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为什么从“牛”
小侄女问,姑姑,明明是人“牺牲”了,为什么要从“牛”字旁?
《说文解字》中对“牺”的解释是“宗庙之牲也”,是宗庙祭祀用的牲畜。君王预前三月养牛祭宗庙曰牺也。“牺牛”是祭祀用牛。“牺羊”是祭祀用羊。
在中国古代,“国之大事,在戎与祀”,祭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祭祀的牲畜必须是精选的,毛色纯一,身体完整,经过占卜可用的,以此来表示对祖先和神明的虔诚与敬意。“牺”的主要特点就是毛色纯一,用于祭祀。祭祀用的“尊”叫牺尊,我国出土了各种各样的“牺尊”,都非常漂亮。
(上博馆藏)
(临淄)
牲,牛完全也。供祭祀用的牲畜。平日饲养的牲口叫畜,准备祭祀用的,经过占卜的选定祭日的畜,才有资格叫“牲”。《周礼·天官》:“始养曰畜,将用之曰牲”。因为选出来的牲都是毛色纯一,身体完整,所以叫“牛完全”。
用于祭祀的动物,有牛、羊、猪,因为牛是这些动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最大的,规格最高的祭祀中才会使用的牲,所以,牺牲都从“牛”。
这两个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于祭祀,祭祀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事情。所以,“牺牲”后来就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比如为国牺牲,再比如这次凉山大火,为国捐躯的消防员就是“牺牲”。
“牺牲”这个词语,是不能随便用在一个普通的去世了的人身上的,必须是为了某种伟大光荣的事业而献出生命,才叫“牺牲”。
汉语中,同类型的词语还有“奉献”,也是一个祭祀用词,本来是恭敬地将祭品交付于神灵或先祖之前,后来奉献的对象越来越抽象,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比如,把青春奉献给祖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