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鼻衄,流血不止,这一味常见药足矣!

田某,女,37岁,医生,1978年7月3日诊。鼻干数日,今日上午10点许突然鼻衄盈碗,急予局部冷敷,血不止,又予填充压迫止血,竟倒流入口而出。诊其脉数,处方予桑白皮50g水煎服,服后血止,后数年来未再出血。

李老按:

鼻衄乃常见病症,原因甚多。热邪迫血妄行、阴虚火旺、气虚不摄、阳虚不固等皆可导致。然独以桑白皮治鼻衄,尚属罕见。

余大学毕业实习时,在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跟随陆石入老师,同科有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子孔嗣华老师。孔先生曾给我讲述一病例:原北京有一家药店掌柜,鼻衄断续百余日,曾延请京城名医多人诊治,犀角、羚羊角、牛黄、三七、安宫、紫雪等屡用,皆无效果。因衄血日久,身体渐渐不支,卧床不起。后邀名医孔伯华诊治,先生诊毕仅开桑白皮一味煎服。该药店掌柜以为药贱,不以为然,勉强应允服之,竟服一次衄止。

盖肺开窍于鼻,气帅血行,气有余便是火。肺失肃降,气逆则血逆,故上出鼻窍而为衄血。桑白皮色白入肺经气分,擅降泄肺气。气降则血降,气顺则火消,鼻衄何患不平。方虽平平,却也深合医理,令吾印象颇深。毕业后临床实践中,凡遇实证之鼻衄者,皆一律重用桑白皮泻肺,或伍以清热,或伍以凉血,或伍以养阴等等,疗效卓著。既使虚症,于补益培本方中,亦常少加桑白皮等以降气止衄,其疗效亦甚好,此法吾用甚多,诚可信矣。

余慨然叹谓曰:不明医理,何以为医。只有深谙医理,才能得心应手,出神入化,取得显著的疗效。假若拘于一隅之见,只知几个僵死的套路,只晓得几个死方,难应万变。无非是盲人骑瞎马,难成大医。有人妄称中医是经验医学,仿佛没有理论,此乃无知之谈,本不足论。设若没有理论,焉能出此妙着。经验本是知识的结晶,任何科学实践都离不开经验。经验诚可贵,其升华为理论,又去指导实践,其价值更高。中医应该称为实践医学,是由实践升华为理论,反过来又去指导实践。几千年来,不断的往复,不断的升华,方才形成今日之伟大宝库。我们作为后人更应该倍加珍惜,努力继承发扬。

编者按:

我经常阅读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的文章及医案。李老是当今中医界有很大影响力的临床大家,除与大家分享成功的医案外,也能公开讨论自己治疗失败的病案,这种求实求是的学术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效仿。李老注重临床,辨证精准,见解独到,不喜浮华,其心得体会用之临床可重复率高,是编者极为敬仰的中医临床家。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经,可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是临床常用中药。

桑白皮配伍应用有:

1.配地骨皮:桑白皮清热而不伤气,行水而不伤阴,有清热平喘、止嗽祛痰之用;地骨皮善走血分,有泻肺中伏火、清肾中虚热之功。二药合用,一气一血,气血双清,使肺火泻、逆气降、肾阴补、虚火退,可用于肺热阴虚喘嗽等症,如泻白散。

2.配桑叶:桑白皮甘寒性降,泻肺行水,平喘止咳;桑叶轻清宣散,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二药伍用,一宣一降,宣降相宜,可治风热蕴肺、咳嗽上气。

3.配黄芩:桑白皮味甘气寒性降泄,寒可泄热,甘寒生津,性降泻肺,故可泻肺热,降肺气,润肺体,消痰喘;黄芩味苦气寒,偏走上焦,苦可燥湿,寒可泄热,故可泻肝火,清痰热。二药合用,泄肺热力强,以桑白皮之甘寒又可制黄芩之苦燥,泻肺热而不伤阴,可用于肺热喘嗽,如桑皮散。

4.配瓜蒌:桑白皮甘寒,降气平喘;瓜蒌甘寒,化痰平喘。二药合用,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热互结之咳痰黄稠而量多、气逆喘息等症。

5.配陈皮:陈皮具燥湿化痰、理气止嗽之功,与降药同用则性降;桑白皮泻肺中实火,止咳平喘。二药合用,脾肺同治,可用于肺热咳嗽、气逆痰多,或肺失清肃、脾失健运之水肿、胀满、喘促、小便不利等症。

6.配大腹皮:脾虚湿盛,泛溢肌肤,一身悉肿,上逆追肺,气喘气急。桑白皮清水之上源,大腹皮下气宽中,助脾健运,二药合用,上源水道清,中焦脾健运,水湿自去,水肿亦除,如五皮散。

本文摘自《经方源流临证探微》。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文摘自《经方源流临证探微》,作者:赖海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