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骨痛分析和解决
"尾骨痛"是康复科中常听到病人抱怨的一种状况,病人有时甚至感觉这种疼痛已经长达一年以上了,不过疼痛都局限在尾骨的位置,并不会往外扩散。而且在坐着或是要起立时特别痛,有时在上大号用力时也特别有感觉,但是一旦大便通过时就会比较不痛了。
患者不一定有外伤跌坐的病史,而且女性居多,有些女生甚至表示在自生然产过后才开始感到疼痛。
真正的尾骨痛在直接按压尾骨时会特别疼痛,但是腰椎神经在尾骨周围所引起的传导痛并不会因按压而更严重,这是两者要区别的。
尾骨的侧面外观分成四种:
第一种是向前弯而且尖端朝前下;
第二种是前弯更厉害而且尖端朝正前方;
第三种是前弯到尖端有点朝前上方了;
第四种就是尾骨在骶骨尾骨处脱位了。
拍站立照之前不要让患者坐超过5分钟,因为脱位或活动度过大的尾骨有可能因为坐太久而还没自动复位到一般站立时"自然"的位置上。
拍坐姿时背部稍微挺起来,而且一定要等到患者感到尾骨痛的时候才拍下X光片,这才是"最真实"的病况。所以有些患者在未感到尾骨痛之前就拍下片子就有可能拍到"假性正常"的状况。
在侧面的X光片中(站姿+坐姿)有几种状况是我们可能看到的:
1向后脱位(Posterior luxation and subluxation)
若是向后位移超过尾骨前后径的25%就称为尾骨脱位了。这是比较常遇到的,患者在坐着的时候,骶骨尾骨或是第一第二尾骨间关节发生向后脱位的现象,但是大部分的人在站立时又自动归位了。
因为一般的X光拍摄都是站着或是躺着照,所以向后脱位常会被忽略掉。这类的患者有比较胖、跌坐病史的趋势,而且在由坐到站的过程中,通常会觉得比单纯坐着来的痛。
2向前活动度过大(Hypermobility in flexion)
我们比较站着与坐姿时,尾骨向前旋转的角度若是超过25度就称为活动度过大。
那到底坐下来时尾骨相对于骶骨是会往前还是往后跑呢?这取决于坐下时(骨盆刚刚碰到椅面的那一刻)尾骨与水平面的交角为何?
若是此时尾骨呈现几近垂直的位置>>>尾骨因为体重的关系倾向向后跑。
若是几近水平的位置>>>尾骨因为椅面的反作用力倾向向前跑。
这也可以用来解释跌坐时的姿势与脱位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在坐下来时(骨盆与椅面刚刚碰到的那一刻)尾骨与水平面的交角称为尾骨入射角(下图中的角度i)。
图A是站立照。图B是已经坐下来的片子。
图C是将图A摆在图B上,并且使荐骨重叠,角度i即为所求。
如果入射角>35度,则坐下来时尾骨偏向于向后跑;假如<12度,则偏向向前跑。
3骨刺(Coccygeal spicule)
在尾骨尖端的背侧面,有时可以看到尖尖的赘生物即是,我们轻触皮下的部份就就可以感觉到。患者坐着时,有可能会因为压到而感到不舒服。这个骨刺的现象最常在"固定"的尾骨上发现。
大部分的尾骨痛都是因为跌坐外伤、或是骑机车、长时间坐在地板上,因而造成附着在骶骨尾骨连合处上的韧带、肌肉拉伤,少数会严重到有尾骨骨折、脱位的现象。更极少数的是因为感染或肿瘤所导致的。
通常真正的尾骨痛都会存在有压痛点,若是没有压痛点的话,就要往腰荐椎椎间盘问题、tarlov氏囊肿、骨盆直肠是否有肿瘤、或感染方面来考虑了。
X 光或是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得知是否尾骨有骨折、脱位、肿瘤的存在。
治疗方面包括:急性期需要非类固醇类消炎剂、冰敷、避免坐太久,而且尽量不要触碰到尾骨的位置(可利用适当的软垫将尾骨的位置腾空出来),若是有尾骨脱位的情形,要尽早从肛门内做复位的动作。
慢性期则可以施于热水浴、以及按摩周遭的韧带与肌肉(尾骨肌、提肛肌、梨状肌、臀大肌)等软组织。物理治疗中的超音波治疗也有相当的疗效。
若是疼痛比较严重的话,可以考虑在病灶的软组织上,局部注射类固醇(消炎)加麻醉剂(快速止痛),基本上只要不超过三次都是安全的。
提肛、夹屁股、kneeling groin stretch的动作
可以适当的牵拉连在尾骨上的韧带,并且有助于这个区域的血液循环。
来源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江怡医健交流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本文不能作为临床治疗依据。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