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被人甜甜的爱情,我好生羡慕”,“你这样的想法可真蠢!”
Hello
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相遇
真幸运
在我们许多人从小到大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中,从未有人教过我们该如何恋爱,如何去经营和维护一段爱情。
这便导致很多人在迷迷糊糊中回首才发现,好像太多的遗憾来自爱情。
你是否曾有过一瞬间突然很羡慕别人的爱情?
是否看到街边甜蜜的小情侣而迟迟移不开眼,心里划过一丝悲凉,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甜甜的恋爱?
你是否真的知道什么是爱情?
前两天和朋友喝酒,突然谈到关于“爱情”话题,也不知是不是酒劲儿上来了,我们两个大男人就这个话题讨论了一个多小时。
在话题最后我们都一致认可一个结论:“爱情没有标准,但它一定是愉悦的,也可以被我们自己创造”。
一、给爱情定下框架的行为都是愚蠢的
在心理学里面认为,爱情是人际交往中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后对其他人(同/异性)产生的一种高级情感。
它即使一种情感反应,也是一种长期的认知模式。
爱情在不同的人眼里存在的形式不尽相同。
它取决于我们的早期经历、原生家庭、生活情况以及性格特质等等方面,就像是同样一个故事,不同的人去读感受或许都不一样。
比如,当许多人因为中了彩票大奖所带来的快乐一样,有的人快乐是因为有了大笔的钱可以挥霍,不用再拮据;有的人快乐是因为终于可以给枕边人一个安稳的家和稳定的未来;有的人快乐是因为终于可以用这笔钱大展身手········
这些快乐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同样的事情在产生快乐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恐惧和痛苦。
这与我们每个人的认知图式直接相关!
所以,相比之下爱情本身就没有标准,不是你的那个TA一定要像至尊宝一样成为盖世英雄,脚踏七彩祥云,也不是TA一定要貌比天仙,带来春风拂面。
TA可能就是茫茫人海不起眼的一个路人,但却能够照亮你的整个世界,愈合你早期经历中的那些伤痕。
至于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回答,但绝对不是某一刻的怦然心动,或者一个阶段的如胶似漆。
你看:
有多少人,曾经爱得死去活来,后来又仇深似海?
又多少当时的相互将就,最后却轰轰烈烈,至死不渝?
所以对待爱情就要像《务虚笔记》里面的那句话一样:“不管你对多少异性失望,你都没有理由对爱情失望,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希望。”
而这个希望不关乎他人,而在于你自己。
所以,在没有回答爱情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就给它定下框架,这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
二、你认为的“爱情”或许并不是你想要的爱情
我们最初对爱情的认识源自于父母或者早期养育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是我们对爱情第一印象。
这个最初的印象会让我们对爱情的认识不尽相同:也许是恬静淡然,爱成了习惯;也许是吵吵闹闹,磕磕绊绊;也许是黑暗无光,充斥暴力······
而我们对爱情的第一印象会在今后很大程度影响我们创造自己的爱情。
比如年少时,你或许想过我长大后一定不要找一个和父母一样的伴侣,也不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但是多年后,你蓦然回首才发现,你早已和他们越来越像,就连身边的那个人好像也是如此,就像在无限循环······
而这,与我们早期的性别角色认同和俄狄浦斯情结以及内在需求相关。
所以,假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所认为的爱情,到底是我们坚定的信念,还是我们模仿的但却或许从来都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爱情?”
如果你的回答是“坚定的信念”,那么恭喜你,下面的文字你不用去看了,你找到了创造爱情的源泉。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回答是“不属于自己世界的爱情”,那么或下面我谈到的或许会帮助你找到答案。
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爱情是甜的,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每个人需要的甜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蔗糖一样的甜,有的需要清甜带着一丝花香,有的喜欢齁甜。
所以,你看到的甜甜的恋爱,只是别人愿意给你展现的那部分,实际上别人的爱情或许并不适合你。
所以也没必要去羡慕,这样只会给自己的爱情套上框架,让你终其一生都是在向往别人所向往的。
就像穿别人的鞋,新鲜劲儿一过,你总会发现不是那么合脚。
三、你给爱情下定义的前提是,你能够创造它
在心理学世界里,我们认为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着背后需求的。
不论这个事情在你看来是好是坏,至少在做这件事前,你的内心已经做过权衡利弊了,即便你自己或许都不曾察觉。
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在这一时刻,你不做这件事相比要做这件事带来的后果更让你难以接受,所以你做了。”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知晓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或期望在某一件事上做的更好,那么我们更需要审视内在的自己,找到动力。
在建立爱情关系前,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是否渴望爱情?
渴望爱情带给你什么?
哪些“需要”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提供的?
哪些是“需要”伴侣提供的?
了解到内在的需求,我们更容易在爱情中定位自己的角色,也更容易在人海中找到那个合适的人。
而这些可以帮助你创造属于你的爱情!
而我和我夫人的爱情,就像是一场“无中生有”的创造之旅.
我们刚刚认识的时候没有任何情感基础就确立了关系,这与我们当时的处境相关,这里就不再过多叙述。
我们确立关系后一个月才第一次见面,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她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听起来很荒唐,但这并非不可能,在青春懵懂的年纪,什么都可能发生。
之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受父母爱情的影响,我会下意识的学习父亲,像父亲“爱”母亲的方式一样去“爱”她。
那段时间里,我下意识的想要将她改变成我母亲的样子,这样我与她的相处会更加的得心应手,第一次谈恋爱,我唯一可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
当然,这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我们许许多多的矛盾,这让我们之间的感情不像是爱情,更像是一种不伦不类的朋友关系。
我似乎无法改变她,但我想在这段感情里感受到更多的爱,所以我先开始更爱她。
我无法改变她来迎合我,于是我改变自己去迎合她,我努力去变成她想要的那个更好的我。
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儿,所以我开始在她身上寻找我所期待的,有我就好好珍惜。
如果没有,如果她愿意,我愿意陪着她变得更好。
如此十多年后,前段时间她仰着头跟我说:“我觉得好幸福呀,我感觉我们现在都还有最初的那种心动,一直都有!”
她说:“慢慢的你活成了我的偶像,是我崇拜的对象。”
我说:“你活成了我的理想中的女孩子,你让我知道了我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儿,不是当初的你,也不是未来的你,就是'现在’的你,一直都是'现在’的你,谢谢你!”
她说:“是我们都愿意在对方的期待中主动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们相视一笑,这就是我们一起创造的爱情,它从来不是某一方的期待和理所应当,它是两个人一起的旅程,缺一不可。
每个人的爱情都不一样,有的是势均力敌,相互制衡;有的是争锋相对,碰撞中前行;有的是春风化雨,一起变得更好·········
爱情可以成为治疗原生家庭创伤的良药,它应该是愉悦的,是正向的。
但难以否认的是,你的爱情如何,所有的选择权都是在于你自己,因为你本身就具备创造爱情的能力。
只是你从未去尝试一下。
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