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成长,居然还停留在1.0版本

主播: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3月19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搞定 : 无压工作的艺术》。
这本书是由拥有20多年丰富管理经验的戴维·艾伦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成长的方向到底是怎样的?”

定力

在作者眼中,约翰教授是非常值得敬重的人。
约翰教授是一位颇有名望的经济学家。他不仅在学校教书,还在政府担负着一定的职责。即便如此,在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他还保持了很棒的学习习惯,每天固定抽出一两个小时读书。
身边的人对约翰教授的评语是这样的:
“他是少有的、不去挣外快的经济学家。”
“约翰教授是我们中最热衷学习的那个人,他随时都在进化,每天都不一样。”
“如果有谁想攻击约翰教授,还是省省吧。因为他一直在成长,想针对过去的问题攻击他,是很难的。”
沟通就像爬大山。不停学习的人,就像一直在增高的山峰,你怎么跟他聊都聊不完;而不愿意学习的人,则会停滞不前,聊一会就登顶了。
“一直使用自己擅长的东西固然简单,不断学习打磨自己的短板则需要定力。”约翰教授在采访中,这样评价自己对于学习的态度。
在跟约翰同期评定的很多教授中,很少有人像他一样能横跨教育和政府两个领域的。更重要的是,他每一个都做得很好,闲暇还会去钓鱼、游泳。

两个年龄

从生物学角度讲,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年龄。
一个是生理年龄,一个是精神年龄。
随着时间推移,生理年龄会一直增长,精神年龄则会在某个时间停止。
具体来说,大多数人到20岁,精神年龄就停止发展了。我们虽然会参加工作、习得某项技能,从老师傅的口中,得到只言片语的人生道理,但是很少能系统发展自己的认知和思维。
当然了,如果一个人早早辍学,没有做更多学科性的学习,那么他的精神年龄,可能只停留在了十四五岁。
也就是说,精神年龄的成长与否,主要在于“不管这个人在某个行业多么厉害,他是否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依据。比如,你跟一个朋友初见面很开心,聊了很多。一个月后,你们再见面,你还能跟他聊很多吗?
如果感觉对方的思想没有任何变化,聊的东西还是之前聊过的、说完的东西,那么说明他的精神年龄正在停止生长。
这就是我们要坚持学习的原因。
 
2.0版本』
看看周围,我们所用的所有产品都在升级。
手机从1.0版本,升到了10.0版本;冰箱从单一的冷冻,升到了智能控温;电饭锅也从单纯的蒸饭,发展出了各种功能。
但是,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却还停留在1.0版本。他们依据过去的做事经验,在固定的岗位做着重复的工作。
前面提到的约翰教授也是这样。他一年四季教的课程都是重复的,内容也都是那些内容,但是他却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升级为2.0版本、3.0版本……对各种场景和工作都有极强的适配能力。
想成为一流的人才,我们都要有点:版本思维。在阅读和学习中,吸收对自己有用的内容,不断提升自己的“版本”。
而看不到精神年龄的人,大都信赖经验主义。他们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做事,但是却失去了优化自己做事模式的机会。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很多中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不适应。他们在使用智能手机时感觉非常困难,对各种app更是敬而远之。这个结果就是“精神版本”没有跟上“环境版本”的进化和发展。
所以,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就得让自己持续学习,持续更新自己的版本。
总结一下,成长是一个聊不完的话题,“版本思维”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它能让我们把成长可视化。能把版本意识融入自己成长中的人,一定会成长的更迅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