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散漫谈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银翘散与“时时轻扬法”
银翘散方的用量与煎服法值得注意。
  组成:“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
  煎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之所以“勿过煮”,是因为“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服法:“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如此服用是非常重要的:“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轻扬法。今人亦有用辛凉法者,多不见效,盖病大药轻之故。”
  从银翘散方的组成与煎法来看,原方的用量是相对偏小的。而当前临床上,很多医生笔下的银翘散方用量是相对较大的,特别是患者的每次服用量。为什么?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肯定存在,那就是认识上的问题。通常临证者会认为,银翘散证多是由于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银翘散方中,银花、连翘等药有广谱抗生素作用,在加减中加入板蓝根、大青叶等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这样组方就可以针对细菌或/和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症了。在一定程度上,剂量小,消炎、抗病毒力量也小;剂量大,消炎、抗病毒力量也大。于是,临证中,处方剂量就相对偏大,且自认为有足够的理论支持。
  类似的思维对很多中医临证者影响并不算小。试问,中医中药治疗炎症,果真是直接针对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吗?如果是,复方中药的疗效还能赶得上或者超越单体西药的疗效吗?
  中医学中的发病学,始终是着眼于正气与邪气的对抗。治疗上,也重点是着眼于正气的盛衰以及正、邪之间的进退。把“治人”的中医学沦落为“治病”的医学,是对中医的糟蹋,会把中医学引上一条不归路。
  笔者在早期临证中反复尝试过,“小剂可以去实”。随意加大剂量,不但不会提高疗效,反而会延长疗程。
  关于“时时轻扬法”,这一术语当是吴鞠通首创。考普济消毒饮服用法,在《东垣试效方》中有这样的记载:“共为细末,半汤调,时时服之;半蜜为丸,噙化之。”或“每服秤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时时服之。”吴鞠通受李东垣启发,制银翘散服法,意即通过“时时服”而达到“轻扬”之效。当代学者何绍奇在《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一书中盛赞:“这实在是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一语的最好体现,足见他心思之灵巧过人。”

银翘散方源于凉膈散
《温病条辨》中对本方的立方做了一定的说明:“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可见病温者,精气先虚。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此叶氏立法,所以迥出诸家也。”
  后人皆知银翘散方出自叶天士之法,而很少有学者注意到本方与喻嘉言和李东垣两位医家有关。
  考李东垣著作中,并未见清心凉膈散一方。而在王好古所著的《此事难知》(本书自序、目录、标题都云“东垣先生《此事难知》”)中见有加减凉膈散一方。原文:“加减凉膈散退六经热:易老法:凉膈散减大黄、芒硝,加桔梗,同为舟楫之剂,浮而上之,治胸膈中与六经热,以其手足少阳之气,俱下胸膈中,三焦之气同相火,浮行于身之表,膈与六经,乃至高之分,此药浮载,亦至高之剂,故能于无形之中,随高而走,去胸膈中及六经热也。”
  在王孟英所著《温热经纬》中有清心凉膈散一方,文中谓“即凉膈散去硝黄加桔梗。”
  如果吴鞠通所说东垣清心凉膈散即此加减凉膈散,那我们可以看到,加减凉膈散是在《和剂局方》凉膈散的基础上,去掉苦寒泻热的大黄,咸寒泻热的芒硝,加载药上行的桔梗,使药力不能直走中、下焦之脏腑,而作用于胸膈及经热。银翘散是在加减凉膈散的基础上,去掉苦寒走里的黄芩、栀子,加轻清走肺的银花、芥穗、牛蒡子、淡豆豉、芦根,使药力作用于上焦肺及肺表,已经完全不具有“凉膈”作用。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吴又可温病禁黄连论》中指出:“唐宋以来,治温热病者,初用辛温发表,见病不为药衰,则恣用苦寒,大队芩、连、知、柏,愈服愈燥,河间且犯此弊。盖苦先入心,其化以燥,燥气化火……余用普济消毒饮于温病初起,必去芩、连,畏其入里而犯中、下焦也。”尽管此段论述未必完全正确,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银翘散方中不用苦寒是有其道理的,一是苦燥不利于“精气先虚”之温病;二是入里有“开门揖盗”之弊。
  吴鞠通明言,银翘散主治太阴温病,实际上就是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所说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合皮毛而主气,故云在表”。既然主治在肺、在表,且为有伤津化燥之温邪,那治疗选用辛凉之剂,就甘避苦也是理之必然。不燥伤阴津,不直犯中下,也是病证所需。我们可以再次体会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凡例》中所言:“是书着眼处,全在认证无差,用药先后,缓急得宜。不求认证之真,而妄议药之可否,不可与言医也。”而反观后世批评叶天士、吴鞠通之用药轻灵者,往往“妄议药之可否”,而“不求认证之真”。单言治学之严谨,就远不及吴鞠通。
  关于银翘散方中的君药,通常认为应当是银花、连翘,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认识。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指出:“银翘散的主病是风温,风温是一个外感病,外邪初期都应解表……它的组成就应该以豆豉、荆芥、薄荷的疏风解表为君,因系温邪,用银、翘、竹叶为臣;又因邪在于肺,再用牛蒡子、桔梗开宣上焦,最后加生甘草清热解毒,以鲜芦根清热止渴煎汤。”
  笔者认为,原方当是以银花、连翘为君的。但临证时,如遇表证较显的温病,用银翘散时,需要偏重解表,此时需要以豆豉、荆芥、薄荷等疏风解表为君,这属于对银翘散方的加减运用。

(0)

相关推荐

  • 《教官课堂》-03 黄埔七期王培防-疱疹性咽峡炎透表法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为中医复兴而奋斗!> 编者按: 教官课堂,顾名思义,是由家庭医生班教官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利于后来者模仿.学习所设,希望各位教官积极授课,对自 ...

  • 中药漫谈|赤芍与白芍,不易说清楚的芍药

    芍药是可以媲美牡丹的传统名花,而今天我要说的药用芍药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现代中药学将芍药分为白芍与赤芍,二者功效有别,然而古代并无赤白之分,如<神农本草经>只言芍药,<伤 ...

  • 北京记忆丨北京东安市场旧闻漫谈

    编者按:本文是由张子华 李雅轩 白玉晨 莫文通.常玉奎 刘鸿印 丁德贵 康耀庭八名原东安市场摊贩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回忆资料,写成于1966年2月.现在作者除李雅轩.莫文通.常玉奎外都已逝世.这篇文章是 ...

  • 站桩 | 漫谈蹲猴桩三要

    漫谈就是胡扯 在我练过的桩里,最喜爱蹲猴桩,练起来不至于枯燥,而且有三要六艺作导向,慢慢练慢慢悟,就像青梅煮酒,小火慢烹,有滋有味. 蹲猴桩是戴氏心意六合拳独有的内功修炼桩法,全名叫"先天一 ...

  • 高建忠—血府逐瘀汤漫谈

    拾伍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血府逐淤汤漫谈 (一)明白气血和辨病位用方不读书,不足以临证.每一位临床大家都应该是饱学之士.不临证,也不容易读懂书(中医书). 中医书中很多内容必须经临证体悟才能真正明 ...

  • 张廷模:漫谈附子

    附子和前面祛风湿散寒药当中的川乌或者乌头,是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川乌头是种下去的母根,依附在母根旁边长出来的就叫做附子,依附在母根旁边,如子之附母,属于同一种植物.它的整个块根称为附子,但是在商品药材当 ...

  • 中医治疮疡(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 中医疮疡的治疗分内治与外治,二者常结合应用.疮疡内治法的总则为消.托.补.初 ...

  • 沈谦益:中医源流漫谈

    录音原文翻译稿: 各位好,今天我把曾经的学习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有些内容也是道听途说的,毕竟年代久远,不好考证,希望大家能够谅解.这次主要是讲中医源流方面的内容,分为几块展开. 一.中医的概念 我 ...

  • 漫谈“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说:"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有些愚蠢之人,读了 ...

  • 贵州茅台年报漫谈 股王 贵州茅台 年报业绩一如既往的稳定而又符合预期,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980亿...

    股王贵州茅台年报业绩一如既往的稳定而又符合预期,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980亿元,增长10.29%,净利润467亿元,增长13.33%,毛利率91.42%,净利率47.67%,经营性现金流517亿元 ...