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工人挖到了临海王墓,墓中一切令专家气愤,幸亏国宝还在
1960年,工人挖到了临海王墓,墓中一切令专家气愤,幸亏国宝还在
文 | 韦爵爷
古代陵墓里的陪葬宝物多如繁星,有时专家都不一定能马上分辨出是何文物,更不用说怀着盗窃之心的宵小之徒,很多盗墓贼大多在惊慌失措的情况下,大肆搜刮文物,却往往有眼不识金镶玉,忽略了那些看起来不起眼却价值连城的国宝。我们痛恨这种盗墓行为的同时也要感谢他们的有眼无珠,让一些看起来并不扎眼但却价值连城的特级国宝得以保存下来,从而为考古历史解开了许许多多的谜题。
据传,1960年四月的一天,在南京郊区的一座钢铁厂里,工人们正在一座小山包上挖石取土时不小心挖到了一块坚硬的砖石,清理掉周围的黄土和砖石后,工人们发现了一个很隐秘的大洞,看着很像那种盗墓留下的盗洞,这里分明藏着个古墓啊!于是挖土工程便被搁置了,有关领导赶紧给南京的博物馆打电话,将这一情况上报。
很快考古专家们驱车赶到取土的施工现场,经勘察,这里的确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墓,于是经过数月细心挖掘后,一座长约8米,宽约4米,高约3.6米的古墓呈现在人们眼前。可以清晰地看到墓门、墓道和墓窗,主墓室的中央还有个正方形的大棺台,棺台上便放着墓主人的石棺。从墓的结构和规模来看,这位墓主人是一位非常有身份地位的人,究竟是谁呢?这还需经过重重考证。
令专家们非常气愤的是,工人发现的盗洞,再加上墓里面陪葬物品的缺失等种种迹象显示,这里早就已经被盗墓者洗劫过了。放眼墓中,很多有价值的陪葬物品都不见了,比如冥器,棺椁,甚至是墓志铭全都不知所踪,仅剩下了一些不值钱的瓷瓶、玉环、铜镜、铁门环和棺材钉等文物,就连剩下这些不值钱的文物也大多是被打烂了的。考古工作者们在清理文物时连连摇头,纷纷惋惜文物的丢失,但就在大家沮丧万分之时,南京博物馆的副馆长却惊喜万分地大喊发现了不得了的文物。原来,古墓里还留着一件十分有价值的文物,那就是墓道两旁的墓砖壁画。
原来这是一副名叫《竹林七贤图》的砖壁画,这组壁画是由墓砖组成的,古人制作的墓砖壁画通常是先将墓砖叠放整齐,然后由有名的画家在上面作画,再请雕刻师按照画上面的线条将整幅画刻印到墓砖上,经过火烤,最后把这些砖按照原画的样子组合起来才形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壁画。这幅壁画的之所以被称为国宝级文物,还因为它为专家们解开了三个历史谜团。
第一个谜团就是《竹林七贤图》到底和竹林有没有关系?通常我们都把贤士比作竹子一样清高正直,后朝画七贤后面总是会画竹林。但是在这副壁画上面画得却是银杏树、株垂柳、槐树、松树、阔叶竹,可见古人并没有把贤士与竹林联系在一起
陈寅恪也曾说过:先有七贤,后有竹林,因为竹子在西晋南北朝之前,都用来比喻女子,根本与名人高士扯不上关系。故此,七贤和竹林在早前根本毫无联系的可能,直到附庸风雅的画家把梅兰竹菊比喻成四君子之后,竹林和七贤才渐渐联系到了一起。
第二个谜团便是这副壁画的作者是谁?《七贤图》砖画摆在博物馆后成为了镇馆之宝,专家们对这幅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看其线条苍劲有力,画风流畅飘逸,可以想象必是出自一位画作名家之手。起初,有一些人认为画画的是画家陆探微,而刻砖的人是雕塑家是戴逵。经过多方对比后,专家们发现这幅图和《女史箴图》有许多颇为相似的地方,还有画中某些花草树木等都与《洛神赋》中的画法神似。故此这幅画的作者,应该是著名的东晋画家顾恺之。
第三个谜团就是这座大墓的主人是谁?考古专家们从这幅壁画的画工和雕刻手法断定,这位墓主人的身份肯定不一般。再看这座墓比一般的王侯要高一点,但是又比一般的皇帝墓要低,又根据墓里面的规格和陪葬推断,这里应该是位被废的皇帝。于是,遍寻南北朝史记,终于找到一位被废后没有准确记载墓地的皇帝陈伯宗,他应该就是宫山大墓(临海王墓)的墓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发现的文物越来越多,也许专家们还能从这些古代的遗留品中发现更多历史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期待,千百年前的历史文化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也许这便是考古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