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现一青铜文物,上面铭文解开千古之谜:西施果然存在!
香港在回归之前,一直是内陆文物流向世界的中转站,著名的“清华简”就是在香港被发现。总而言之,当时在香港可以发现很多珍贵文物。上世纪90年代,青铜器鉴定第一人马承源,在香港就发现了一件罕见的青铜器。经过一番周折,马承源买下了这件青铜器,如今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重宝。
这件青铜器特别在两个地方:一这是2000多年前的吴王夫差,遗留下的唯一一件青铜酒器;二从这件青铜器上的铭文令人动容,因为结合历史记载,或可以解开一个千古之谜,即历史上可能真有西施此人(本文所谈的西施存在之谜,是指吴越争霸中的西施,四大美女中的西施)。
作为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吴越争霸中究竟有没有此人,历史上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原因很简单,吴越争霸之前,史书上早就有“西施”这两个字;《史记》中并未记载西施,真正西施故事是源于东汉时期的《越绝书》。
《管子·小称》篇中就记载,“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可见,管仲将西施当成一个美女称号,就比如乐府诗集中的“罗敷”代指美女。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篇文章是春秋之初的管仲所写,比吴越争霸早了200多年。
后世很多记载也佐证了管仲的观点,汉朝贾谊《新书·劝学篇》、刘向《说苑·尊贤篇》、陆贾《新语》以及《淮南子》等书中,都将西施当成一个美女来记载,而没有说明和吴越争霸有关,更没有提及西施是“美艳女谍”。总之,这些记载中的西施“来历不明”。
而且,《史记·越世家》、《国语·越语下》等正史中,详细记载了吴越争霸、勾践复仇等事迹,却偏偏没有一字提到西施。一直到东汉时期的《越绝书》,才将西施和吴越争霸联系在一起,所谓“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文种)献之于吴王”,此后《吴越春秋》将之进一步丰富,形成了今天大家知道的西施故事。
尽管上述史料让人觉得西施有虚构的可能,然而先秦文献中,也的确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表述,又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西施传奇故事。
与越王勾践差不多同时代的墨子,在《墨子・亲士》中的记载,讲述了西施悲惨命运:
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商朝比干因为死于直谏,孟贲死于其勇,吴起死于变革,西施死于其美。这里提到的是西施之死,意思是因为太美,勾践灭掉吴国之后,准备宠信西施,让勾践夫人嫉妒,于是派人将她淹死。而且,另外三人确有其事,难道西施是墨子编造出来的?
比墨子晚一些的庄子,在《庄子·天运》中记载了西子捧心、和东施效颦的故事:
故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归亦捧心而膑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膑美而不知膑之所以美。
对于墨子、庄子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这就是吴越争霸中西施存在的证据。但也有学者指出,墨子提及的西施,未必不是管仲所说的西施,至于庄子的这段描述,依庄子“神神叨叨”的文风,很可能只是编造的一个寓言故事罢了。
总而言之,关于西施是否存在,历史上众说纷纭,一直备受争议。马承源先生买下的这一件青铜器上,有十二个字,却说明了吴越争霸中,可能真有西施这么一个人。
如今,这一件青铜器被命名为“春秋吴王夫差盉(hé,温酒的铜制器具)”,高27.8厘米,口径11.7厘米,腹径24.9厘米,是两千多年前吴王夫差遗留下来的唯一一件青铜酒器。夫差是吴国国王,但他留下的历史实物非常稀少,所以这件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在春秋吴王夫差盉的肩上,铭刻了十二个字:“吴王夫差吴金铸女子之器吉”。这一段文字令人动容,因为这是吴王夫差用诸侯献给他的青铜,非常隆重的为一位女子铸了这件盉,而且还铭刻了文字。这个女子究竟是谁呢?马承源先生认为,这就是西施!
其实,历史传说往往都建立在一定事实基础上,能让夫差如此重视的一个女子,结合一系列的史料来看,的确更有可能是西施。
笔者看来,吴越争霸中的确有一个美女,但她可能无名无姓,也未必住在村子西边,只是勾践进贡美女时,考虑到包装的重要性,就将她称之为“历史上和毛嫱相提并论的美女西施”,以吸引吴王夫差的兴趣,于是吴越争霸中也出现了一个西施。至于这个西施是不是有传奇故事,甚至形象是否正面,这就不为人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