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监测系统
方案介绍
“黑臭水体监测系统”是基于物联网理念,综合运用在线监测、地理信息系统、雨洪和水质模型、SCADA自控系统以及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把TMDL体系和RTC技术相结合,多方位监测、分析、调度黑臭水体整治项目中水体和相关设施设备,系统能够集中反映黑臭水体整治项目本底、治理和运营的全过程信息,为黑臭水体治理和长期运维提供有效的现代化智慧化管理手段,最终实现全流程的黑臭水体管控,达到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系统架构
平台介绍
总体设计从边缘侧的数据采集到接入层的数据传输,再到处理层的数据初步清洗、优化、分发,后期结合公司自主开发的NF-Data Quality(数据清洗和智能纠错产品)进行数据再次清洗、转换,结合在线模型的分析,最终实现系统上的数据高可用、关键水质指标可模拟可预测。
技术架构平台始终以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思路进行持续的升级优化,结合公司前期在海绵城市、水文、河长等项目积累的业务经验、技术经验、系统集成经验,开发了数据共享交换中心,对感知层到接入层的数据进行汇总后统一收集、监测、分析,同时通过内部消息总线,实现了水务一体化数据内部共享,亦可按需开放OpenAPI实现与第三方平台的深度集成。
经过多年的水务平台经验积累,新烽光电在智能数据采集终端开发(RTU)、SCADA系统深度集成、数据清洗优化、模型分析、以及ArcGIS集成开发、水务应用系统开发和交付方面都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项目实施经验。
系统架构
应用架构图:
技术流程图:
平台首页展示了系统建设纲要、水体信息、黑臭水体治理情况、污染预警溯源、SCADA控制系统、公众参与、效果展示等模块:
河道信息
以信息化的手段展示黑臭河道基础静态水文信息(如河长、起止点位等)以及动态水质监测信息,通过图层控制手段实现河道基础信息与水质状况的叠加显示,便于管理者直观、高效地掌握全市范围内黑臭河道的空间分布状况具体结构组织如图所示:
长效管理
长效管理分为河道信息和督查信息两部分,河道信息中将河长单位与联系方式等管理信息与河道紧密关联。督查信息中将电脑端与移动端联动,并以河道为载体,实现微信上报河道问题转发给主管或运营单位,上级单位处理后反馈给督查人员,电脑端同步更新问题处理流程。
河道治理
整治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黑臭河道水质改善效果,整治工程模块实现对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包含年度整治工程计划、任务分解情况、年度推进计划、实际进展,工程验收、评估等内容,并在地图上展示整治工程所处的上下游节点,便于管理者更清晰、直观的了解整治工程的所有信息,模块结构组织如图所示:
水质实时信息和模拟
实现水质信息任意时段查询功能,水质参数信息如下:
实现整治工程实施前后所有河道整体水质状况推演。
公众参与
公众在微信公众号反馈问题或者进行投诉后,此模块可按区域自动展示相关投诉、建议统计信息,管理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统计数据进入详情查看。
GIS系统
平台通过GIS地图,集成一体化的信息展现,在地图上放大缩小定位到水体运维设施及水体监测点位,直观的查看设施的监测读数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平台提供GIS查询分析功能,对河道等水体的监测设施进行统一定位管理,支持双向互动关联的信息查询,可根据需要快速统计相关信息。在GIS地图上可直观地了解水体现状、管网情况、在建项目信息、预警、系统分析结果等。
数据监测
根据不同的选择分类(站点类型、参数类型),以表格的形式集中显示所选的站点的最新数据。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下相关的分级标准,根据监测数据,识别为“黑臭”的水体自动判定为“轻度黑臭”、“中度黑臭”、“重度黑臭”三级。
统计分析
水质污染预警
统计实时和历史报警数据,发掘需重点关注的水系情况。
水质污染分析
水质变化趋势曲线分析;
水质变化的外源污染物分析和内源污染物分析;
水环境容量计算、水质分析、水质评价及水质预测部分;
黑臭水体监控接入其它分析子系统:1. 排水管网监测系统,2.管网上下游分析子系统,3.其它管网监测子模块。
数据管理
新烽光电自主开发的数据滤网软件NF-Data Quality,具有强大的数据清洗和纠错功能:
设施管理
实现水质监测仪、液位计、流量计、摄像头、GPS等设备基本信息、参数、位置信息管理,实现设备的动态更新。将设备导入到地图上显示,主要基于地图进行设备管理定位,支持监测设备详情查看,包括设备位置信息、安装信息等,设备列表显示、设备日志,包括操作人员、时间等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