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而功能异常,骨髓中巨核细胞增殖旺盛,约50%~70%病人有 JAK2V617F 基因突变。起病缓慢,早期可能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做血细胞计数时偶然发现。出血或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可有疲劳、乏力,脾大。þ 血小板(1000~3000)×109/L,涂片中血小板聚集成堆,大小不一,偶见巨核细胞碎片。þ 聚集试验中血小板对胶原、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聚集反应下降,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消失。þ 白细胞增多(10~3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þ 半固体细胞培养有自发性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eg)形成,有利于本病的诊断。þ 各系明显增生,以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增生为主,巨核细胞体积较大,多为成熟型。有助于排除其他的慢性髓系疾病,如Ph染色体阳性有助于诊断CML等。1.主要诊断指标 : ①血小板计数持续≥450×109/L。②骨髓活检示巨核细胞高度增生,胞体大、核过分叶的成熟巨核细胞数量增多,粒系、红系无显著增生或左移,且网状纤维极少轻度(1级)增多。③不能满足BCR-ABL+CML、PV、PMF、MDS和其他髓系肿瘤的WHO诊断标准2.次要诊断指标:有克隆性标志或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证据。3.诊断条件:符合4项主要标准或前3项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即可诊断。慢性炎症疾病、急性感染恢复期、肿瘤、大量出血后、缺铁性贫血、脾切除术后或使用肾上腺素后。þ 年龄<60岁,无心血管疾病史的低危无症状病人无需治疗。þ 而年龄>60岁,和(或)有心血管疾病史的高危病人则需积极治疗。þ 血小板大于1000×109/L,骨髓抑制药首选羟基脲。þ 血小板单采术可迅速减少血小板量,常用于妊娠、手术前准备以及骨髓抑制药不能奏效时。
---------------------------------------------------------
1、为何要加原创:加原创只为可以添加话题标签。
2、为何要添加标签:添加话题标签后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方便大家阅读。
3、声明:该内容以九版内科学内容为基础编制,为方便大家学习考试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为谢!!!
本文章并非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就医。
内科学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它涉及面广,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精读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