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匠的变迁
〓 第 1511 期 〓
鼓匠班子由来已久,最初的鼓匠,多为盲人班儿。盲人为了谋生活命,从小学鼓匠。如学的艺精,由捏下眼儿,擢升为领班儿,坐棚子正中,左右分别排列成:捏下眼儿的、吸笙的、拉板胡的、拉二胡的(俗称“温子”)、打旦旦的、打钗(兼打锣)和打鼓的。打鼓的在班子里位居“三把手”,一般坐棚子边手。除领班儿锁呐之外,打鼓亦是奏乐的节奏、平缓、急骤、舒情、激烈的指挥。和领班儿锁呐遥相呼应,配合默契。
鼓匠班子由于是盲人谋生的活计,盲人为残疾人,所以从前的鼓匠班儿很低人一等的。有俗语说:“一流皇帝,二流仙,王八戏子吹鼓手……”,可见,鼓匠是个下九流生意。
做事宴主人,为隆重排场,红白喜事都要雇一班儿或二班儿鼓匠。但鼓匠是在大门外搭棚子的,不能进院。后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盲人渐少,可鼓匠生意很火,所以开始有了非盲人当鼓匠的了。
一些心灵手巧、爱好音乐、初通音律的人,开始当了领班儿,并自搭班子。这种现象,随着改开的推进,尤为明显。
由于是非盲人,再加上是年轻人和中年人从事鼓匠行当,自然演奏水平明显提升,以至于涌现了许多貌美年轻,吹奏水平很高的“女鼓匠”。为此,鼓匠班子,已不仅是以前下九流行当了,成了人们仰慕并喜欢的艺术团队。
undefined
尤其是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办红白喜事已成为一件宣扬实力,比排场、炫富、尽孝的重要手段。如此,更推助了鼓匠的生意兴隆。
时至当今,发展成了反串和混合性行当:鼓匠和剧团合二为一,融为一体。自然也就说不清楚了,到底是鼓匠提档,兼并了剧团?还是剧团降级,重组了鼓匠?且无定论……
还是俗话说的好,由于鼓匠的地位、名声、称谓、待遇的统统提高,做事月看鼓匠,成了听音乐,品艺术,看表演,享美女的可心之事儿了……
尤为那些普通百姓们,在看不懂高大上的电视节目,听不惯电视上那些激荡热烈、说唱无异的流行歌曲时,看鼓匠自然成了人们的大喜事。
鼓匠大棚车上的真人美女,二人台、山曲儿、通俗歌曲,总比电视上的假美女更饱眼福吧?
由于身价地位的提高,带来了待遇和称谓的巨变。现在的鼓匠班子,道具开的是大棚车,成员开的是自家的小车,鼓匠棚子是自动大舞台,灯光背景是自动光电,女演员上台,灯光闪烁,五彩缤纷,不啻于国家级大婉儿明星登台出场……
自然了,吃饭也是坐正席,再不是从前那种:“喝热酒,吃冷菜,烤胸脯,冻脊背”,“吹奏不进院,吃饭不上席”的低档行当了。
当年民间人们戏谑曰:“大姑娘,没方向,跟上鼓匠摸崩子逛。”变成了如今的“美女艺人当鼓匠,台上露风光,台下更吃香”。对鼓匠班儿,人们充满了敬仰和羡慕。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平台精选官场小说阅读区,点开即看:
【作者介绍】黎明,65岁,退休,集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