通穷苦农民,一生勤劳俭朴,乐于助人,善良忠厚,为儿女子孙无私奉献,具有中国农民的典型品质,这种品质对我影响较大。有一次我在姥姥家休寒假,有一天半夜闹肚子,疼得厉害,姥姥麻利快速地背起我,到村里一家会扎针的人家给我扎针拔火罐。当时我只觉得在背上颠,根本没有考虑姥姥是小脚,而且我已十岁,姥姥是竭尽全力背着我。

1967年姥姥与我同行由集宁坐车到老家察右中旗广益隆偏关卜大队刘店卜村。当时公共汽车为解放牌大卡车,是敞蓬班车,在广益隆下车后需向北步行20里,姥姥背着大包,我背着小包,都是一些杂粮杂豆。一老一少走在乡间凹凸不平的土路上,由于负重,身体弯成弓形,很吃力地跟在姥姥身后走。我看见姥姥的小脚步伐较快,虽然吃力但一路几乎没有休息,估计3个小时到了家。那一年姥姥55岁,负重20多斤而且小脚本来就重心不稳,平衡不好掌握,其艰辛可想而知。

在60年代的艰苦岁月中,虽然物资生活贫乏,但人们的精神好、心态好,社会相对安全公平,欲望少。在姥姥家的日子过得很愉快,姥姥总是想方设法做一些好吃的,如玉米面摊花和米面窝窝,冻了以后特别酥甜水凌。

1966年我是在姥姥家过的年,到了正月我收入不少,居然攒下压岁钱13块2毛,特别高兴。记得最大的面额是一元,其余为五毛、二毛和一毛,均是姥姥、姨姨、舅舅分几次给的,在当时是不小的收入了。除此以外还得到一些旧账纸,背面能写字。这些纸质量好,拿回家上学放在书桌里被同学偷走了,为此我还大哭了一场。那时白纸是非常缺的,作业本都是灰白色纸,为了有纸可写,把学校贴的过时标语纸扒下来熨展,把纸的空隙部分都要写满。

当年去姥姥家走过的山间路(作者摄于2019年夏)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作者1955年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广益隆镇偏关卜子行政村,乌兰察布市水利局退休干部。

(0)

相关推荐

  • 7. 黍子适合什么人吃?

    徐文兵讲冬季养生学习音频 内容提要 黍是哪种谷物? 对养生保健有哪种好处? 黍子适合什么人吃 黍,俗称黄米,颗粒比小米大,用于蒸黄米面年糕,与糯米糕具有相似的粘性,蛋白质含量高,但黄米膏性偏温,在五谷 ...

  • 吃 糕

    吃   糕 文/栗廼瑶 在一张地方日报上,我看到一篇题为<黄糕>的文章.文章开宗明义:"咱xx(指地方)人吃黄糕,那内涵可深呢.改革开放之前,村里人想吃一顿黄糕绝非易事,非得过年 ...

  • 饶阳人少时过年的馓子花

    俺不大点的时候,黑下被窝里,娘常搂着我们说瞎话:老婆看闺女.老婆去看闺女,篮子里装着包子卷子麻糖馓子. 俺问娘,首末[什么]是馓子?娘说就是把黍子敲成黄米,然后用水泡后晾干,在碾子上推成面.面里放上盐 ...

  • 北方酿黄酒用大黄米也叫黍子,2斤大黄米可以酿出3到4斤黄酒

    北方酿黄酒用大黄米也叫黍子,2斤大黄米可以酿出3到4斤黄酒

  • 你吃过连皮糕吗?

    "软呼溜溜的油糕胡麻油炸,吃上那磴口的花兰丝管保亲亲不想家--"巴盟小调<夸河套>的唱词告诉人们,油糕炸是用胡麻油炸熟的,而且软呼溜溜的,非常好吃.但人们却未必知道有一 ...

  • 姥姥家的故事及感悟(五)

    本文作者:白桂林 姥姥家的故事及感悟(一) 姥姥家的故事及感悟(二) 姥姥家的故事及感悟(三) 姥姥家的故事及感悟(四) 姥爷姥姥有一件对我影响颇深的事.1985年春,母亲领着二妹去三道营,一天他们四 ...

  • 姥姥家的故事及感悟(四)

    本文作者:白桂林 姥姥家的故事及感悟(一) 姥姥家的故事及感悟(二) 姥姥家的故事及感悟(三) 我家住在大青山北麓农牧交界的波状丘陵地带,距姥姥家180里,基本上处于同一经度上,姥姥家位于大青山偏南山 ...

  • 姥姥家的故事及感悟(二)

    本文作者:白桂林 如今牛厂湾村因现代交通工程的修建已不复存在,它确实住在了前辈人所说的黄金要道上,从村中间临空跨过的快速铁路和G6京藏高速占据了村庄.紧靠村北是1994年修建的110国道,村南山坡上又 ...

  • 姥姥家的故事及感悟(一)

    本文作者:白桂林 姥姥家住在卓资县梨花镇(原三道营乡)土城子行政村牛厂湾村.这里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特点决定了其在人文历史上和地貌演变上留下了许多信息.尤其是近代人类活动使这里发生了翻 ...

  • 姥姥家的故事 高田作品

    [1]周家又添了一个小闺女 清光绪33年[公元1905年]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沂水县龙王塘村的一户周姓人家的堂屋里,年方26岁的户主周继祖急的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卧不宁,烦躁的来回的在屋地上走来走去-- ...

  • 生命的故事(连载三)| 亲历谭奶奶生病的感悟

    生命的故事 亲历谭奶奶生病的感悟 (连载三) 编者记 前段时间,我亲历了一个八十多岁的奶奶,从重病到开始康复的过程,这个过程给我了非常大的震撼和启发,也让我更深刻和清晰的看到一些生活细微层面的事情,是 ...

  • 【家有故事】王峰每日赠言摘录(三)

    王峰每日赠言 每日一言赠给会思考,有悟性,懂事理的好孩子:考试.做作业.受老师及家长的啰嗦.训斥.鞭打.起早.熬夜等根茎叶都是苦的,但它结的果却是甜的. 每日一言赠给愿意成为天才的好孩子:天才来自入迷 ...

  • 【教育有故事】一门三博士源自好家道

    郭春平,男,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刘营村郭寨组村民.郭春平夫妇有两女一子,大女儿郭珊,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现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后:二女儿郭婷,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后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完博士:儿子郭迪,毕业于 ...

  • 我的故事:姥姥家的风景

    最近由于有点时间,所以我就去姥姥家一次,专门去看了姥姥一趟,其实最吸引我的应该就是,哪里的风景有它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觉得也有喜欢的理由! 那天因为起的很早,所以五点钟的我,可以再次呼吸到新鲜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