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禅”
“禅”是佛教术语,是梵文'禅那'的音译简称。其翻译成我们中国汉语的意思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的修持方法。
之所以称之为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用心听闻思维并净心修习为因,获得禅定,明心见性是果,故谓之思维修。
那么静虑呢?在此是依体立名,禅之体者,是为寂静,并且能生思维审虑取舍的做用,所以“禅”也称之为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平衡的玄妙之体就是'禅'。产生这种修行并获得静虑之体的过程就是佛家讲的参禅。虚灵宁静,惺惺寂寂,把外缘(外在事物)产生的妄念都摒弃掉、过滤掉,不受其影响;摄神收心,反观自照即是'禅'。排除杂念,一念不生即是“定”。
“禅”是最直接实践佛陀的教言的方式,通过直指人心、体悟自性而之内抵达寂静无染光明智慧的彼岸。
“禅”不去思虑过往,不去妄想将来,不执着于现在。“禅”就是一面镜子,永远只专注、观照与当下一念是否无执、是否清净。
“禅”是不离一切相,不执一切相,不取一切相,实相非相。
“禅”是身处红尘,不离红尘,不取红尘,红尘即觉海。
“禅”有三种境界:1,见;2,离见;3,再见。即所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三个禅宗话头所包含的三种禅境。这里不展开了,自己去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