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相信“细节决定论”了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ღ
一直以来,坊间都流传着这么一种论调,即:细节决定论。
持这种论调的人认为,细节可以决定成败,也可以决定人品等等。
相应的例子可以在网上找到一大堆:
1. 这是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的故事。查理准备与里奇蒙德决一死战,查理让一个马夫去给自己的战马钉马掌,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差一个钉子,铁匠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于是,国王被掀翻在地,王国随之易主。
2.有一家世界顶尖的公司招聘,竞争十分激烈,仅有少数人进入到该公司的面试环节,而一个小伙子顺手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于是,他就被录取了。
还有些诸如:只从一顿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等等之类的。
从这些故事我们都能得出结论:即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人品。
支持细节决定论的人,一定是不了解真实世界的复杂程度的。
影响成败的因素实在太多太多,好比一个公司的兴衰,它和所处的行业,员工素质,管理模式,共同愿景,时代趋势,市场容量,政策调控,还有运气,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无法抛开所有因素而只谈一个细节。
马云或马化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抓住了互联网的浪潮,并在发展中艰难地存活下来,相信我,他们的成功绝不可能是因为他们做到了西装的领带打得整整齐齐,脚上的皮鞋一丝不苟,或是与别人的会谈绝不迟到改期。
有人可能会说,细节有时候的确可以决定成败啊,比如很多考生都是因为一道计算题失误从而与自己的理想院校擦肩而过,这难道不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确实,关键的细节的确可以深刻地影响结果,不过,它依然不具备决定性作用,毕竟你能说某考生考上名校的原因是他做对了一道计算题吗?
如果一道计算题具有决定性的话,那么你考试的时候只做那道计算题就行了,因为只要你做对了,你就一定会被录取,这才是决定性。
但如果你真的只做那么一道题,我想,迎接你的恐怕就不是名校,而是技校了。
细节一定是你做好了主要部分之后,才去深究的东西。
好比高考,最重要的肯定是对各个科目及章节的扎实练习和掌握,这个部分做好之后,我们才会去弥补那些容易失误的地方。
没人一来就抓住计算题不放的。
人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
电视剧里,大家都喜欢把一个人粗暴地分为“好人”和“坏人”,不过这种分法是极其不符合实际的,在不一样的场合,情况下,我们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一面。
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着太多完全相反的特质,善与恶,自私与无私,勤劳与懒惰,内敛与活泼,它们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或多或少的体现,只是它们所占比例的不同。
一顿饭,真的看不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同样,一次相亲也不能,一次活动也不能,一次交谈更不能。
就算你真的看到了,也仅仅只是很小的一方面,离全貌依然差的很远。
且人的品行在漫长的一生中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少年时期的我们与青年时期的我们很可能已经大有不同,走入社会之后,更是容易发生巨大变化,有什么细节能够揭示人一生中所有的品行呢?我想这个问题连上帝也无法回答。
人们为何愿意相信这种说法?
关于细节决定论,它并不乏市场,很多人甚至都将它视为真理。
不过为何这种说法能够大行其道,其原因有几点:
思考是个下意识的活动,它需要受到我们的意识去控制才能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耗费许多能量,因此,我们总是能不动脑,就不动脑,于是,我们就倾向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所以,当我们看到有人将他人的成功只归结于一些细节时,我们就更容易接受这样的答案,因为它看着挺有道理。且足够的简单。
“贴标签”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表现。
想想看,大家在网上经常把人分为“文科生”“理科生”,“直男”“宅男”“南方人”“北方人”等,是因为这些群体真的只具备某些特征吗?
不是,是因为我们认为且希望他们只具备这些特征,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地判断他的类型,预测他对某些事件的反应,快速地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方式和他交往,从而降低认知消耗。
这其实就是懒于思考的表现。
细节决定成败或者人品这些道理都是由故事为载体进行传播的。
而故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传播性,这是人类一直以来最喜欢用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因为故事是非常生动且形象的,它能够给你带来强烈的画面感,让你投入其中,并且调动你的多种感官,这就好像给大脑来一次按摩。
所以,当细节决定论蕴含在这一个个精彩丰富的故事当中时,你就会对其有着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以至于让他们成为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不过细节终究是细节,如果我们只是抓住细节不放的话,结果必定会与我们的预期背道而驰。
文章作者 / 尚进
文章编辑 / 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