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真本事的聪明人,为人处世越会注意这4个字……

现在社会,似乎人人都在竞争、表现,凡事都要争第一,凡事都要赢。

学生考试要考第一,工作业绩要拼第一,企业市场占有率要争第一……

处处争第一,处处锋芒毕露,似乎并没有让我们的幸福感提升多少,反而压力巨大,人心越来越不安。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中国人深谙此理,所以宁可韬光养晦,安然度日,也不想过多展现自己的实力。

因为毫无保留地展露实力,容易遭人算计,属于自讨苦吃。

其实,老祖宗早就告诉过我们,越有真本事的人,越懂得深藏不露,而不必处处争强好胜,必胜的人是胜不了多久的,只有不败的人才可以长长久久地不败。

1

中国人有一门艺术

中国人的模仿力全世界第一。

你会唱歌,我唱得比你还好;你会跳舞,我跳得比你还神。所以谁看了我们都怕,因为学什么像什么,那他们的子孙怎么活?

比如,有一天,奥运会上所有的金牌都让我们中国人包揽了,大家都不参加了,那我们还参加干什么?我们搞到这个地步干什么?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

全世界所有的竞赛,如果我们都拿第一的话,我们的子孙就无路可走了,因为谁都不会跟我们来往了。人家一碰到我们,就一定输给我们,人家还理我们干吗?

所以,中国有一门艺术,叫作没有输赢。今天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西方人斗剑一定要有输赢,而中国人比剑比刀,没有输赢,我赢了也装没赢,他输了也装没输,两边都有面子,这叫圆满。

大家想想看,下西洋棋,赢就是赢,输就是输;打桥牌,赢就是赢,输就是输。不是上升就是下降,没有其他选择。

可下象棋呢?一看再赢下去,你恐怕会翻脸了,我就搞和棋,全天下只有中国人懂得什么叫和棋。

对方知道我赢了就好了,我干吗要让人家看到我赢了你。

真正会下象棋的人,不会老赢人家,你老赢人家,就没有人跟你下了。

你见到人家说:“好久不见。咱们下盘棋吧?”人家说:“不好意思,我肚子痛。”他宁可说肚子痛,也不跟你下,因为你老是赢人家。

你要让人家知道你会尊重他,赢两盘最少会输给他一盘,他心里很清楚你棋艺高,他会从内心佩服你。

可是,如果你处处争强好胜,搞得他没有面子,他就会到处诋毁你,那你就会很孤独。

一个人下棋下到没有人愿意跟你下,就等于不会下棋。所以,千万不要想当什么天下无敌。

我年轻的时候在美国,那时候日本人是很厉害的,因为他们很有钱。

有些人一看到我这种脸孔,都以为我是日本人,一上来就跟我讲日本话,我就跟他们讲,我是中国人,不是日本人。

可他们不相信,他们很诚恳地说:那你告诉我中国人跟日本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就告诉他们:比赛时同样在头上绑带子,凡是带子上写着“必胜”两个字的一定是日本人,中国人从来没有必胜的观念,我们都是不败。

大家看,我们信东方,日本人也信东方,可是我们的名字叫作东方不败,他们的名字一定叫作东方必胜。

必胜的人是胜不了多久的,可不败的人可以长长久久地不败。

2

有能力的人才需要藏

我们在这方面,其实受西方的影响太严重了,老想争第一。

其实,人要懂得隐藏。真正聪明的人是深藏不露的。

《易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潜龙勿用。潜龙勿用,就是在讲深藏不露。

“潜龙勿用” ,这个“勿”字不是“不”的意思,不是说在潜龙的阶段就不要用,勿用不是不用。

非礼勿视,你要不要看?非礼勿言,你要不要讲?

“勿”跟“不”是不一样的,“勿”其实含有“要”的意思,勿用就是站在不用的立场来用。

一个人,潜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不是卧在那里干脆就不表现了。

有能力的人才需要潜、需要藏,没有能力的人,根本不必要。

这样大家才知道,中国人有意见,都会先说“我没有意见”。

如果你说你没有意见,人家也不再问你,那就表示即使你讲,人家也不听,那你还有讲的必要吗?

很多时候,领导问部属有没有意见,部属多半说没有。

领导说:“有就说啊!”你还说没有,领导再坚持让你说,那你就要说了。第三次还不说,要到什么时候才说呢?

开会的时候,第一个发言的人经常是没有人听他讲什么的。

为什么一定要争先呢?我们现在都说要争先,实在非常糟糕。

老子说过:“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大家慢慢去体会,老子是要争先的,道家也是很积极的,但他是站在不争先的立场来争先。

“潜”的意思就是站在不要的立场来要,才不会乱要;站在没有意见的立场来发表意见,才不会乱说话。

换句话说,该藏就藏,该露才露。而不是处处标榜自己,唯恐落他人之后。

3

竞争要有君子之风

实际上,中国人普遍不喜欢锋芒毕露的人,但是现在社会也难免要竞争。这时候怎么办呢?

那就是,以让代争,合理考虑争和舍,才是中国人所推崇的君子之争。

争是必要的,舍也是必要的。什么都要争,最后就会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争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争。

而且给人一种恶劣的印象,使大家提高警觉,甚至于联合起来,一点机会都不给你。

因此,太会争、太喜欢争的人,经常什么都争不到。

只想到舍,同样会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的又是什么,而且给人一种消极、不愿意负责任的不良印象。

只有把“争”和“舍”融合在一起,该争的才争,不该争的就舍弃,争到好像没有争一样,才是圆满的做法。

以让代争便是兼顾“舍”与“争”的权宜措施,站在“不争”的立场来“争”,才不会乱争,才可能争得恰到好处。

但是“让”并非消极的“让”,也不是让给谁都行,而是在冷静思考之后,让最合理的人来做最合理的事,才不会令众人失望。

千万不要心里不情愿,却打着谦让的幌子,那是虚伪。让来让去,觉得自己最合适,这时候就应当仁不让。

关键在于把握“当仁”的尺度,要从事情的性质、轻重、缓急、大小来判断。

当然,当仁不让也要以“半推半就”的形式表现出来。

“半推半就”就是指确实“当仁”,而且推辞不掉,实在没有办法,才勉强为之。

“半推半就”必须诚心诚意,一方面表示“我虽然勉强接受,仍然随时准备交给比我更合适的人”,另一方面让没有当选的人也有面子。

这才是圆满的争让之道。

古人说过四个字:显仁藏智。把“智”藏起来,把“仁”显出来。

老子也进过要“大智若愚”。大智若愚的“愚”,不是愚蠢也不是愚笨,而是藏起来。

大智慧的人,懂得把智慧藏起来,让人感觉你这个人很仁慈,很可亲,然后他就会亲近你,就会相信你。

在这个时候,你把话说出来,把事做出来,他很自然就接受了。

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最高哲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