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研途 |在职考上同济只需两个月?看工作三年的学长如何平衡工作与考研
M学长
2018初试快题第一名
2021顺利上岸同济
本科:长江大学
几凡全程班学员
01前言
我是工作第三年,疫情期间工作相对没有那么繁忙,有准备再考一次的打算。再加上同事备考一注和研友的鼓励,让我在10月中下旬更加坚定了要再考一次的决心。
ps:我的复习经验可能不是那么的典型,特别是关于快题部分的复习。我在今年的初试考试之前是有两年多都没有画过快题的。(不管考什么方向,这样做都是十分危险的。所以我会在快题复习部分给出我这么做的原因和17年暑期学习的经验和自己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在2018 第一年考同济初试(关系的空间)快题考了135分。这个当年唯一的135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带给了我很大鼓舞。这个鼓舞并不是分数和排名上的。而是让我感受到我对建筑的理解和自己日常对生活的观察可能不是不可取的,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激励着我继续关心身边发生着的事情,关注设计和生活的关系。
02 复习时间计划及复习效果计划
(1)复习时间计划
我是边工作边复习并且11月1号才开始复习的,这意味着我大部分的复习都要放在工作结束后的休息时间内完成。复习时间分布在:
■ 工作日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是:6:30-8:30这两个小时。(这段时间拿来背诵政治和订正一些真题)不固定的复习时间是:每天下班到家洗漱完毕(一般是19:00经常是21:00偶尔是22:00)到-24:00这个时间段。(拿来复习大综合 间隔练习英语真题)
■ 没有加班的周六周日和考试前请的3天年假,一共有12天左右。(这些整段时间拿来做系统性的梳理和背诵工作)
(2)复习效果计划
时间紧任务重就意味着我不可能像脱产复习的研友一样全面的复习。是的,没有全面的复习,就意味着:
1.必须最高效利用好每天的复习时间来复习那些最重要,最容易,最常考到的知识。
2.单科成绩最好比较均衡,除了快题其他三科在满分60%-65%这个区间比较好,这样对于只有两个月不到的复习时间的我来说复习的性价比最高。
这是在权衡工作和复习状态下定的一个比较理想且现实的目标。快题目标在100-120分左右,这样算起来应该就能进复试。后来成绩出来,的确每一科都是这样,总分刚好320分,说明对自己的计划和动态调整每一科复习的时间都是相对准确的。但是也比较惊险(指快题没有拿出专门的时间来练习,考前只检查了一下马克笔针管笔还能不能继续用,说是裸考也不为过!)。
03初试前的单科复习
主要说明我从11月份开始复习到考试前所完成的复习任务
(1) 政治
11月:
熟读及背诵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背诵笔记上自带每个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程度,紧赶慢赶,每天背诵2小时,一个月大概正好能背完)
认真做完及订正优题库马原部分题目(其他部分因为我复习时间有限就战略性放弃了)
12月:
背诵徐涛小红书和肖4部分重叠的大题(也是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只背了两位老师都关注的部分,我猜它们应该是主观题的重中之重了)
认真做完及订正并且熟读肖4肖8选择题部分(主要是用这部分弥补自己对时政内容复习的缺失)
这就是我今年政治复习所完成的全部工作
(2)英语
每天利用上下班通勤路上的时间背单词,一直坚持到了考试前三天
11月:
认真完成及订正 最近三年的英语1所有的客观题真题
12月:
考试前一周 整理并背诵默写出 自己的主观题答题思路
(3)大综合
大综合的复习我用的是17年暑假在几凡的大综合班学习的ppt课件(上面有我之前复习的笔记、知识点、难易区分和真题,当时也用荧光笔和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记和补充,比较方便自己快速进入复习状态)大概以一周复习2-3门的速度
重复背诵包含真题部分的知识点
(4)快题
快题因为对自己能力的把握,并且自己复习时间确实有限,再加上日常工作中自己做实际项目也会看很多的案例和画一些实际性的草图,所以就决定把建筑设计(快题)这一科的复习代入日常工作中完成,依靠平时的积累(指案例分析和画草图)和一战时在几凡的暑期快题班的学习经验来面对今年的考试。所以今年我就放弃了快题系统性的练习,考试前也一笔也没有画过,基本上等于裸考。
这么做最直观的结果就是两年多没画过快题,在考场上没能画完初试要求的全部图纸,最后少画了两个立面图和一个剖面图(答卷上画了简单的轮廓线和楼板线),导致今年的快题只考了105分。如果初试之前能完整的练完1-2套,考场上至少不会发生画不完的情况,这也是知道今年的分数线前我一直比较遗憾的一点。
回想起来,17年夏天在几凡学习快题及之后一段时间自己复习整理的过程一直影响到我工作的状态和到今年再考同济的状态。当年的学习给我带来的主要收获有:
1.系统性的学习对应不同的建筑一些常见的空间处理手法,让我在画快题这件事情上基本入了门(附图片对比)
2.认识了很多有意思也很厉害的研友,有几位甚至到了各自工作之后一直到现在还是很好的朋友
·附上17年决定要考同济参加几凡的预热课时画的第一张快题(小垃圾状态)
(这张快题虽然是我17年画的,当时是想学习一下中法中心的柱网布置手法 )
之所以把它贴出来是因为这张快题的很多手法我在今年复试的快题中也用到了,而且同样是在狭窄地形下,利用悬挑,把比较极限尺度下不同的主要使用功能和交通空间干净且合尺度的解决了。这些东西练过就像刻在脑子里一样,隔了几年,考试之前也没有特地翻出来复习过,索性需要用的时候还能自然的想起来。
系统性学习的好处,就是自己有了总结和反思的素材。经过这样的过程,即便是面对非常陌生的考题也不会慌张。18年同济第一次出非常概念又具有开放性的试题——关系的空间。靠的就是系统性练习之后,自己对一些案例的思考和日常生活经验的想法,临场组合了一下。有了这样的功底,我甚至猜中了今年复试的考题。(研友为证hhh)
今年初试前,我是一个人边工作边复习的。但是知道自己过线的那一刻(离复试还有两周)。因为我知道初试的快题和复试的六个小时快题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凭借对几凡的了解和对Y学长的信任立刻来了几凡的复试班。好在后来定在线上复试考一小时快题,在快速解决所有问题上大家一决高低(笑)。在几凡众多大神的压力下,在李老师的总评课中,很快找回了自己画快题的感觉和状态。
到考试的前两天看到旁边的研友在练2000-3000平的三小时快题时,我还跟他们说:“考纲都出来了是1小时的线上快题,能考的东西就很有限了,500-800平的方案可能都不会考得到,不要再花时间练这些2-3h都画不完的题目了。
只有1h考试时间,我猜这次复试要么考概念性的题目,要么考1:50让你画家具的尺度类似家装平面布置的图。概念性的题目去年复试已经考过了,而且这种概念类题目答之有理即可,放在复试中考察大家可能不太有区分度。所以我建议大家画一画室内家具的布置图,这个好像比较能在1h内考察出大家在建筑上的一个基本素养(指空间尺度),也是最容易被大家遗忘的点。”
最后复试时,任务书是要求我们在1:100的平面图中画出所有家具摆放和陈列(纯属巧合,笑)。
附上今年在几凡复试班时画的快题
附上一些案例积累的照片
04小结
本科没过评估的我,回头看考研过程。有考过快题135没进复试的遗憾,也有调剂过程中被某老八校(指西建大)老师放鸽子的经历,还有最后放弃调剂合工大去工作的笃定。更有过很多怀疑自己的时刻。但是好在,还能靠着坚信自己的坚持和热爱是能改变一些东西的心态,一路走到这里。
纵观今年的整个复习过程,我花的时间可能只有一战复习时1/6左右的样子。能取得不同的结果,除了之前复习经历的加成和运气的眷顾,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心态的变化。
把自己推向一个比较极限的复习时间后,我就只能奔着这个目标紧赶慢赶的专心复习了。毕竟还要平衡自己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知道自己没有时间用在调整心态的变化上了,所以心态也比较稳定。心态平稳了,整个复习过程也敢大胆取舍了,没有之前怕高怕远怕复习不完的状态。最后把列出的复习计划全部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