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视频合集及图文(二)

为便于大家集中学习《辅行诀》,现将《辅行诀》入门讲座视频及图文编为合集,供大家学习参考。虽然讲解浅显,但也付出了不少心血。因此,本合集需收取一定费用。请根据您的能力和对本讲座的评价决定付费金额,点击文后“喜欢作者”以赞赏的形式付费。谢谢您的支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传为南北朝时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原藏于敦煌石窟藏经洞,1915河北威县张光荣,号偓南购于敦煌千佛洞王道士。王道士说:“法国人运走了六骆驼垛子卷子,我在装垛时暗中留下一卷,是医方,先生现在行医,我可以将其卖给你。” 索价80块大洋,后经讨价以75元成交,归途路经西安时,在西安画市将其裱背,后送回原籍家中世袭珍藏。后传至其孙张大昌。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张大昌受到运动的冲击.其家中所藏典籍均被抄没散佚,此卷子也在其中。三四年后,张大昌在一村民家诊病时,见此卷子己被剪成了鞋样儿,经询问,是两家孩一子糊风筝所余之物,当时张大昌尚未平反,朝不保夕,故未敢索回余物。1974年,张大昌以“赤脚医生”的名义将本书抄本寄赠给中国中医研究院。使此书得以留传。

该书共8000多字,第一部分分五脏病证,列出小泻、大泻、小补、大补共20个方剂及针法若干;第二部分为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列出五泻五补10个方剂;第三部分,按五行理论对药物进行分类;第四部分,按五行理论列出治外感天行的大小阳旦、大小阴旦、大小青龙、大小白虎、大小朱鸟、大小玄武等12个方剂;第五部分列出5个救卒死方;最后以图示列出五味五行用药生克化作用。是运用五行理论解释病理药理的书籍。

曹东义教授称《辅行诀》是中医的《红楼梦》,但实际是道家用于辅助修炼的一个简明保健医疗手册,故称之为“诀”。简便易用是其特点,但辨证体系不完整,方法过于机械,但对理解药理有帮助,在学好《伤寒论》基础上读《辅行诀》可拓宽轴距,加深对中医药的理解。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秘本    范志良抄

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无所见,耳有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中寒,恶血在内,则胻[héng]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除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小泻肝汤: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时干呕者方。

枳实熬  芍药  生姜各三两

右三味,以清浆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大泻肝汤: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者方。

枳实熬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黄芩  大黄  甘草炙,各一两

右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小补肝汤: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大补肝汤: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细而结者方。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  旋覆花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当从)  竹叶各一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

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小泻心汤:治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不可饮食,食之反笃者方。

龙胆草  栀子打,各三两  戎盐如杏子大三枚,烧赤

右三味,以酢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少顷,得吐瘥。

大泻心汤:治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胁背胸支满,迫急不可奈者方。

龙胆草  栀子捣,各三两  戎盐如杏子大三枚  苦参  升麻各二两  豉半升

右六味,以酢六升,先煮药五味,得三升,去滓。内戎盐,稍煮待消已,取二升,服一升。当大吐,吐已必自泻下,即瘥(一方无苦参,有通草二两,当从)。

小补心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方。

栝萎一枚,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右三味,以白酨[zài、醋]浆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再服。(一方有杏仁,无半夏)

大补心汤:治胸痹,心中痞满,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者方。

栝萎一枚,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枳实熬,二两  厚朴二两  桂枝一两  生姜二两,切。(《金匮》之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半夏、生姜

右七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每服二升,日再。(一方有杏仁半升,熬,无半夏,当从)

心胞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然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或吐衄血。虚则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仆。

小泻心汤: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心中跳动不安者方。

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三两。

右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绞去滓,顿服。(《金匮》之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黄芩)

大泻心汤: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满,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

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三两  芍药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一两

右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小补心汤:治血气虚少,心中动悸,时悲泣,烦躁,汗出,气噫 ,脉结者方。

代赭石烧赤,以酢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当从)  旋覆花  竹叶各二两  豉一两(一方作山萸肉,当从)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怔惊不安者,加代赭石至四两半;烦热汗出者,去豉,加竹叶至四两半,身热还用豉;心中窒痛者,加豉至四两半;气苦少者,加甘草三两;心下痞满者,去豉,加人参一两半;胸中冷而多唾者,加干姜一两半;咽中介介塞者,加旋覆花至四两半。

大补心汤:治心中虚烦,懊怔不安,怔忡如车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气噫,时或多唾,其人脉结而微者方。

代赭石烧赤,入酢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当从)  旋覆花  竹叶各三两  豉(一方作山萸肉,当从)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一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脾实则腹满,飨泻;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小泻脾汤: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

附子一枚,炮  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即《伤寒》之四逆汤)

大泻脾汤:治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者方。

附子一枚,炮  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  大黄  芍药各一两

右六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小补脾汤:治饮食不化,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术一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若脐上筑动者,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仍用术;心中悸者,加茯苓一两;渴欲饮者,加术至四两半;腹中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炮;腹中痛者,加人参一两。(即《伤寒》之理中丸)

大补脾汤: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术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一方作丹皮,当从)各一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辨肺脏病证文并方

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输,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小泻肺汤:治咳喘上气,胸中迫满,不可卧者方。

葶苈子熬黑,捣如泥  大黄  芍药各三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喘定止后服。

大泻肺汤:治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欲得气利者方。

葶苈子熬  大黄  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  黄芩  干姜各一两

右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服。

小补肺汤:治烦热汗出,口渴,少气不足息,胸中痛,脉虚者方。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当从)  细辛一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胸中烦热者,去细辛,加海蛤一两;苦闷痛者,加细辛一两;咳痰不出,脉结者,倍旋覆花为六两;苦眩冒者,去细辛,加泽泻一两;咳而吐血者,倍麦门冬为六两;苦烦渴者,去细辛,加粳米半升;涎多者,乃用细辛,加半夏半升,洗。

大补肺汤:治烦热汗出,少气不足息,口干,耳聋,脉虚而快者方。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当从)  细辛  地黄  竹叶  甘草各一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辨肾脏病证文并方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胻足皆痛。

邪在肾,则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勇泉、昆仑,视有余血者尽取之。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小泻肾汤: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者方。

茯苓  甘草  黄芩各三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大泻肾汤:治小便赤少,时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痛如折,耳鸣者方。

茯苓  甘草  黄芩各三两  大黄  芍药  干姜各一两

右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温服。

小补肾汤:治虚劳失精,腰痛,骨蒸赢瘦,小便不利,脉快者方。

地黄  竹叶  甘草各三两  泽泻一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小便血者,去泽泻,加地榆一两;大便见血者,去泽泻,加伏龙肝如鸡子大;苦遗精者,易生地黄为熟地黄;小便冷,茎中痛者,倍泽泻为二两;少腹苦迫急者,去泽泻,加牡丹皮一两;心烦者,加竹叶二两;腹中热者,加栀子十四枚,打。

大补肾汤:治精血虚少,骨痿,腰痛,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脉软而快者方。

地黄  竹叶  甘草各三两  泽泻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一两

右七味,以长流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总上述五脏小补泻汤用药法,今附表列左:

陶曰:又有泻方五首,以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也。

泻肝汤:救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痰澼发动,呕吐不止,惊烦不宁方。

枳实熬  芍药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当从)  旋复花  竹叶各三两(一方有生姜二两,当从)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心汤: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方。

黄连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一方有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即《伤寒》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加甘草)

泻脾汤:救误用冷寒。其人阴气素实,卫气不通,致腹中滞胀,反寒不已方。

附子炮  干姜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一方有细辛三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肺汤:救误用火法。其人血素燥,致令神识迷妄如痴,吐血、衄血,胸中烦满,气结方。

葶苈子熬黑,捣如泥  大黄  生地黄  竹叶  甘草各三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肾汤:救误用汗法。其人阳气素虚,致令阴气逆升,心中悸动不安,冒,汗出不止方。

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  五味子各三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即《金匮》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加生姜)

陶云: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其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氾、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

养生补肝汤:治肝虚,筋极,腹中坚澼,大便塞方。

蜀椒汗,一升  桂心三两  韭叶切,一把  芍药三两  芒硝半斤  胡麻油一升

右六味,以水五升,先煮椒、桂、韭叶、芍药,取得三升,去滓。内芒硝于内,待消已,即停火。将麻油倾人,乘热,急以桑枝三枚,各长尺许,不住手搅,令与药和合为度。共得三升,温分三服,一日尽之。

调中补心汤:治心劳,脉极,心中烦悸,神识慌惚方。

旋覆花一升(一方作牡丹皮,当从)  栗子打,去壳,十二枚  葱叶十四茎  豉半斤(一方作山萸肉,当从)  栀子十四枚,打  人参三两,切

右六味,以清酒四升,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日三。

建中补脾汤:治脾虚,肉极,赢瘦如柴,腹中拘急,四肢无力方。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黄饴一升  芍药六两  桂枝二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火,令消已,温服一升,日尽之。(即《伤寒》之小建中汤)

宁气补肺汤:治肺虚,气极,烦热,汗出,口舌渴燥方。

麦门冬二升  五味子一升  白酨浆五升  芥子半升  旋覆花一两  竹叶三把

右六味,以白酨浆共煮,取得三升,分温三服,日尽之。

固元补肾汤:治肾虚,精极,遗精,失溺,气乏无力,不可动转,唾血、咯血方。

地黄切  王瓜根切,各三两  苦酒一升  甘草炙  薤白各四两  干姜二两,切

右六味,以苦酒合井泉水五升煮之,取得三升,每服一升,一日尽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