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小中风”?有什么治疗药物?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楚雄
审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伍俊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也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小中风,这是因为它是指在短时间内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每次犯病的时间持续不久,通常是数秒钟、数分钟或数小时等,最长不超过24小时。往往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因此而得名。
一、TIA的临床表现
症状多表现为一过性眩晕、眼震、站立或行走不稳。单眼突然出现一过性黑蒙,或视力丧失,或白色闪烁,或视野缺损,或复视,持续数分钟可恢复。一般无意识障碍,历时5~20分钟,可反复发作,但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无后遗症。
二、TIA的危害
TIA在恢复后不留任何后遗症而易被人忽视,然而,TIA症状虽轻,但后果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据统计,约有25%~40%患者,在5年内将产生严重的脑梗塞,而威胁病人生命。因此,医学家们常常把它看成是脑血管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千万不可忽视,应当进行积极治疗。
三、TIA发生的危险因素
TIA好发于34~65岁,65岁以上占25.3%,男性多于女性。关于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和发病原理,目前还存在分歧和争论。多数人认为与以下问题相关:
1、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TIA的最主要因素,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逐渐增大,血管管腔缩窄,缩窄血管所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TIA发生。
2、微栓塞:主动脉-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附壁血栓凝块,可散落在血流中成为微栓子,这种微栓子从血流进入脑小动脉,可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状。
3、心脏疾病:尤其是心房纤颤,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血栓随着血流进入脑动脉而引起TIA。
4、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出现一过性的低血压时,脑血流量下降,脑组织因侧支循环供血减少而发生缺血症状。
5、血液成分的改变:如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能成为短暂性脑缺血的触发因素。
四、TIA的药物治疗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当进行积极治疗,降低血液粘稠度,调整血液的高凝状态,控制和维持血压、血脂、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终止和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或推迟脑梗塞的发生。常见的治疗药物介绍如下:
1、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二级预防获益显著,已为多项大型研究所证实。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二级预防随机试验中,结果能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但轻度增加出血性脑卒中。
2、抗凝药:如华法林、低分子肝素、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主要用于预防房颤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舒洛地特软胶囊是肝素样分子,可用于有血栓形成危险的血管疾病患者。
3、他汀类药物: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应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首要干预靶点,调脂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不单止降脂,还有抗炎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因此,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均推荐给予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危险。而有脑出血病史的 TIA 患者应权衡风险和获益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
4、中成药: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成药在我国广泛应用,如具有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有三七通舒胶囊、银杏叶制剂、华佗再造丸、脑栓通、血塞通、中风回春丸、诺迪康等,以开窍为主的中成药有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苏合香丸(芳香开窍)、醒脑再造丸等,以熄风通络为主的中成药有大活络丹、天丹通络等,以补虚通络为主的中成药有偏瘫复原丸等,中成药的选择需辨证施治。
5、改善脑功能药物:如丁苯酞具有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流,改善预后;胞磷胆碱钠可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促进大脑物质代谢和恢复,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尼麦角林通过扩张脑血管而改善脑功能,可改善脑梗塞后遗症引起的意欲低下。
五、TIA健康指导
1、食物选择
患者应选择低盐、低脂、足量蛋白质和丰富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饮食,如多食入谷类和鱼类、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建议使用低钠食盐,限制钠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普通啤酒盖去胶垫后一瓶盖相当于6克)。另外,日常应少摄入糖类和甜食,忌食辛辣、油炸食物和暴饮暴食;戒烟、戒酒。
2、活动指导
适当进行散步、慢跑、踩脚踏车等体育运动,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脑循环。
3、用药指导
TIA患者常需服用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抗凝等治疗。应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停药、加量。应用抗凝药物期间应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黑便等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